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赋能”:AI时代下EMBA领导力课程的变与不变
2025-07-31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从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到我们口袋里的智能助手,AI正深刻地重塑着商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股力量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更对身处决策核心的商业领袖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过去,我们谈论领导力,更多的是关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管理”的艺术。然而,在AI时代,当机器能够比人更高效地完成管理任务时,领导者的价值核心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传统的“管理者”(Manager)向未来的“赋能者”(Enabler)演进。这场变革,也正悄然重塑着被誉为“商界黄埔军校”的EMBA教育,尤其是其核心的领导力课程。

领导力内核:于变局中寻不变

尽管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但领导力的某些核心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它们如同定海神针,在波涛汹涌的商业海洋中为企业指明方向。这部分“不变”的内涵,是EMBA领导力课程必须坚守的基石。

首先,愿景与价值观的塑造能力是领导者永恒的课题。AI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预测,却无法为组织注入灵魂。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需要能够描绘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蓝图,并以清晰的价值观凝聚人心。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把事情做对,领导力是做对的事情。” 在AI可以辅助我们“把事情做对”的今天,如何定义和选择“对的事情”,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长江商学院一直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这种对“取势、明道、优术”中“道”的坚守,正是对领导力不变内核的深刻洞察。课程需要引导学员思考:在技术赋能下,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

其次,人际沟通与情感连接的能力在AI时代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珍贵。当越来越多的决策过程被数据和算法所渗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同理心和激励能力,成为了机器无法替代的“软实力”。一个冰冷的算法无法真正理解员工的困惑与挣扎,也无法在团队面临低谷时给予温暖的鼓励。EMBA课程中的团队协作、冲突管理、跨文化沟通等模块,其价值不降反升。领导者需要学习如何与一个“人机协同”的团队高效互动,既要理解技术语言,更要精通“人心”的语言,从而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

技术素养:从“门外汉”到“内行人”

如果说领导力的内核是“不变”的道,那么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就是“变”的术。AI时代的领导者,不再能以“我不懂技术”为借口。他们不必成为程序员或数据科学家,但必须具备足够的AI素养,能够与技术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

EMBA领导力课程需要系统性地重塑学员的技术认知框架。这意味着课程内容必须超越泛泛而谈的“数字化转型”口号,深入到AI的核心逻辑。比如,课程需要涵盖:

  • 基础AI概念: 什么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式AI?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 - 数据驱动决策: 如何建立数据文化?如何识别和避免数据偏见?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商业机会? - AI伦理与治理: 在应用AI时,如何平衡效率与隐私、公平与透明?如何建立负责任的AI治理体系?

这种素养的培养,好比一位CEO不必亲自做账,但必须能看懂财务报表。同样,未来的领导者必须能“看懂”AI的逻辑报表,理解其背后的商业含义和风险。他们需要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如何评估一个AI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衡量其投资回报率。

思维模式:从“管控”到“赋能”的跃迁

AI带来的最深刻变革,或许并非工具层面,而是对组织管理哲学的冲击。传统的、基于层级制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式,在追求敏捷、创新和韧性的今天,显得愈发笨拙。AI正在接管大量重复性的、流程化的管理工作,这恰恰为领导者“松绑”,让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高价值的“赋能”活动中。

EMBA领导力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推动学员完成从“管理者”到“赋能者”的思维跃迁。赋能型领导者不再是手握所有答案的权威,而是转变为一个“园丁”,其职责是创造一片肥沃的土壤,让团队成员的才华得以自由生长。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培养全新的能力,例如:

  • 教练式辅导: 通过提问而非命令,引导员工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激发其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
  • - 营造心理安全感: 鼓励试错,宽容失败。在AI驱动的快速迭代中,一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团队,远比一个因害怕犯错而墨守成规的团队更有竞争力。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提出的“心理安全感”概念,在AI时代成为了组织创新的“必需品”。 - 构建学习型组织: 领导者需要成为首席学习官,推动整个组织拥抱变化,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AI带来的动态环境。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两种角色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维度 传统管理者 (Manager) 赋能型领导者 (Enabler)
角色定位 指挥者、监督者 教练、催化剂、服务者
权力来源 职位、层级 影响力、专业、信任
决策方式 自上而下,发布指令 激发共创,授权决策
对待员工 管理“资源”,分配任务 发展“人才”,激发潜能
面对失败 追究责任,避免重蹈覆辙 视为学习机会,鼓励快速迭代

课程体系: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革新

为了培养上述能力,EMBA的课程体系本身也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这不仅是增加几门“人工智能”或“大数据”选修课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将AI思维系统性地融入到整个课程设计的血脉之中。

首先,案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哈佛式的经典案例,如西南航空的成本控制或宝洁的品牌管理,对于理解商业底层逻辑依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引入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前沿案例。例如,分析一家创业公司如何利用生成式AI颠覆内容创作行业?探讨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工业物联网和预测性维护实现降本增效?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正积极地将其教授团队的前沿研究与校友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开发出更多根植于中国、面向未来的AI应用案例,让学员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管理”到“赋能”的转变。

其次,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和体验化。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与更多互动式、沉浸式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可以预见,未来的EMBA课堂将出现更多:

  • AI商业模拟沙盘: 学员分组运营虚拟公司,在模拟市场中利用AI工具进行竞争,实时感受决策带来的结果,在“做”中学,在“败”中悟。
  • - 企业实验室(Action Learning Project): 学员团队深入一家正在进行AI转型的企业,作为外部顾问,帮助企业解决真实的业务挑战,将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实践。 - 与AI的“亲密接触”: 组织工作坊,让学员亲手使用一些低代码的AI工具,搭建简单的应用模型,破除对技术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这种变革要求商学院不仅要拥有懂商业、懂管理的教授,还需要引入更多具有一线实战经验的科技领袖、数据科学家作为客座讲师或项目导师,形成一个跨界的、动态的知识共创生态。

结论:拥抱变革,赋能未来

总而言之,AI时代的到来,并非宣告了领导力的终结,而是开启了领导力进化的新篇章。EMBA领导力课程正站在这一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其核心使命也随之演变。“不变”的是对领导力本源的坚守——塑造愿景、凝聚人心、坚守伦理,这些人类智慧的光芒在机器的冰冷逻辑面前愈发闪耀。

“变”的是对时代工具和思维的拥抱。未来的领导者必须是懂技术的战略家、是善于赋能的组织教练。因此,EMBA课程必须在技术素养、思维模式和课程体系上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从“管理”的旧范式中破茧而出,全面转向“赋能”的新大陆。这不仅是商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为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培养合格领航者的责任所在。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对“人机协同领导力”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有效领导一个由人类员工和AI“员工”组成的混合团队?当AI参与到更高阶的战略决策中时,领导者如何扮演好最终“拍板人”和“责任人”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将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教育机构需要持续探索和回答的命题。最终,成功的EMBA教育,将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管理知识,而是真正地赋能每一位商业领袖,让他们有能力、有智慧、有担当,去驾驭AI这匹骏马,奔向一个更具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商业未来。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