毕业多年后,我最怀念EMBA的,是知识、人脉,还是那段纯粹的时光?
2025-08-03

夜深人静,当白日的喧嚣沉淀为窗外模糊的光晕,我偶尔会从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无休止的会议中抽身,泡上一杯清茶,任思绪飘回那段重返校园的日子。EMBA毕业证书早已静静地躺在书柜里,上面的烫金字样在岁月的流转中似乎更多了一份沉静。这时,一个问题总会不经意地浮上心头,萦绕不去:毕业多年后,我最怀念EMBA的,究竟是那些更新了我认知体系的商业知识,是那张汇聚了各路精英的人脉网络,还是那段可以暂时卸下所有身份与重担、纯粹为求知而聚的时光?

知识的沉淀与迭代

从“术”到“道”的升维

坦白说,当初选择重返校园,奔赴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最直接的动机便是对“知识”的渴求,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方法论”的渴求。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我们凭借经验和直觉闯过了一关又一关,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于系统性框架的焦虑。财务报表如何看得更透?品牌战略如何做得更深?组织变革如何推得更稳?我们期待着教授们能授予我们一套立竿见影的“武功秘籍”,也就是所谓的“术”。

课程初期,那些精妙的金融模型、经典的营销案例、严谨的博弈论分析,确实让我们如获至宝。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毕业后在真实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反刍,我才渐渐意识到,EMBA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并非那些具体的“术”,而是隐藏其后的“道”——一种全局的视野、一种底层的逻辑、一种穿透复杂性的思维高度。它教会我们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能够站在产业、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去审视企业的定位与未来。这种从战术执行者到战略思考者的升维,其价值远非几个商业工具所能比拟。

历久弥新的思维框架

如果说具体的知识点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过时,那么EMBA课程所构建的思维框架,则如同一个不断自我升级的操作系统,历久弥新。它不是给你一条鱼,而是教会你如何渔。比如,在面对一项看似充满风险的创新业务时,过去的我可能会因恐惧不确定性而犹豫不决。但经过系统学习后,我会习惯性地调用“决策树分析”、“蓝海战略”等框架,将模糊的风险量化为概率,将未知的市场解构为潜在的机会。这并非是生搬硬套理论,而是将知识内化为一种思维本能。

这种改变是深刻且持久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商业情境 EMBA前的思维模式 (直觉驱动) EMBA后的思维模式 (框架驱动)
面对突发的行业危机 立刻削减成本,收缩业务,采取防御姿态。 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评估危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寻找逆周期布局的机会。
考虑进入一个新市场 主要看市场规模大不大,竞争对手强不强。 除了市场规模,更会用PEST分析法评估宏观环境,并深入研究目标用户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寻找差异化切入点。
进行团队管理与激励 依赖个人权威和奖金激励,方法单一。 结合领导力课程和组织行为学,思考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如何通过愿景和使命激发团队的内驱力,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更高层满足。

这个“操作系统”的持续迭代,让我即便毕业多年,依然能从当年的课堂笔记中汲取养分,应对日新月异的商业挑战。这或许是知识最迷人的地方——它不只是记忆,更是成长的根基。

人脉的链接与升华

从“资源”到“知己”的蜕变

不可否认,“人脉”是EMBA最具吸引力的标签之一。每一位踏入校园的同学,本身就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大家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抱着拓展商业版图、链接高端资源的想法。开学初期的名片交换、晚宴上的觥筹交错,似乎都在为这张“人脉地图”标注着新的坐标。这是一种高效的社交,但起初,它更像是一种基于价值互换的“弱连接”。

然而,奇妙的化学反应恰恰发生在课堂内外那些共同“受苦”的时刻。当一群习惯了发号施令的管理者,为了同一个烧脑的案例争论到面红耳赤;当大家在戈壁挑战赛中相互搀扶,拖着灌满沙子的鞋子走向终点;当我们在海外模块中,面对完全陌生的文化冲击而共同惊叹与思考……在这些时刻,商业身份被暂时剥离,我们还原为最本真的“同学”。彼此看到的不再是对方头衔上的光环,而是解决问题时的智慧、陷入困境时的坚韧,以及分享观点时的坦诚。于是,“人脉”这个略带功利色彩的词,逐渐被更有温度的“友情”所取代。从“你有什么资源”的试探,变成了“你最近怎么样”的真切关心。

一个有温度的“智囊团”

