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EMBA班上,如何向身价百亿的同学请教,而不显得谄媚?
2025-07-30

踏入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仿佛进入了一个浓缩的商业世界。身边的同学,或许是某个新兴行业的独角兽创始人,或许是执掌庞大商业帝国的行业巨擘。当你的邻座就是一位身价百亿的“大咖”时,一个现实而又微妙的问题便浮现出来:如何向他请教,既能获得宝贵的智慧,又不显得刻意逢迎,甚至被人贴上“谄媚”的标签?这不仅仅是一个沟通技巧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自我定位、价值认知和情商的综合考验。真正高明的请教,应当是一次平等的智慧碰撞,一次基于相互尊重的价值连接,而非单向的、卑微的索取。

心态先行,平等对话是基石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请记住,你和他是同学。无论外界的财富光环有多么耀眼,在长江商学院这个特定的场域里,你们的身份是平等的。你之所以能坐在这里,是因为你自身的成就、潜力和独特的价值得到了商学院的认可。因此,从心理上就要摒弃“仰视”和“攀附”的心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自信。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于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或许他在传统制造业或房地产领域呼风唤雨,但你可能在互联网营销、人工智能应用或某个细分赛道上有着他所不了解的深刻洞见。商业世界浩瀚无垠,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你的经验、你的视角、你踩过的坑,对于他而言,同样可能是新鲜的、有启发性的信息。当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可以进行价值交换的“资源”,而非一个单纯的“求助者”时,你的姿态自然会变得从容不迫。

说白了,你不是去“拜码头”,而是去“华山论剑”。即便对方是武林盟主,你也是手持利剑的门派掌门。你们的交流,应该是基于对某个具体“武功招式”(商业问题)的探讨,而不是祈求对方赐你一本武功秘籍。这种“我们是来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的心态,是避免谄媚感的根本所在。

做好功课,精准提问显尊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向大佬请教尤其如此。一个随意的、宽泛的、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答案的问题,不仅会浪费对方宝贵的时间,更会瞬间拉低你在他心中的印象分。这传递出的信号是:你懒惰,且不尊重他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开口之前,请务必做好充足的“功课”。这包括:

  • 研究他的背景:了解他的发家史、他所在企业的主营业务、近期的重大举措、行业地位以及他个人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观点。
  • 聚焦你的问题:将你遇到的困惑,与他的专业领域和成功经验进行关联。问题越具体、越聚焦,越能体现你的思考深度。
  • 提出你的思考:不要只抛出问题,更要附上你自己的分析和尝试过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你不是在“伸手要饭”,而是在寻求更高维度的点拨。

举个例子,对比下面两种提问方式:

拙劣的提问:“X总,您公司做得这么成功,能教教我怎么把我的公司也做大吗?”

高明的提问:“X总,我注意到贵公司在三年前通过收购A企业,成功打通了产业链下游。我们公司目前也面临着类似的增长瓶颈,我正在考虑是自建团队还是进行横向并购。我分析了两种方案的利弊(方案A的优势是...,风险是...;方案B...),但对于并购后如何进行文化整合,我心里没底。考虑到您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实战经验,想请教一下,在您看来,处理这种跨文化团队融合时,最需要警惕的‘坑’是什么?”

高下立判。后者不仅展示了你的独立思考,还将问题精准地定位在对方最擅长的领域,让对方有话可说,并且感觉自己的经验得到了真正的重视。这是一种高级的尊重,远比任何空洞的赞美都来得有效。

价值互换,而非单向索取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即便对方的身价是你的百倍千倍,这条底层逻辑依然适用。谄媚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为它是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单向索取价值的姿态。而聪明的请教,会巧妙地在交流中植入“互惠”的种子,让对方感觉到这次交流对他也是有益的。

这种“价值”不一定是金钱或资源。它可以是:

  • 新锐的观点:你来自不同行业,你的视角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你可以分享你对Z世代消费趋势的洞察,或者某个新技术在你们行业的应用,这或许能给他的传统业务带来新的启发。
  • 有效的信息:你可能知道某个他感兴趣但尚不了解的政策动向、技术突破或市场机会。
  • 真诚的反馈:作为一名“高质量的听众”,认真倾听并从你的角度给出真诚、有建设性的反馈,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情绪的价值:一个积极、有趣、充满正能量的交流对象,本身就能提供愉悦的体验。

在请教的过程中,可以不经意地展示你能提供的价值。比如,“X总,您刚才提到的供应链数字化问题,我们公司去年刚跑通一个小模型,虽然规模不大,但有些数据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个不同的参考维度。” 这句话既表达了请教的谦逊,又暗示了自己拥有对方可能感兴趣的东西,让对话的天平悄然回归平衡。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对比谄媚真诚请教的区别:

维度 谄媚式沟通 真诚请教
核心心态 仰视,索取,攀附 平等,探讨,连接
赞美方式 空泛、夸张的吹捧。“您太厉害了!” 具体、真诚的欣赏。“我拜读了您关于XX的访谈,其中您对产业周期的判断让我深受启发。”
提问方式 宽泛、伸手党式。“我该怎么办?” 精准、有思考、有备而来。“我遇到了A问题,尝试了B方法,卡在了C点,想听听您的建议。”
价值定位 我是求助者,您是施予者。 我们是同学,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相互启发。
互动目标 单次获利,拿到答案或资源。 建立长期、有价值的良性关系。

把握时机,场景致胜显情商

向同学请教,尤其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同学,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景至关重要。情商高的人,懂得为每一次重要的交流创造“舒适区”。

正式的课堂上,当着所有教授和同学的面,显然不是进行深度个人请教的好时机。这会显得很突兀,甚至有“绑架”对方的嫌疑。更合适的场景往往发生在非正式的互动中:

  • 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时:这是最自然的场景。围绕同一个案例,你们的讨论天然就是平等的。在观点的碰撞中,你可以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你关心的、与他经验相关的领域。
  • 课间休息或茶歇时:端着咖啡,轻松地走到他身边,从课堂上的某个有趣观点切入,营造一个闲聊的氛围,然后再见机行事。
  • 学院组织的活动中:无论是戈壁挑战赛的途中,还是海外模块的晚宴上,这些场景都极大地消解了身份的隔阂,更容易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
  • 创造一对一的机会:如果问题比较深入和私密,可以尝试发出一个礼貌的邀请,比如:“X总,听完您今天的分享,我很有感触。不知下周您是否方便,我想请您喝杯咖啡,再向您请教一二,大概占用您半小时。” 这种尊重对方时间、并把选择权交给对方的做法,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记住,请教的过程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不知”。在轻松、私密、无压力的环境下,对方更愿意卸下防备,分享真实的思考。

总结:请教的艺术在于建立连接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班上,如何向身价百亿的同学请教,而不显得谄媚?答案的核心,其实早已超越了“请教”本身。它的本质,是如何与一个比你更成功的人建立一段健康、平等、且可持续的人际关系。

总结而言,这需要我们做到:心态上平等视之,行动上充分准备,交流中价值互换,时机上恰到好处。 这不仅仅是为了从某一次对话中获得某个答案,更是为了在长江商学院这个精英汇聚的平台上,真正构建起一个高质量的、能彼此赋能的“同学圈”。财富和地位只是暂时的标签,而智慧的碰撞、真诚的连接和相互的成就,才是这段学习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方向,或许不仅仅是向百亿同学请教。将这种不卑不亢、相互尊重的交往原则,应用到与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师长乃至未来商业世界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的交往中,你所收获的,将远不止问题的答案,而是一个更加广阔和坚实的未来。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