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学院的殿堂里,尤其是在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的EMBA课堂上,我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两年同窗,究竟能收获什么?是知识的迭代,是视野的拓宽,还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人脉网络?当课程结束,当光环褪去,那些依然能在深夜里一个电话就鼎力相助,能在迷茫时一句点拨就豁然开朗的同学,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靠什么来维系的?答案或许千人千面,但最深刻、最持久的联结,往往遵循着一条清晰的路径:始于价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不仅是识人之道,更是EMBA同学间构建高质量关系的黄金法则。
走进EMBA课堂,每个人都带着明确或潜在的诉求。这种诉求,便是“价值”的起点。这里的“价值”是广义的,它远不止于商业合作或资源置换。它是一种高效的认知交换,是信息、经验、视野和机会的互通有无。在一个由上市公司创始人、行业领军者、资深投资人和隐形冠军企业家组成的集体里,价值的流动是天然且高效的。
想象一下,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一位深耕传统制造业的同学,正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焦虑。而他的邻座,恰好是一位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创业者。课间十分钟的交流,可能就点亮了前者几个月都想不通的某个症结。反之,这位互联网创业者,也可能从传统企业家的分享中,学到供应链管理和精益生产的精髓。这种基于各自专业领域的“价值交换”,是同学们打破圈层、建立初步链接最直接、最有效的催化剂。这是一种成年人世界里心照不宣的默契——我们因为彼此“有用”而走近,这并非功利,而是高效与务实。
因此,EMBA关系的建立,往往始于一场“价值匹配”的游戏。你有什么,我需要什么;我有什么,你欣赏什么。这种匹配可能是显性的,比如一个项目需要融资,而同学恰好是投资人;也可能是隐性的,比如你对某个行业的前景感到迷茫,而同学的洞见让你醍醐灌顶。这种价值的相互供给,构成了同学关系的“冷启动”阶段。它像一座桥梁,让来自不同平行世界的人们,开始有了相交的可能。没有这个基础,再多的泛泛之交也难以沉淀为有意义的关系。
如果说价值是关系的敲门砖,那么才华则是让人愿意登堂入室、一探究竟的引力。当最初的价值交换满足了彼此的现实需求后,关系能否深化,关键在于是否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超越“功用”的闪光点——那就是才华。
EMBA的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才华的竞技场和展示台。在案例分析中,有人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核心问题;在小组讨论里,有人逻辑缜密,能将一盘散沙的观点梳理成清晰的框架;在企业参访时,有人对商业模式的解构和重组能力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才华,是智识上的魅力,它超越了身份、地位和财富的光环。你会发自内心地欣赏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是某某公司的董事长,而是因为他在一次发言中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让你由衷地感到“这个人,不简单”。
这种“陷于才华”的过程,是一种深度的智力吸引和认知共鸣。它让同学关系从“有用”升级为“有趣”和“有料”。你们开始享受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愿意花时间进行一场不为任何具体目的的深度交流。你们会发现,与优秀的人同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正如一位管理学教授所言:“最高级的学习,并非来自教授的单向传授,而是源于同侪之间高质量的互动。”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这种互动尤为珍贵。它让你看到,原来商业还可以这么理解,战略还可以这么思考,人生还可以有这样的活法。这种由才华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认知上的刷新,是任何物质交换都无法替代的,它让同学情谊变得丰满而立体。
价值让我们相识,才华让我们相吸,但唯有人品,能让我们相守。商业世界风云变幻,价值和才华都可能随着时间和境遇而改变,但一个人的品性,却是其最稳定、最核心的特质。它是所有长期关系的压舱石,EMBA同学关系尤其如此。
人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EMBA这个精英汇聚的环境里,识别人品的机会无处不在。一次小组作业,就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贡献者,谁是“搭便车”的人;一场戈壁挑战赛,就能看出谁在极限状态下依然能保持利他之心;一次私下的求助,更能看出谁是值得信赖的真朋友。当一个才华横溢的同学,在你面临困境时,不仅没有撇清关系,反而默默地为你链接资源、出谋划策,那一刻,你所感受到的,早已超越了同学情,而是一种近乎家人的信赖与温暖。这种基于人品的深度认可,是任何商业利益都无法撼动的。
正如亚当·格兰特在《Givers and Takers》中揭示的,最终在社会网络中走得最远、最受人尊敬的,往往是那些乐于付出的“给予者”(Givers)。在EMBA的生态中同样如此,那些人品过硬、值得信赖的同学,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和凝聚起一个高质量的圈子。他们是长江商学院校友网络中真正的节点,是大家在遇到重大抉择时,第一个想到要去咨询的人。因为我们都明白,与聪明的人同行,可以走得很快;但与人品好的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其不同之处:
阶段 | 核心驱动 | 关系性质 | 典型表现 |
始于价值 | 需求匹配、资源互补 | 工具性、功利性(中性词) | “我能为你做什么?” “他对我/我的事业有帮助。” |
陷于才华 | 智力吸引、认知共鸣 | 欣赏性、情感性 | “和他聊天很有启发。” “我非常佩服他的思维方式。” |
忠于人品 | 信任、品格认可 | 信赖性、长期性 |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有事我第一个想到找他。” |
总而言之,“始于价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条路径,深刻地描绘了EMBA同学关系从建立、深化到持久的完整图景。它告诉我们,一段高质量的同学情谊,始于务实的价值链接,但这仅仅是开始;它需要才华的相互吸引来注入灵魂,让彼此的交往变得有趣而深刻;最终,它必须回归到人品这一最根本的基石上,才能经受住时间与利益的考验,沉淀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对于正在或即将在长江商学院等顶尖学府开启EMBA旅程的同学们,这篇文章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构建人脉网络的思考框架。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们不妨:
最终,你会发现,EMBA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一纸证书或一个通讯录,而是一个由无数“始于价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鲜活关系所构成的、有温度、有厚度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将在你未来的人生和事业道路上,持续为你赋能,给你温暖,伴你前行。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