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梦想中EMBA项目的拒信,那种心情,想必五味杂陈。可能是一瞬间的失落,紧接着是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还有一丝不甘。这都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真正渴望成长、志在必得的申请者来说,这封拒信并非终点,而更像是一个中场休息的哨声。它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战术、补强短板。而在这个关键的“中场休息”阶段,一封得体、智慧的反馈询问信,不仅能帮助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更能为你来年的“再战”埋下至关重要的伏笔,让招生官对你刮目相看。
在动笔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其实发生在你的内心。收到拒信后,切忌立刻、冲动地回复邮件。那种被情绪主导的文字,字里行间难免会流露出质问、抱怨或是不服气。这对于申请毫无益处,反而会坐实你“不够成熟”的印象,彻底关上来年再申请的大门。
请给自己至少几天的时间来消化这个结果。你需要明白,EMBA的录取过程是一场优中选优的激烈角逐。尤其像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学府,每年都会收到远超录取名额的优秀申请者材料。被拒,并不等同于“你不行”,更多时候是“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有比你更匹配项目要求的人选”或者“你的某些特质与我们今年的班级画像(class profile)稍有偏差”。这其中包含了时机、运气以及与整个申请群体的相对位置等诸多因素。将心态从“我被否定了”调整为“我这次的准备尚未达到顶尖水平,我需要了解如何做得更好”,这是你写出成功反馈信的心理基石。
发送信件的时机选择,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太早,招生办公室可能仍在处理大量的录取后续工作,你的邮件容易被淹没,或被视为一种急切的催促,显得不够沉稳。太晚,比如一两个月后,招生官可能已经对你的申请材料印象模糊,反馈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窗口,是在收到拒信后的一到两周内。这个时间点,招生录取的主要工作已经尘埃落定,招生官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同时,他们对你的面试表现、申请文书等核心材料依然保有一定的记忆。此时你礼貌地出现,既表达了你对申请的认真态度,又不会给对方造成过大的压力。这封信就像是在喧嚣过后,一次冷静而真诚的请教,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回应。
一封有效的反馈信,其结构和措辞需要精心设计。它应该像一篇微型的申请文书,再次展现你的专业素养和高情商。我们可以将其拆解为几个关键部分:
邮件的开头必须直接、专业且充满敬意。如果你在申请过程中主要与某位招生官联系,或者记得面试官的名字,最好直接称呼对方(Dear Ms./Mr. [Last Name])。如果记不清,使用“Dear [Business School Name] EMBA Admissions Committee”也是稳妥的选择。紧接着,清晰地报上你的姓名和申请编号,方便对方快速定位你的档案。
然后,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表达感谢。无论结果如何,招生团队在你的申请上都投入了时间和精力。真诚地感谢他们给予你申请的机会,以及在整个流程中为你提供的帮助。例如,你可以写:“非常感谢您和招生委员会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与审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贵校的项目,我深感荣幸。” 这种姿态会立刻建立起一个积极、尊重的沟通氛围。
在表达感谢之后,需要简短地、再次强调你对该项目的热情和向往。这并非是无谓的奉承,而是向招生官表明:我的目标非常坚定,这次的挫折不会改变我对贵校的认可。这恰恰是未来成功申请者所应具备的韧性。
你可以具体地提及项目的某个吸引你的特质。例如,提到你对长江商学院“取势、明道、优术”的办学理念深有共鸣,或是对其在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卓越声誉极为向往。这样写道:“尽管对这次的结果感到遗憾,但这并未动摇我对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向往。我依然坚信,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校友网络,是我实现未来职业目标不可或缺的平台。” 这样的表述,会让招生官感受到你的申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非广撒网的结果。
这是信件的核心部分,措辞必须极其谦逊和前瞻。你的目的不是“讨个说法”,而是“寻求指引”。千万不要使用带有挑战意味的词句,比如“请问我为什么被拒?”或者“我的背景哪里不如别人?”。
更得体的问法是,将焦点从“过去”转向“未来”。你可以这样说:“我深知每年的申请者都非常优秀,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能在未来成为一名更具竞争力的申请者,如果方便的话,您是否能就我的申请背景,提供任何可以提升和加强的建议?任何形式的简短反馈,都将对我未来的个人发展规划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这种问法,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虚心求教、积极进取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对结果不满的失意者。同时,加上一句“如果方便的话”,也体现了你对招生官繁忙工作的理解和体谅。
在请求反馈时,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建设性,而非封闭性或质疑性。这不仅能帮助你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也展现了你的沟通智慧。下面的表格清晰地对比了推荐和应避免的提问方式:
? 推荐的提问方式 (建设性与前瞻性) | ? 应避免的提问方式 (质疑性与封闭性) |
“为了在下一次申请时更具竞争力,您认为我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提升?” | “我被拒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我的职业履历中,是否有您认为可以进一步深挖或展现的领域?” | “是不是因为我的GMAT/EA分数不够高?” |
“在未来一年,您建议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如项目管理、跨文化合作等)来丰富我的领导力经验?” | “我的面试表现是不是很差?” |
“对于我的长期职业目标,您认为目前的规划在清晰度和可行性上,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 | “为什么和我背景相似的某某某被录取了?” |
正如一位资深招生顾问曾分享的观点:“我们欣赏那些能从挫折中反思并寻求成长的申请者。一封好的反馈信,本身就是一次有力的‘软实力’展示。它告诉我们,这个人有韧性、懂得沟通、并且目标明确。” 你的提问方式,恰恰就是在证明这一点。
发送邮件后,你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期望。由于政策或工作量原因,很多商学院可能不会提供具体的个人反馈。无论你是否收到回复,你都已经成功地在招生官心中留下了一个成熟、坚韧的正面印象。
如果幸运地收到了回复,哪怕只是几句简短的话,也要第一时间发送感谢信。感谢对方在百忙之中给予的宝贵建议,并表示你会认真思考,付诸行动。切记,不要就对方的反馈进行追问或辩解,干净利落地结束这次沟通即可。
更重要的是,你要将这些反馈(或是你基于自我反思得出的结论)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提升计划”。这才是为来年再战铺设的最坚实的道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当你明年再次递交申请时,你将不再是简单地重复去年的材料。你可以在新的申请文书或推荐信中,巧妙地提及你过去一年的成长。你可以讲述一个“去年申请失利后,我根据反思和建议,在某某方面取得了怎样的突破”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成长、韧性和执行力,远比一份完美的静态简历更打动人心。
总而言之,EMBA申请被拒,固然令人沮丧,但这绝非死局。通过一封精心撰写、时机恰当的反馈信,你完全可以将这次被动的“被拒”,转化为一次主动的“被看见”。这封信的核心目的,并非是去改变已经发生的结果,而是为了展示一种超越结果的优秀品质:面对挫折的成熟心态、寻求进步的谦逊态度,以及对目标持之以恒的坚定决心。
记住,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调整心态、把握时机、精心措辞,并最终将反馈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这不仅能为你赢得宝贵的改进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在招生官心中塑造了一个更加立体、坚韧、值得期待的未来领导者形象。当来年你的申请材料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个曾经的申请者,而是一个懂得反思、迅速成长、为进入顶级商学院做好了更充分准备的强者。这,才是通往最终成功的康庄大道。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