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应该先投资把公司规模做大,再去读EMBA,而不是相反?
2025-07-31

在企业家圈子里,总有一个话题能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一点小小的“争执”。那就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手里握着一笔可观的资金时,这笔钱是应该继续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比如建新厂房、拓宽市场渠道,还是应该投资在自己的“大脑”上,去读一个顶级的EMBA课程?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困扰着许多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时机选择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它触及了我们对成长、价值和未来路径的根本性思考。

很多人直觉上会认为,当然是先把公司做大再说!企业活下去、发展壮大是硬道理,个人学习可以往后放一放。然而,另一些人则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更高维度的认知和更优质的人脉圈,或许能让企业的发展避开无数的“坑”,实现跨越式成长。那么,真相究竟如何?这笔关乎企业和个人未来的“战略投资”,到底该如何决策呢?

先做大,后求学:稳扎稳打的选择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老话道出了很多企业家的心声。主张先将公司规模做大的观点,其核心逻辑在于风险控制和现实主义。对于一家正在成长的企业而言,现金流就是生命线。将资金优先用于扩大产能、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份额,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投入,能够直接转化为销售额和利润,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一种稳健的、步步为营的发展策略。

试想一下,当你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比如年营收过亿,团队超过百人,你所面临的问题会变得非常具体和复杂。你可能不再纠结于如何获取第一个客户,而是头疼如何管理跨区域的多个分公司;你思考的可能不是如何设计一款产品,而是如何构建一个能持续创新的组织体系。带着这些在实践中“滚”过一身泥,带着满脑子“真枪实弹”的困惑去读EMBA,学习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课堂上教授讲的每一个案例,你都能迅速与自己的企业进行对标;与同学的每一次交流,都可能碰撞出解决现实难题的火花。此时,EMBA更像是一个“加油站”和“升级包”,为已经高速行驶的赛车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更精准的导航。

先求学,后壮大:磨刀不误砍柴工

然而,凡事都有另一面。如果说“先做大”是战术上的勤奋,那么“先求学”则可以被视为战略上的远见。很多创业者在早期凭借着一股闯劲、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行业红利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个无形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创始人自身的认知边界。

这时候,“先求学”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一个顶级的EMBA课程,首先能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现代商业管理知识体系。从战略管理、财务决策到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它能帮你把过去零散的、凭感觉的“野路子”经验,梳理、提炼、升华成科学的管理框架。这就像给一个优秀的工匠配备了一整套精密的图纸和工具,让他有能力去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而不仅仅是修修补补。更重要的是,在企业规模尚不算太大时进行学习,试错成本相对较低。一个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沙盘推演“想明白”的战略失误,可能在现实中价值千金,避免了企业走上一条代价高昂的弯路。

此外,提前进入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其价值不可估量。你的同学可能已经是某个领域的巨头,或者是手握重金的投资人。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来自同学的一句点拨、一次资源引荐,甚至一笔关键投资,都可能让你的企业发展轨迹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种“杠杆效应”,用学习的时间和金钱,撬动了远超其本身价值的资源和机遇。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智慧

事实上,“先做大”还是“先求学”可能是一个伪命题。现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最理想的状态并非是割裂的“先”与“后”,而是“边学边用、以用促学”的知行合一。这恰恰是顶尖EMBA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它不是让你放下工作,躲进象牙塔,而是鼓励你将企业作为最佳的“学习实验室”。

以国内顶尖的长江商学院为例,其EMBA课程的设计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教授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典的哈佛案例,更鼓励学员们将自己的企业作为“活案例”带入课堂进行剖析。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个财务模型,明天就可以用来重新评估公司的投资项目;这个月探讨的组织变革理论,下个月就可以在自己的公司里小范围试点。你的企业面临的困境,会成为整个小组乃至班级同学共同研究的课题,集众人之智,为你出谋划策。这种深度的、即时的互动,让学习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共同创造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这种模式下,投资公司和投资自己不再是“二选一”的对立选项,而是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共生关系。你为EMBA付出的学费,实际上是为你的企业聘请了一个由顶尖教授和各行业精英组成的“超级顾问团”。你个人的成长,直接驱动着企业的成长;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挑战,又为你提供了新的学习素材和动力。这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让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EMBA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要回答最初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探究,花一笔不菲的费用和宝贵的时间去读EMBA,我们到底在“买”什么?仅仅是一纸文凭或是一些管理知识吗?显然不止于此。

认知升级与思维重构

对于企业家而言,最大的瓶颈往往是自己的思维模式。EMBA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顶尖人才和学者的思想碰撞,打破你固有的思维定式,实现认知上的“升维”。你可能会发现,你苦苦思索的行业难题,在另一个行业早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你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在更高的维度看可能存在致命的缺陷。这种思维上的重构,是从“战术家”到“战略家”的蜕变,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高端人脉与资源整合

EMBA提供的人脉网络,远非普通社交场合的“泛泛之交”。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共同学习、共同“受虐”(面对烧脑的作业和案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基于深度认知和信任的“同窗情谊”。这意味着:

  • 当你需要跨界合作时,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最可靠的伙伴。
  • 当你的企业需要融资时,你的同学可能就是最懂你的投资人。
  • 当你遇到管理困境时,可以在同学群里获得最真诚、最专业的建议。
这是一个高信任度、高能量密度、高合作效率的资源生态系统。

全球视野与格局提升

一家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创始人的格局有多大。顶级的EMBA项目,如长江商学院,通常会设置海外学习模块,带领学员亲身走进世界顶尖企业和创新中心,与全球商业领袖对话。这种经历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全球视野,让你站在月球看地球,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和未来的可能性。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这种视野和格局,是带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备素质。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EMBA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价值维度 传统认知 (投入公司) EMBA带来的深层价值 (投入自己)
知识获取 通过实践摸索,零散、不成体系 系统化的前沿商业知识体系,形成科学方法论
问题解决 依赖个人或小团队经验,容易陷入思维定式 汇集顶级教授和精英同学的集体智慧,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人脉网络 局限于行业上下游,拓展缓慢 快速构建跨行业、高信任度、高能量的顶级人脉圈
风险管理 用真金白银去试错,成本高昂 通过学习和预判,规避战略性风险,降低隐性成本
个人成长 被日常事务所困,成长速度可能慢于企业发展速度 加速领导者自身的进化,使其认知水平始终引领企业发展

结论与建议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先投资把公司规模做大,再去读EMBA?”

经过层层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为成熟的结论: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于企业家如何看待自我投资与企业投资关系的战略题。 传统“先做大、后学习”的线性思维,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高度不确定的时代,其风险正变得越来越高。因为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企业成长的速度,超过了创始人认知升级的速度。

因此,更具前瞻性的选择,是将攻读EMBA视为一项与企业发展并行的、甚至更为优先的战略投资。它不是一项“消费”,而是一次对企业核心资产——也就是创始人本身——的资本性支出。一个经过系统性学习、认知得到升级、链接了顶级资源的领导者,将成为企业持续增长最强大、最可靠的引擎。

我的建议是:当你感觉到了个人或企业发展的瓶颈,当你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或者当你渴望与更优秀的人同行时,就是考虑攻读EMBA的最佳时机。不要等到企业大到积重难返时再去寻求“药方”,而是在企业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时候,就为它注入最前沿的思想和最优质的资源。这笔投资,最终将以企业十倍、百倍的成长,回报给你和你的事业。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