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EMBA的课堂,尤其是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的地方,你很快会发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在这里会迅速黯淡。取而代之的,是小组作业中团队协作的智慧与力量。每一次案例分析、每一场商业模拟、每一份最终报告,都是对你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这不仅仅是关于获取一个好分数,更是一次宝贵的领导力、协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实战演练。那么,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团队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真正驱动团队走向卓越,成为大家公认的MVP(最有价值队员)呢?这需要一套超越“努力”本身的系统性方法。
任何一个成功的项目,都源于一个坚实的开端。在EMBA的小组作业中,这个开端就是第一次团队会议。MVP在此时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一个简单的参与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架构师”。他们会主动引导团队深入解读教授的作业要求,将评分标准(Rubric)的每一个细节都吃透。这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确保团队从第一天起,所有的努力都在正确的航道上。他们会提出关键问题:“我们最终要交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成功的标准在教授眼中是怎样的?”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帮助团队建立了一个清晰、统一的北极星指标,避免了后期因目标模糊而产生的内耗和返工。
在明确了宏观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关键一步便是知人善任。一个平庸的团队仅仅是简单地瓜分任务,而一个卓越的团队则会进行战略性的角色定位。MVP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头或CEO,敏锐地洞察每位成员的独特优势和资源。他们会组织一场开放的讨论,让大家分享自己的专业背景、行业经验、甚至是人脉网络。基于这些信息,团队可以进行最优化的分工。这不仅仅是“谁写PPT,谁做数据”的粗放划分,而是更深层次的资源匹配。
例如,团队可以快速构建一个类似下方的能力-任务匹配表,让分工变得透明且高效:
团队成员 | 核心优势/背景 | 建议负责模块 | 期望贡献 |
张总 | 20年制造业经验,熟悉供应链管理 | 案例中的运营与供应链分析 | 提供行业一手的实践洞见,验证模型可行性 |
李总 | CFO,精通财务模型与资本运作 | 财务分析与估值建模 | 构建严谨的财务预测,评估战略的财务影响 |
王总 | 市场总监,擅长品牌战略与用户洞察 | 市场策略与营销计划 | 确保最终方案有清晰的用户价值主张和市场穿透力 |
你 (MVP) | 战略咨询背景,擅长框架搭建与整合 | 整体框架设计、进度管理、最终整合 | 确保各部分逻辑自洽,串联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 |
通过这样的方式,MVP不仅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更重要的是,将个体优势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1+1>2的团队合力。这正是领导力的最初体现。
EMBA的同学们都是时间极度宝贵的商业领袖,如何高效地协同工作,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MVP在这里的角色,是团队的“节拍器”和“润滑剂”。他们深知,没有过程管理,再好的分工也会陷入混乱。因此,他们会主动提议并建立一套轻量级的项目管理机制。这可能是一个共享的在线文档,里面包含清晰的甘特图(Gantt Chart),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负责人和截止日期(DDL)。他们会定期(比如每2-3天)发起一个简短的站会(可以是线上15分钟),目的不是冗长的讨论,而是快速同步进度、暴露问题、并明确下一步行动。
这种对流程的掌控,并非是僵硬的官僚主义,而是一种服务型领导的体现。MVP通过确保信息的高度透明和流转顺畅,极大地降低了团队的沟通成本。他们会主动承担起会议纪要的整理工作,将讨论结果和待办事项(Action Items)清晰地记录下来,并分享给每一位成员。这确保了即使有人因故未能参加某次讨论,也能迅速跟上节奏。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 MVP通过驱动流程,确保团队始终在“做正确的事”。
在沟通过程中,MVP尤其注重沟通的质量。他们懂得运用一些基本但至关重要的沟通原则,来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环境。这些原则包括:
通过这些沟通技巧,MVP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壁垒和潜在的团队矛盾,让协作变得如丝般顺滑。
如果说奠定基础和驱动流程是MVP的“骨架”,那么贡献具有深度洞察的价值内容,则是其“血肉”。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仅仅完成作业要求是远远不够的。MVP的贡献,在于他们总能比别人想得更深、看得更远。他们不会满足于从教科书或公开资料中复制理论,而是致力于将理论与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产出独特的、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这种深度洞察可能体现在多个方面。或许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访谈了一位关键的行业专家,为案例分析带来了一手资料;或许是运用自己公司内部正在使用的某个分析框架,为团队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又或许是基于自己对某个行业的深刻理解,指出了一个被市场普遍忽视的潜在机会或风险。这种贡献是无法被简单替代的,它直接提升了整个作业的“含金量”,使其从一份“优秀的学生作业”跃升为一份“具有实战参考价值的商业分析报告”。
此外,MVP还是一位卓越的“价值整合者”。他们不仅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部分,还会花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其他组员的成果。他们的思考模式是全局性的,总是在考虑如何将财务、市场、运营等各个独立的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论证有力的完整故事。在整合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发现并弥合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断层或矛盾之处。他们会提出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同事提升其产出质量,实现“1+1>2”的化学反应。这种行为,正如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Givers and Takers》一书中所描述的“给予者”(Giver),他们通过赋能他人,最终成就了整个团队的成功。
技术和流程固然重要,但决定一个团队最终能走多远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即团队的氛围和凝聚力。EMBA小组作业强度大、时间紧,成员们都背负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情绪的波动在所难免。此时,MVP就如同团队的“首席情绪官”(Chief Emotion Officer),他们用高情商(EQ)去感知和调节团队的“气压”。
当讨论陷入僵局,气氛变得紧张时,他们会用一句幽默的话来打破僵局,或者提议“大家先休息十分钟,喝杯咖啡再战”。当某位成员因为工作繁忙而进度滞后,表现出焦虑和愧疚时,MVP不会指责,而是会主动伸出援手:“没关系,这部分我比较熟,我先帮你把框架搭起来,你后面再来填充细节。”他们会由衷地赞美和肯定每个人的贡献,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也会被他们捕捉并放大,让大家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极大地激发团队的士气和创造力。
更深层次上,MVP致力于构建一种“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这个概念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提出,并被谷歌的“亚里士多德计划”研究证实是高效团队最关键的共同特征。心理安全感意味着,团队成员可以安心地提出“愚蠢”的问题,分享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用担心被嘲笑或惩罚。MVP通过以身作则,鼓励开放和包容的文化,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或不善言辞的成员。他们会主动点名:“陈总,您在这方面是专家,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这种做法不仅能汇集更多元的智慧,更能让整个团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共同面对挑战。
回顾全文,成为EMBA小组作业中的MVP,绝非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单点突破,而是一场关于领导力、协作和价值创造的综合修炼。它始于奠定坚实的成功基石,通过精准的目标设定和角色定位,为团队的航行指明方向;接着,需要你成为流程的驱动者,以高效的过程管理和顺畅的沟通,为团队协作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你必须能够贡献超越期待的价值,用深度的行业洞察和全局性的整合思维,提升最终成果的内核质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你要懂得营造积极的团队磁场,用高情商和同理心,构建一个充满信任与心理安全感的协作环境。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精英环境中,每一次小组作业都是一个微缩的商业战场,也是一个绝佳的领导力实验室。成为MVP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它意味着你通过成就团队,最终成就了自己。你所锻炼的这些能力——构建愿景、整合资源、驱动流程、赋能他人——正是未来引领任何一个组织走向卓越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因此,请将每一次小组作业都视为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去思考,去行动,去影响,努力成为那个能让整个团队因你而不同的MVP。这趟学习之旅的真正价值,便蕴含其中。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