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本厚厚的EMBA校友录,尤其像来自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的名单,就像是拥有了一张通往商业宝藏的地图。然而,这张地图并非一目了然,它充满了错综复杂的路径和需要解读的符号。当业务遇到瓶颈、职业生涯遭遇十字路口,或是新项目需要关键资源时,我们都知道答案很可能就隐藏在这几百页的名单之中。但问题是,如何从成百上千位优秀的校友中,精准地找到那位能为你指点迷津、撬动资源的“关键先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搜索和筛选,更是一门融合了策略、情商与沟通的艺术。
漫无目的地群发邮件或添加好友,往往石沉大海,甚至可能给对方留下“功利”的负面印象。成功的连接,始于精准的定位和有温度的沟通。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如何将这本静态的校友录,转化为一个动态、高效、能为你所用的“问题解决器”,让你在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人,推开那扇你最想进入的门。
在翻开校友录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其实是向内看,清晰地剖析你自己的问题。我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带着一个模糊而宏大的问题去寻求帮助,比如“我的公司该如何转型?”或者“我该如何进入新能源行业?”。这样的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过于宽泛,难以在短时间内给出有价值的建议。那位“关键先生”即便能力再强,也无法替你完成战略规划的全部工作。
因此,第一步是将你的宏大问题拆解成具体、可执行、可被回答的子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你的问题是“公司如何数字化转型?”,你可以将其拆解为:
当你把问题拆解到这个程度,你寻找的“关键先生”画像就立刻清晰了。你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泛泛的“转型专家”,而可能是一位在快消行业负责过数字化营销的CMO,一位主导过大型企业ERP系统实施的CTO,或者一位有丰富变革管理经验的CHO。这种清晰度,是你精准索引校友录的基石。
问题拆解完毕后,下一步就是为你的“关键先生”画一幅精准的“素描”。这幅素描应该包含多个维度,它将成为你在校友录中进行筛选和匹配的“滤镜”。一个有效的画像,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一家消费电子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正在寻求A轮融资,你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对我们这个赛道感兴趣,并且能提供行业资源的早期投资人?”。那么你的“关键先生”画像可能是这样的:
维度 | 具体描述 | 在校友录中对应的搜索关键词 |
---|---|---|
所在行业 | TMT、风险投资、私募股权 | “投资”、“资本”、“基金”、“创投” |
专注领域 | 有消费电子、智能硬件或物联网(IoT)投资案例 | 通过公司简介、过往职位判断 |
当前/过往职位 | 合伙人、投资总监、VP级别以上 | “合伙人”、“总监”、“VP”、“总裁” |
潜在价值 | 不仅能提供资金,最好其所在机构或个人能对接下游渠道或上游供应链资源 | 交叉验证其投资组合公司、公开演讲内容 |
校友关系 | 年级较近或较远(可能更愿意提携后辈),或者参加过相同的俱乐部/活动 | “毕业年份”、“校友会”、“俱乐部” |
有了这样一张详细的画像,你在浏览校友录时就不再是“大海捞针”,而是有目标的“精确制导”。你可以快速过滤掉90%不相关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可能帮助你的那一小部分人身上。
校友录上的信息,如公司、职位,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隐藏在这些字面信息的背后。想要精准锁定目标,你需要像一位侦探一样,从有限的线索中,解读出更深层次的含义,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校友形象。
首先,要动态地看待校友的职业路径。不要只看他/她当前光鲜的Title,更要关注其职业履历的变迁。一位现在做战略投资的校友,如果他/她之前在实体产业的一线做过多年的研发或销售,那么他/她对行业的理解会远超那些一直待在金融圈的人。这种“产业+资本”的复合背景,对于需要行业深度建议的你来说,价值连城。同样,一位从大公司高管转型去创业的校友,他对创业的艰辛、资源的整合、从0到1的突破,会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这种共情,是你获得真诚帮助的情感基础。
校友录的信息往往是静态的,可能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将校友录作为一个起点,利用其他公开渠道进行交叉验证和信息补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像是用多个不同角度的探照灯,共同照亮你的目标,使其形象更加清晰、丰满。
常用的信息补全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你手中的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名字和头衔,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故事、有温度的“准关键先生”。你对他的了解越深,后续的连接成功率就越高。
找到了目标人物,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错的一步就是“第一次接触”。请牢记一个核心原则:我们是在建立连接,而非索取资源。没有人喜欢被一个陌生人开门见山地要求帮助,即使是校友。EMBA的校友关系,是一种基于共同学习经历和身份认同的宝贵情感资产,需要用心去经营,而不是粗暴地消耗。
一个得体的“破冰”姿势,应该是温暖、真诚且“利他”的。在联系对方时,你的开场白应该清晰地传递三个信息:你是谁?我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为什么联系你(并且这个理由最好能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认可)。例如,一封糟糕的邮件是:“X师兄您好,我是长江EMBA XX期的XXX,我正在做一个项目,想请您帮忙看看商业计划书。” 而一封更得体的邮件可能是:
“X师兄您好!
