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是去合作院校上课还是企业参访为主?
2025-07-31

当许多企业家和高管朋友们聊起进修计划时,一个常见的话题便是: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家心里总会揣着一个疑问,这趟远赴重洋的学习之旅,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世界顶尖名校的课堂里聆听教诲,还是穿梭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总部,与决策者们面对面交流?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长江商学院海外课程设计的核心精髓。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交响乐。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之道

长江商学院在设计其课程体系时,始终秉持着一个核心理念:“取势、明道、优术”。而海外课程,正是将这一理念延伸至全球舞台的关键一环。它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学员们完成一次“学术打卡”或是“企业观光”,而是要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实现认知上的跃迁。

因此,将海外课程简单地归类为“上课为主”或“参访为主”都是不全面的。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高度的整合性。课程的设计者们深知,纯粹的理论学习可能脱离商业现实,而走马观花式的企业参访又容易流于表面。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员带着课堂上刚刚吸收的理论框架去审视现实中的企业案例,再将参访中获得的鲜活感悟带回课堂进行反思和讨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这是一种“知行合一”的现代诠释,旨在培养能够洞察全球趋势、驾驭复杂商业环境的未来领导者。

携手顶尖学府汲取智慧

课堂学习,无疑是长江商学院海外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但这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与升华。长江商学院的海外模块,通常会选择与全球最负盛名的商学院合作,例如美国的沃顿商学院、欧洲的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等。这些合作院校的选择,本身就极具战略眼光。

每一所合作院校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领域。比如,去美国东海岸,可能会侧重于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到访硅谷,则聚焦于科技革命与风险投资;而深入欧洲,则可能探讨家族企业的传承、奢侈品品牌的管理或是“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秘诀。在这些顶尖学府里,为长江学员授课的往往是该领域的权威教授,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前沿的理论模型,更是基于多年研究和咨询经验的深刻洞见。课堂形式也绝非枯燥的讲授,而是充满了互动性极强的案例分析、小组辩论和模拟演练。学员们可以在一个纯粹的学术氛围中,暂时抛开日常管理的繁杂,系统性地梳理和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

正如一位参加过欧洲模块的校友所分享的:“在IMD的课堂上,教授引导我们深入剖析一个百年家族企业的传承难题。当时我们小组争论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但正是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让我第一次系统地思考‘财富传承’背后的治理结构和文化根基,这比读十本书的收获还要大。”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其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单一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走进标杆企业触摸前沿

如果说合作院校的课堂是为学员们装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那么深入标杆企业的参访,就是让他们亲手去触摸商业世界的真实脉搏。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参访,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参观,其核心在于高层次的互动与对话

参访对象的选择极其考究,它们通常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颠覆性的创新者,或是具有独特文化与管理模式的典范。想象一下,上午你还在课堂上讨论着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午就坐在了谷歌或亚马逊总部的会议室里,与负责战略的高管直接探讨他们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迭代。或者,在瑞士的“钟表谷”,你不仅能看到百达翡丽的精湛工艺,更有机会聆听其CEO分享品牌如何穿越数个经济周期,始终保持顶级奢侈品地位的经营哲学。

这些参访的核心价值,在于“现场感”和“真实感”。书本上的成功案例总是显得光鲜亮丽,但只有当你亲耳听到企业创始人或高管们坦诚地分享他们曾面临的困境、走过的弯路以及决策背后的艰难取舍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商业世界的复杂与多维。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往往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让学员们从“旁观者”转变为“思考者”,将对方的经验教训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课堂与现场的无缝衔接

那么,课堂学习与企业参访这两大支柱,在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中是如何实现无缝衔接的呢?答案是:主题式整合。每一期的海外模块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示例来看看这种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假设某期海外模块的主题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其行程安排可能如下表所示:

时间 课堂学习 (合作院校) 企业参访 (实地对话) 学习目标
第一天 课程:《颠覆性创新理论与实践》
由知名教授主讲,分析柯达、诺基亚等失败案例。
参访:一家面临数字化冲击的传统制造企业
与CEO探讨转型中的阵痛与挑战。
理解创新窘境,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第二天 课程:《硅谷生态系统与风险投资》
探讨创新文化、人才机制和资本运作。
参访:顶级风险投资机构 (如红杉资本)
与合伙人交流如何发现和培育下一个“独角兽”。
学习如何构建支持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第三天 课程:《平台战略与网络效应》
剖析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的商业模式。
参访:一家领先的科技平台公司 (如Meta或Google)
与产品或战略负责人探讨用户增长与生态构建。
将理论模型与全球最成功的实践进行印证和对比。
第四天 整合复盘与行动学习 (Workshop)
在教授引导下,结合前三天的所学所闻,为自己的企业制定一份初步的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将知识转化为解决自身企业问题的具体方案。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员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理论输入 → 实践验证 → 反思深化”的循环。课堂上学到的模型,成为了分析参访企业的“透镜”;参访中遇到的困惑,又成为了课堂上讨论的鲜活素材。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路径,确保了知识的深度吸收和有效转化。

总结: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升级之旅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是去合作院校上课还是企业参访为主?”现在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它既不是以上课为主,也不是以参访为主,而是以学员的认知升级和能力提升为最终目的,将两者巧妙地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趟旅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场域,让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暂时跳出日常,站在全球的高度,用世界级的理论框架来审视最前沿的商业实践。它旨在帮助学员们建立一个更加立体和动态的全球商业认知地图,不仅看到“别人在做什么”,更能深度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些经验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对于未来的商业领袖而言,这种跨文化、跨学科、跨界限的学习体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与其纠结于上课与参访的比重,不如将目光聚焦于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和最终目标。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投资,一次对未来视野和格局的投资。而这,或许正是长江商学院海外课程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