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风起云涌的商业世界里,当一位事业有成的管理者或一位满怀抱负的创始人,想要通过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为自己再“充个电”时,往往会陷入一种“幸福的烦恼”。市面上的商学院琳琅满目,各有千秋。然而,在众多选择中,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似乎总与一个特殊的群体——“创业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会好奇,同样是顶级的商学院,为什么偏偏是长江,被贴上了“创业者摇篮”的标签?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其独特的基因、课程设计、学员构成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共同塑造的一种鲜明气质。
要理解长江商学院的创业底色,就必须追溯到它的源头。与其他商学院多由高校或教育机构发起不同,长江商学院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企业家精神的创举。它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创办初衷,就蕴含着一位传奇企业家的深刻思考与宏大愿景。李嘉诚先生本人,就是白手起家、缔造商业帝国的典范,他的创业精神和全球视野,无疑为学院注入了最原始、也最强大的DNA。
这种“基因”并非一句空话,它体现在学院“取势、明道、优术”的核心理念中。“取势”要求企业家洞察全球大势、产业变迁;“明道”则强调对商业本质和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优术”才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对于创业者而言,这种思维层次的排序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首先需要的是对未来趋势的敏锐判断(取势)和坚定的价值导向(明道),而非仅仅沉迷于管理技巧(优术)。长江商学院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培养能够“站在月球看地球”的领军人物,这种格局和视野,天然地吸引着那些不甘于做一名职业经理人,而渴望开创一番事业的创业者们。
如果说创始基因是“根”,那么课程设计就是滋养创业者成长的“土壤”。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在保留经典管理学精髓的同时,进行了大量针对未来和创新的前瞻性设计。它并不仅仅满足于解释过去成功的商业案例,而是更着重于探讨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如何实现颠覆式创新和持续性增长。课程模块中,关于数字化转型、全球化新格局、产业互联网、新生代消费行为等议题的权重非常之高,这些恰恰是创业者每天都在面临的真实挑战。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商学院在全国商学院中独树一帜地引入了人文课程,并将其视为核心组成部分。从哲学、历史到艺术、宗教,这些看似与“赚钱”无关的课程,却为创业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滋养。创业是一场修行,创始人面临的不仅仅是商业决策,更多的是关于人性、价值和终极意义的拷问。人文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宏大的世界观和更坚实的价值体系,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做出更具远见和责任感的抉择。这种“商学院+文学院”的融合模式,极大地拓宽了学员的认知边界,培养的是“儒商”,而非“富商”。
领域 | 传统EMBA课程焦点 | 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焦点 |
战略管理 | 侧重于成熟企业的竞争战略、波特五力模型等经典理论。 | 更强调动态环境下的颠覆式创新战略、平台战略和生态系统构建。 |
领导力 | 聚焦于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高效团队管理。 | 融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探讨创始人的自我修炼、愿景驱动与文化塑造。 |
金融学 | 以公司金融、估值、并购等为主。 | 在上述基础上,大力加强对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PE)、金融科技(FinTech)等创业融资领域的教学。 |
视野拓展 | 海外游学,参访大型跨国公司。 | 全球化课程,不仅参访巨头,更注重与当地创新生态、初创企业和思想领袖的深度互动。 |
“你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是谁。”这句话在商学院的环境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在招生时,就表现出了对创业背景和创新精神的明显偏好。翻开每一届的学员名册,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学员中创始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或CEO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商学院。这里汇聚了大量已经成功或正在路上的创业者,覆盖了从TMT、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到新消费、智能制造等各个前沿领域。
这种学员构成,直接改变了课堂的生态。课堂讨论不再是基于假设性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变成了真刀真枪的“实战复盘”和“集体会诊”。一位从事新消费品创业的同学,可能会就供应链问题,直接向邻座的物流行业创始人请教;一位技术背景的创始人,也能从来自传统行业的同学那里,学到规模化管理的宝贵经验。这种高浓度的创业者社群,使得同学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构成了一门极具价值的“隐藏课程”。彼此之间既是同学,也可能是未来的合作伙伴、投资人甚至是客户。这种强链接、高信任度的网络,对于创业者而言,是无价的资源。
好的老师不仅能传道授业,更能解惑点津。长江商学院拥有一支享誉全球的全职教授团队,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建树颇丰,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深度参与商业实践。他们可能是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政府的经济顾问,甚至是活跃的天使投资人。这种“学者+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让他们在授课时,能够将前沿的理论与鲜活的商业案例无缝对接。
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最渴望的,往往不是一个普适的理论框架,而是一个能点醒自己的真知灼见。当一位创业者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企业面临的困境时,长江的教授们往往能够迅速切中要害,给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极强可操作性的建议。因为他们讨论的,可能正是自己昨天在董事会上刚刚处理过的问题。这种源于一线的实战经验,让教学变得格外“接地气”,也让创业者们感到“解渴”。学院实行的“教授治校”制度,也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前沿性,使得教授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对中国乃至全球商业问题的深度研究,从而为企业家提供真正有洞见的思想引领。
长江商学院为创业者打造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两年的课程,而是一个终身学习和成长的生态系统。学院深知创业的孤独与艰辛,因此着力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这其中包括:
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一种“无私分享、成就彼此”的文化。在长江,校友之间互相投资、互相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深知,在创业这条路上,抱团取暖远比单打独斗走得更远。这种超越了商业利益的深厚情谊和价值认同,是长江商学院最吸引创业者的地方,也是其最坚固的护城河。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的EMBA更偏向于‘创业者’”这一说法的背后,是一套完整且自洽的逻辑闭环。从源于企业家精神的创办初心,到聚焦创新与人文的课程设计,再到高浓度创业者构成的学员群体,辅以兼具理论与实战的教授团队,最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支持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共同塑造了长江商学院在创业者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对于那些正站在事业十字路口,思考如何突破瓶颈、迈向新高度的企业家和创始人而言,选择一个EMBA项目,远非获得一张文凭那么简单。它更关乎你将与谁同行,用何种思维武装自己,以及将自己置于一个怎样的生态中。如果你的目标是维护和优化一个成熟的体系,或许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的内心燃烧着创造、颠覆和开辟新天地的火焰,那么长江商学院所提供的,可能正是在你创业征途上最需要的那股东风和那盏明灯。
展望未来,随着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商学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创业者,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江商学院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或许,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种“创业者导向”的教育模式,对于学员企业成长性的具体影响,以及它如何能够被复制或借鉴,从而为更多心怀梦想的创业者赋能。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