我是长江商学院EMBA XX期的XXX,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创业。最近在[某行业网站]上拜读了您关于‘智能硬件生态’的专访,其中您提到的‘场景即服务’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初创公司在产品定义上的指导意义非常大。
我们目前也正在这个方向上探索,遇到了一个关于渠道冷启动的具体困惑。知道您在这方面是绝对的专家,也是我们长江的骄傲。不知您下周是否方便,占用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听听您的真知灼见?当然,我也很乐意跟您分享一下我们在一线市场观察到的一些新动向。
期待您的回复!
祝好!
XXX
长江EMBA XX期”
这封邮件的优点在于:1)表明身份和共同点(长江校友);2)展现了你做过功课,表达了真诚的赞美,让对方感到被认可;3)将请求具体化、轻量化(15分钟的请教,而非“帮忙”);4)体现了互惠原则(我也愿意分享我的观察),将单向求助变为双向交流。这种方式,成功率会指数级提升。
有时候,你通过校友录找到的A,可能并不是能最终解决你问题的“关键先生”,但他/她很有可能是通往真正的“关键先生”B的最重要的桥梁。这就是EMBA校友网络强大的“圈层放大效应”。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校友网络密度高、信任基础好,通过一位校友链接到另一位关键人物的路径,远比自己从外部去磕要高效得多。
当你和校友A建立起初步的良好沟通后,如果发现他/她并非最合适的人选,可以非常诚恳地寻求他的二次引荐。关键在于,你要让A心甘情愿地为你背书。这就要求你在与A的交流中,充分展现你的专业性、靠谱程度以及项目的价值。当A认可你这个人,并认为你的事情有价值时,他/她会很乐意动用自己的关系网来帮助你。
你可以这样说:“师兄,通过和您的交流,我发现我之前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您刚才提到,在这个细分领域,其实B公司的C总才是真正的权威。冒昧地问一下,您和C总熟悉吗?如果方便的话,是否能帮忙引荐一下?我可以准备一份非常简明扼要的介绍,绝不占用您太多时间。” 这样的请求,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既表达了对A的感谢,也清晰地说明了目的,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EMBA校友录的真正价值,绝不在于其物理厚度或名单长度,而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那个由信任、智慧和资源构成的强大生态系统。想要高效地利用好这份宝贵资源,精准找到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关键先生”,需要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索取”心态,转而采用一套系统性的“连接”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总结为四个核心步骤:
对于每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而言,这本校友录不仅是同窗情谊的见证,更是一笔可以终身受益的无形资产。未来的校友服务或许可以向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基于技能标签、项目经验和兴趣图谱的内部搜索系统,让“找人”这件事变得更加高效。但无论技术如何演进,那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学习经历的信任与情感,永远是开启一切可能性的金钥匙。用心经营这份关系,你手中的校友录,必将成为你事业与人生道路上,最可靠的“问题解决器”。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