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繁忙的EMBA课程中,挤出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自我复盘?
2025-07-31

踏入EMBA课堂的每一位,都是在各自领域身经百战的管理者和企业家。你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突破的期待,选择在事业的巅峰期重返校园,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和投入。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为骨感:白天是公司的核心决策者,晚上和周末则化身学生,被海量的案例、紧凑的课程、密集的社交活动和繁重的团队作业所包围。在这样的高压和快节奏下,一个核心问题悄然浮现——我们投入巨额的时间与金钱,究竟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还是为了实现真正的认知升级与自我蜕变?如果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缺乏内化的过程,那么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繁忙的EMBA课程中,有意识地开辟出一方精神的“自留地”,进行深度思考和自我复盘,便成了决定这段学习旅程价值几何的关键所在。

转变思维:从“挤”到“创”

我们常常下意识地用“挤”这个字来形容时间,仿佛时间是一个已经被填满的箱子,我们只能在缝隙中寻找空间。然而,对于深度思考和自我复盘这件事,我们首先需要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维转变:从“挤”时间,到主动“创造”时间。“挤”是一种被动的、见缝插针式的应对,它暗示了复盘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而“创造”则是一种主动的、战略性的规划,它将复盘定位为与上课、作业同等重要的核心学习环节。

想一想你为何选择就读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EMBA项目?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财务模型或营销理论,更是为了在一个顶尖的平台上,借助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多元的同窗视角,对自己过往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从而构建一个更坚固、更具前瞻性的个人与企业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看,自我复盘就不是一项“额外”的任务,而是实现EMBA学习投资回报率(ROI)最大化的核心引擎。当你将它视为一种战略投资而非时间成本时,你便会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在你的日程表中为它留出专属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战略思考时间”。这就像企业需要定期召开战略会议一样,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这样的“战略留白”。

巧用时间:化零为整的艺术

即便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但时间依然是稀缺资源。因此,掌握一些“化零为整”与“化整为零”的技巧至关重要。EMBA学员的生活常常被切割成无数碎片,但这些碎片恰恰是进行“微复盘”的绝佳土壤。

首先,要学会善用碎片化时间。比如,从公司到学校的通勤路上,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交通工具,这三四十分钟完全可以成为你的“移动思考室”。关掉音乐,打开录音笔或备忘录,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教授讲的‘价值链重构’,能否应用到我的企业?具体切入点在哪?”“上午会议中,我处理那个冲突的方式是否最优?如果用今天学到的谈判技巧,结果会不会不同?”这些零散的思考火花,虽然不成体系,但能让你的大脑时刻保持在“学以致用”的活跃状态。久而久之,这种即时联想和反思会成为一种本能。

其次,要勇于捍卫整块的“深度工作”时间。碎片化思考虽好,但无法替代系统性的深度复盘。你需要在每周的日程表上,像安排一次重要客户会议一样,正式地“Block”出一段至少90分钟的“个人战略复盘时间”。这段时间里,你需要创造一个免打扰的环境:关闭手机通知、远离电脑邮件、告诉家人和同事这是你的“Focus Time”。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进行更宏大、更结构化的思考,例如,对过去一个月的管理决策进行全面的回顾,或者基于课堂所学,为公司下一个季度的发展草拟一份战略备忘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规划表示例:

时间段 活动类型 具体内容示例 目的
周一至周五通勤时间(30-45分钟) 微复盘 (Micro-Reflection) 针对前一天的课程或工作,提出1-2个具体问题进行思考 保持思考的惯性,即时连接理论与实践
每节课后(15-20分钟) 即时消化 (Immediate Digest) 不着急离开教室,用笔快速写下3个核心收获和1个待解决的疑惑 趁热打铁,巩固记忆,锁定关键点
周日晚上(90-120分钟) 深度复盘 (Deep Reflection) 回顾一周的学习与工作,进行主题式、结构化的思考与总结 系统梳理,形成洞见,指导未来行动

融入课程:让学习自带复盘功能

最高效的复盘,不是在学习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将其无缝地融入到EMBA的学习流程之中。这意味着,你需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听课-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一种“前置思考-交互验证-课后沉淀”的主动学习闭环。

