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程,有多少是案例教学?
2025-07-31

当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在事业的某个阶段选择重返校园,攻读EMBA学位时,他们最关心的往往不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如何将学问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当下最棘手的商业难题。因此,“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程,有多少是案例教学?”这个问题,便不仅仅是对一个数字的好奇,更是对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价值创造体系的深度探寻。这背后,隐藏着对未来两年学习体验与投资回报的根本性期待。

案例教学的真实占比

不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如果试图用一个精确的百分比,比如70%或80%,来回答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占比,那可能会陷入一个“数字陷阱”。因为在长江,案例教学并非一种孤立的、可以被量化的教学工具,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哲学和思维方式。它早已融入到课程的血液与灵魂之中,远超出了“课堂上讨论了多少个案例”的范畴。

与其说是一个固定的比例,不如说是一种动态的融合。在像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这类本身就高度依赖情境分析的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占比自然会非常高,课堂几乎完全由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辩论构成。而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宏观经济学或公司金融中,教授们也并不会进行纯粹的理论灌输。他们会巧妙地将理论框架作为“透镜”,引导学生们透过这个透镜去审视和剖析一个个鲜活的商业案例。比如,在讲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时,教授不会仅仅停留在公式的推导,而是会立刻引入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并购案,让学生们分组计算并辩论其估值的合理性。因此,即使在理论课程中,案例的“精神”也无处不在。

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长江商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强调“取势、明道、优术”的理念。其中,“明道”与“优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案例教学。理论是“道”的框架,而案例则是通往“术”的桥梁。长江的教授们深知,对于EMBA学生——这些平均拥有超过15年管理经验的实战家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教条,而是启发。

正如一位长江校友所分享的:“在长江上课,你很少会感觉自己是在‘听课’,更多时候是在‘参战’。每个案例都是一个战场,教授是战略顾问,同学是友军或对手,大家一起在迷雾中寻找制胜之道。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让你学到的不只是知识点,而是一种在复杂和不确定性中做决策的肌肉记忆。” 这种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正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其重要性远非一个简单的百分比所能概括。

原创案例的独特深度

根植中国的全球视野

谈及案例教学,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然而,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原创案例开发能力,特别是那些深度聚焦中国本土商业实践的案例。长江商学院设有专门的案例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与教授们紧密合作,深入企业一线,将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全球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变革中遇到的真实挑战与成功经验,开发成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这意味着,在长江的课堂上,你讨论的可能不是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而是当下正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中国某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你分析的可能不是宝洁公司的全球品牌战略,而是某个中国新消费品牌如何利用社交电商在短短三年内迅速崛起。这些案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贴近性,让学生们能够直接将所学与自身所处的商业环境无缝对接,产生“即插即用”的效果。

从中国问题到全球方案

这些源于中国的原创案例,并非仅仅局限于中国情境。长江的教授们拥有全球顶尖学府的学术背景和国际化的视野,他们擅长引导学生从一个中国本土的问题出发,挖掘其背后具有普遍性的管理学原理,并探讨其在全球其他新兴市场的借鉴意义。这种“从中国看世界”的独特视角,是长江案例教学的另一大魅力。

例如,通过分析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下沉市场的扩张策略,不仅可以学习渠道管理和用户增长,更可以引申至对全球范围内“金字塔底层市场”(Bottom of the Pyramid)商业模式的深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不仅仅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更是一种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和应对不同市场复杂性的跨文化领导力。

教授如何运用案例

课堂上的思想激荡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一位优秀的“导演”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正是这样一群精于此道的导演。他们大多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课堂通常是这样展开的:课前,学生们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案例材料,并独立思考关键问题。课堂上,教授会以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开场,甚至直接“冷不防”点名(Cold Call)某位同学发表见解。

随后,整个课堂就变成了一个思想的竞技场。教授会不断追问、质疑、引导,激发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展开激烈辩论。财务出身的同学可能会关注现金流和回报率,市场出身的同学则可能聚焦品牌定位和用户体验,而来自制造业的同学或许会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教授的角色,就是在这些纷繁的观点中,穿针引线,搭建框架,最终引导大家提炼出超越个人经验的、更高维度的管理智慧。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课程模块结构:

环节 内容 教学方式
课前准备 阅读20-30页的案例,思考引导性问题 个人独立学习
课上讨论 (上半场) 教授引导,学生就案例核心决策点展开自由辩论 苏格拉底式提问、小组讨论
课上讨论 (下半场) 教授引入理论框架,对前半场的讨论进行梳理和升华 讲授与互动结合
课后作业 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关于该案例的深度分析报告或解决方案 团队协作、应用实践

案例之外的多元补充

构建完整的学习生态

尽管案例教学是长江EMBA的核心,但它并非唯一的教学方法。学院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生态系统,以满足EMBA学生全方位的成长需求。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培养决策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在某些领域,其他教学方式则更具效率。

这些互补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前沿理论讲授: 由学贯中西的教授系统讲授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学生搭建坚实的认知框架。
  • 商业模拟(Business Simulation): 学生分组运营虚拟公司,在高度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多轮决策对抗,直观感受战略选择带来的后果。
  • 工作坊(Workshop): 针对领导力、谈判、沟通等软技能,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等方式进行高强度训练。
  • “与巨人同行”讲座: 邀请行业领袖、知名企业家、政策制定者走进课堂,分享最前沿的实战洞察和人生感悟。

同学本身即是活案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上最宝贵的“案例库”,其实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本身就是一本本厚重的、正在书写的“活案例”。课堂上讨论的任何一个商业问题,几乎都能在同学中找到亲历者。

当讨论一个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时,一位正在带领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同学所分享的切肤之痛和实践心得,其价值可能远超案例本身。当分析一个跨境并购的失败教训时,一位曾亲自主导过海外收购的同学所讲述的文化冲突与整合难题,能带来书本上永远无法企及的深刻启示。这种基于同行深度交流的学习(Peer Learning),让每一个案例讨论都变得无比丰满和真实,这也是长江EMBA学习体验中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总结与展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程,有多少是案例教学?” 经过层层剖析,我们发现,答案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一种将高质量原创案例、世界级教授的引导艺术、以及高水平同学的实战经验三者完美融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可以说,案例教学是长江EMBA的“骨架”,但其血肉、神经和灵魂,则是由前沿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同学间的智慧碰撞共同构成的。这里的案例教学,重“质”而非纯粹的“量”,重“用”而非纯粹的“学”,重“道”而非纯粹的“术”。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的商业领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能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动态的决策与领导力框架。

对于正在考虑长江商学院EMBA的潜在申请者而言,与其纠结于案例教学的具体占比,不如将关注点放在:这里的案例是否贴近我的实际挑战?这里的教授能否激发我的深度思考?这里的同学能否成为我终身的良师益友?或许,亲身参加一次长江的公开课或校友分享会,你将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从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