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门课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放下了手中的笔。那一声清脆的铃响,仿佛一个时代的终结符,将两年浓缩的时光瞬间封存。教室里先是极致的安静,随即爆发出如释重负的欢呼与骚动。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拥抱、击掌,计划着去哪里狂欢庆祝。而我,却悄悄地收拾好东西,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一个人走出了教学楼,开始在长江商学院的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行走。那么,我究竟走了多久?这个问题,似乎无法用时钟上的分秒来衡量。
我走的每一步,仿佛都在丈量着过去两年的时光。从教学楼到图书馆,这条路我走了不下百遍。第一次走在这条路上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未知的些许不安。那时,我们这群来自各行各业、早已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老学生”,重新变回了求知若渴的学子,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而现在,路还是那条路,两旁的香樟树依然挺拔,只是我的心境,已然天翻地覆。
我走过我们小组曾经为了一个案例争论到深夜的咖啡馆,窗口那个熟悉的位置还空着,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咖啡的香气和思想碰撞的火花。我又踱步到湖边的长椅,那里是我们课间休息时“放空”的秘密基地。我们曾在这里讨论过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影响,也曾在这里分享过各自创业的艰辛与家庭的温馨。每一步,每一个场景,都像一部快放的电影,将无数个日夜的奋斗、欢笑、焦虑与顿悟,重新在我眼前上演。所以,这趟行走的时间,或许等于两年EMBA生涯的总和。
这场行走,更是一次深刻的内心复盘。考试的结束,并非学习的终止,而是真正内化的开始。在长江商学院,我们学到的远不止是财务报表分析或市场营销策略,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教授们反复强调的“取势、明道、优术”,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才真正从书本上的铅字,变成了我脑海中不断盘旋的思考框架。
“取势”,是看清脚下的路通往何方。我停下脚步,抬头仰望天空,思考着我的企业、我的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是技术革命,是消费升级,还是全球格局的重构?过去,我或许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现在,我的视野被前所未有地拉高、拉远。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知识工作者的任务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地做事”。这场行走,就是我寻找“正确的事”的冥想过程。
“明道”与“优术”,则是在行走中对自我的一次彻底剖析。我不再纠结于考试中的某个具体题目,而是反思自己作为一名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道”——我的价值观、我的领导力哲学、我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我学到的那些工具和方法论——“术”,又该如何与我的“道”相结合,去解决未来将要面对的真实商业问题?这趟行走没有终点,因为它开启了一场持续一生的心智修行。从这个角度看,我走的这段路,其长度等于一次完整的自我认知升级。
一个人的行走,是与一段岁月、一群战友最庄重的告别。EMBA的同学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我们不是年少轻狂的大学同窗,而是各自背负着企业与家庭的重担,在人生的中场选择再次出发的同行者。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资源、经验,甚至是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当考试结束,意味着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集体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悄然袭来。
行走在空旷的校园里,我感受着这份离别的伤感,但也品味着一种新生的喜悦。这是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交织体,像一杯层次丰富的鸡尾酒,初尝是离别的苦涩,回味却是重生的甘甜。我用脚步去感受这种情绪的流动,不抗拒,不沉溺,只是静静地观察它。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在喧嚣中找到独处的宁静,在告别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我甚至在脑海中列出了一张表格:
即将逝去的 | 即将迎来的 |
---|---|
定期的课堂学习与思想激荡 | 在真实商战中应用新知的挑战 |
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 | 一个更广阔、更坚实的校友网络 |
作为“学生”的纯粹与受保护感 | 作为“新一代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
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与追求 | 在不确定性中独立决策的自由与压力 |
所以,我走的这段路,它的长度,恰好是完成一场情感洗礼与身份重塑所需的时间。
当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消失在地平线上,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我发现我的行走不再是回顾,而是在展望。脚下的路,不再是校园里的小径,而幻化成了通往未来的征途。这场行走,实际上是我为下一段人生旅程举行的“启动仪式”。
过去两年,长江商学院像一个加油站,更像一个装备库,为我们补充了燃料,更新了装备。现在,是时候重新上路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几个清晰的关键词,它们将成为我未来行事的准则:
当我走到校门口,准备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我知道,我走的这段路,其实并不长,它只是一个起点。它连接了我的过去与未来,是那座从“知”到“行”的桥梁。
所以,在EMBA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一个人在校园里走了多久?
我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或许是一个小时,或许是一个下午。但从精神层面而言,我走过了一段长达两年的求知之路,完成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心智复盘,经历了一场关乎告别与重生的情感洗礼,并最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通往未来的起点上。
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探讨那个看似简单却意蕴深远的问题,去挖掘EMBA学习生涯结束后那段特殊“空白期”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段物理时间的流逝,更是一次宝贵的、不可复制的个人升华仪式。对于所有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类似人生节点的读者而言,我希望传递的核心信息是:请珍视那些独处的、看似“无所事事”的时刻。那正是你与自己深度对话、完成内在整合、积蓄前行力量的最佳时机。
未来的研究或探索方向,或许可以关注高管人群在完成重要学业或职业里程碑后,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过渡”与“身份重塑”。这不仅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他们所领导的组织有着深远的影响。毕竟,一个领导者的真正蜕变,从来都不是在喧嚣的庆功宴上,而是在这样一段孤独而深刻的行走之中完成的。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