毕业多年后,这张网络的价值才真正以一种更高级的形式显现出来。它不再仅仅是业务合作的桥梁,更是一个随时可以信赖、有求必应的“超级智囊团”。当我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方向感到迷茫时,只需在同学群里抛出一个问题,几分钟内,就会有来自互联网、高科技、传统制造等不同行业的同学,从各自的实践经验出发,给出极具价值的建议。这种跨界的智慧碰撞,是任何咨询公司都无法提供的。

更重要的是,这份支持超越了商业范畴。在你个人遇到瓶颈、家庭出现困惑时,这群“过命交情”的同学,往往能给你最真诚的倾听和最中肯的建议。正如一位管理心理学家所说:“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韧性的关键来源。” EMBA的同窗情谊,恰恰构建了这样一个高质量的网络。它不是一张冷冰冰的通讯录,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充满信任的情感与智慧共同体。在长江商学院的日子里,我们被反复强调“取势、明道、优术”,而同学圈,则成了我们毕业后持续“取势”和“明道”的重要源泉。

那段纯粹的求学时光

重返课堂的“奢侈”

然而,当我抚心自问,最让我魂牵梦萦的,或许既不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也不是某次成功的商业链接,而是那段时光本身所特有的“纯粹感”。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场上身经百战、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的人来说,能够有机会暂时卸下所有的社会角色——CEO、创始人、高管——仅仅作为一名学生,一门心思地去学习和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奢侈”。

还记得第一个开学模块,走进教室的那一刻,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桌椅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大学时代。在这里,你不需要考虑下个季度的财报,不需要应付复杂的人事关系,唯一的目标就是吸收知识、打开视野。你可以为一个观点和教授、同学激烈辩论,不用担心这会影响“和谐”;你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最真实的困惑,因为你知道身边的人都曾面临相似的挑战。这种纯粹的、为成长而努力的氛围,像一个高压氧舱,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注入了新的活力。

共同记忆的温暖烙印

这段时光之所以珍贵,还在于它是由无数个生动鲜活的共同记忆片段所构成的。这些记忆如同珍珠,串联起了我们生命中一段闪亮的日子。多年以后,我们或许会忘记某个理论的具体内容,但绝不会忘记那些场景和感受:

  • 深夜的案例讨论室:几个人围着一张白板,咖啡因和智慧在空气中激荡,为了一个小组作业的最终呈现,每个人都贡献着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
  • 教授的“灵魂拷问”:在课堂上,被一位学贯中西的教授用一连串直击本质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继而引发的醍醐灌顶般的深度思考。
  • -
  • 海外模块的文化之旅:大家一起走访硅谷的创新企业,或是在欧洲的古堡里上课,那种全球视野带来的认知冲击和集体探索的兴奋感。
  • 毕业典礼上的欢笑与泪水:当身着学位服,与朝夕相处两年的师友们拥抱告别时,那种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离别不舍的复杂情绪,是如此真挚而难忘。

这些共同经历创造了一种强大的情感纽带,一种名为“我们”的归属感。它超越了知识和人脉的功用价值,成为一种温暖的精神烙印。每当想起那段时光,内心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种对纯粹、对成长、对友谊的无限怀念。


结论:三位一体的升华,一场重塑自我的旅程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毕业多年后,我最怀念EMBA的,是知识、人脉,还是那段纯粹的时光?

现在看来,这或许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试图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拆分开来。知识、人脉和时光,三者并非并列选项,而是一个相互交融、彼此成就的三位一体。

正是在那段纯粹的时光里,我们才得以毫无保留地投入学习,让知识完成了从“术”到“道”的升华;也正是在共同求知、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功利性的人脉才得以蜕变为有温度的知己。反过来,高质量的同学网络,又在我们毕业后不断激活和深化着当年所学的知识,让那段时光的价值得以无限延伸。

因此,我最怀念的,是这三者共同作用下所催生的“化学反应”——一场深刻的自我重塑之旅。EMBA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在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格局与境界的地方,并非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成为”了谁。它让你跳出原有的轨道,以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视角去审视自己、审视事业、审视世界。那段经历所赋予的,是一种更加通透的智慧、一份更加坚实的自信,和一群可以相伴终生的同行者。

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相聚,聊起的或许早已不是当年的商业模型,而是某个教授的风趣、某次旅行的窘事。但我们都心知肚明,正是那段由知识、人脉和纯粹时光共同编织的岁月,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这,或许就是它最值得被永远怀念的根本原因。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