在课前,花半小时预习案例和阅读材料时,不要仅仅满足于“读完”。更重要的是,带上你自己的问题去读。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三问法”:1. 这个案例的核心挑战是什么?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怎么做? 2. 作者或教授提出的理论框架,和我过往的经验有何异同? 3.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解决我目前在公司遇到的哪个具体问题? 带着这些前置思考进入课堂,你的听课状态将从“接收”变为“对话”和“验证”,学习效率和深度会截然不同。

在课后,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案例教学和团队讨论的课程结束后,留出一点时间进行“反刍”。不要急于奔赴下一个饭局或投入工作,和你的学习小组多待一会儿,或者自己找个安静的角落。复盘的重点不是“教授讲了什么”,而是“这些内容对我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尝试完成这样的句子:“今天最大的启发是__,因为它颠覆了我过去对__的认知。”“__教授提到的__模型,我打算下周在我的__团队试用一下,预期的效果是__。”这种将知识个人化、情境化的过程,才是深度思考的精髓。

借助外力:在群体共鸣中深化认知

一个人埋头思考容易陷入盲区,而EMBA项目最大的财富之一,就是身边那群来自各行各业、同样身处高位的同学们。他们是你最宝贵的“镜子”和“陪练”。因此,学会借助群体的力量,是加速并深化自我复盘的捷径。

主动发起或参与一个固定的小组复盘会。这个小组可以是你原来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几个气场相投、彼此信任的同学。与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的讨论不同,这种复盘会的目标是纯粹的交流与启发。可以设定一个简单的规则,比如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轮流坐庄。分享者用15分钟陈述自己近期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困惑、一个感悟,或者一个想要尝试的改变。其余成员则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不带评判地给出反馈、提问或分享类似经历。这种高质量的“同侪教练”(Peer Coaching)的价值,有时甚至超过一堂课本身。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社群里,你身边坐着的可能是互联网巨头的创始人,也可能是传统制造业的革新者。当你分享自己在新零售转型中的困惑时,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来自不同行业逻辑的启发。这种跨界思想的碰撞,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认知边界,让你看到自己思维模式中的“灯下黑”。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向他人清晰地阐述自己的问题,并聆听他人的反馈,我们的大脑会被迫用一种更结构化、更客观的方式来重新审视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复盘。

善用工具:为思考搭建脚手架

好的意愿和方法,还需要合适的工具来承载和固化。深度思考和自我复盘并非虚无缥缈的冥想,它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框架,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形。

首先,是坚持记复盘日记。这不应是流水账,而是一个结构化的思考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模板,或者借鉴一些经典框架。例如:

  • ORID焦点讨论法:
    • O (Objective): 客观事实。今天发生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关键概念?
    • R (Reflective): 感受反应。这件事/这个知识点让我有什么感觉?惊喜?困惑?
    • I (Interpretive): 意义价值。它为什么重要?对我个人/公司有什么启发?
    • D (Decisional): 决定行动。基于以上思考,我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 Start-Stop-Continue模型:
    • Start: 我应该开始做什么?(新的行为、习惯、管理方式)
    • Stop: 我应该停止做什么?(无效的、有害的习惯或思维模式)
    • Continue: 我应该继续做什么?(被证明是有效的、需要加强的行为)

其次,是善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当思考一个复杂问题,比如公司的战略转型时,线性文字的记录方式可能会限制你的思维。尝试用思维导图,将核心问题置于中心,然后像树枝一样,将相关的课程理论、同学观点、个人经验、潜在风险等要素发散出去。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你理清思路,还常常能在不同“树枝”的连接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结:让反思成为EMBA学习的“操作系统”

总而言之,EMBA的学习旅程,不应是一场被动知识灌输的马拉松,而应是一场主动认知升级的探险。在这场探险中,深度思考和自我复盘,就如同你手中的指南针和地图,它帮助你在信息的海洋中定位,在实践的丛林里导航。它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让整个学习体验增值的“操作系统”。

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将复盘视为战略要务;通过精巧的时间管理,在忙碌中创造思考空间;将复盘无缝融入课程,实现学思结合;借助同学的集体智慧,打破个人认知局限;并善用各类工具,让思考过程更加系统和深入。最终,你从EMBA带走的,将远不止是厚厚的讲义和一张毕业证书,更是一个经过淬炼的、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一个升级了的思维框架,以及一套能够终身受益的、在任何复杂挑战面前都能保持清醒、持续迭代的自我进化能力。这,或许才是这段宝贵求学经历,真正的价值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