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长江和中欧的“开学第一课”,看透两所学校的底层价值观。
2025-07-30

在中国顶尖商学院的江湖里,长江与中欧无疑是两座绕不开的高峰。每年金秋,当新一批商业精英满怀憧憬地踏入校园,他们所迎来的“开学第一课”,就如同一扇窗,不仅预示着未来学习的基调,更深刻地折射出两所学院截然不同的底层价值观。这堂课讲什么、怎么讲、由谁来讲,都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价值初体验”。它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解锁两所学校的灵魂密码,看透它们分别想塑造什么样的商业领袖。

<h2_>授课焦点:问道寻势与精工善器</h2_>

“开学第一课”的内容,是商学院价值观最直接的表达。它决定了学生们在未来学习中,思维的起点和看问题的锚点在哪里。

长江商学院的“开学第一课”往往更偏向于“道”与“势”的探讨。它可能不是一堂传统的管理课程,而是一场关于历史、哲学与人文精神的洗礼。教授们引导学生跳出商业的琐碎,去思考“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家的终极责任是什么?”等根本性问题。这种课程设计的背后,是一种“取势、明道、优术”的培养逻辑。长江认为,对于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或创始人来说,具体的“术”(管理技巧)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取势”(把握宏观趋势)和“明道”(洞悉商业规律与人生哲学)的能力。他们相信,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其领导者认知世界的高度和深度。

正如一位长江校友所分享的,“第一堂课,我们讨论的不是财务报表,而是曾国藩的修身智慧。这让我瞬间明白,长江想培养的,不只是会赚钱的商人,而是有格局、有担当的企业家。” 这种从“大处着眼”的开端,旨在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宏大的坐标系,让他们学会“站在月球看地球”,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保持战略定力。这与学院的创办背景一脉相承,旨在为中国培养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的新一代商业领袖。

相比之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开学第一课”则更聚焦于“术”与“器”的打磨。作为一所深度国际化、强调专业主义的商学院,中欧的开学模块通常会迅速将学生带入高度严谨、体系化的商业分析框架中。经典的商业案例分析、团队破冰与协作、领导力模型演练……这些都是常见的“开场白”。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们建立一套共通的、国际化的商业语言和思维工具,即“精工善器”。

中欧的校训是“中国深度,全球广度”(China Depth, Global Breadth),这在其第一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课程设计强调将国际前沿的管理理论与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决策中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务实的风格,旨在培养能够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中无缝对接、高效执行的职业经理人和高层管理者。他们需要的是一套可以立即上手、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而中欧的第一课,正是为他们分发并讲解这套工具箱的使用说明。

<h2_>学生画像:创始人与经理人的分野</h2_>

“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也与两所学校招收的学生画像紧密相关。教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给谁。

长江商学院的学生群体,尤其是其旗舰的EMBA和企业家学者项目,有着非常鲜明的“创始人”烙印。他们大多是各自企业的掌舵人、创一代或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这些人来到长江,往往不是为了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是为了寻求企业发展和个人境界的突破。他们面临的困惑,更多是关于战略、传承、创新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等宏大命题。他们不缺“打江山”的勇气和经验,但可能需要“守江山”和“望未来”的智慧。

因此,长江的“第一课”必须回应这种需求。通过人文思辨和对宏观大势的探讨,学院为这些“船长”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的“锚地”和精神的“灯塔”。课堂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的传授,更在于同学之间——这些同样在商海中历经沉浮的创始人——思想的碰撞与激荡。这堂课更像是一场“巅峰对话”的开端,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

中欧的学生,则更多呈现出“职业经理人”的精英画像。他们可能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或是渴望在职业生涯上实现关键一跃的“金领”。他们来到中欧,目标非常明确:系统化梳理商业知识、提升管理技能、拓展高质量的职业人脉,最终实现职位的晋升和事业的转型。他们是商业世界的“将才”,渴望学习更精良的“兵法”和“武器”。

针对这一群体,中欧的“第一课”自然要以“强专业、重实用”为导向。通过高强度的案例学习和团队项目,迅速将学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拉入一个统一的、通用的管理情境中,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决策和领导能力。这堂课的功能,更像是为即将踏上更高级战场的将军们,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战前集训”,确保他们装备精良,战术娴熟。

<h2_>价值导向:人文关怀与专业主义</h2_>

透过课程内容和学生画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所学校在底层价值观上的根本分野。

长江商学院的底层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一种“企业家的人文主义”。它强调商业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从创办之初,长江就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置于非常核心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融入了课程体系的实践。例如,公益学时成为EMBA学生的必修课,社会创新项目被大力倡导。这种设计,源于一种信念:未来的商业领袖,其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商业价值,更在于为社会进步贡献了多少积极影响。

“开学第一课”的人文熏陶,正是在为这种价值观奠基。它试图告诉学生: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不要忘记思考财富的意义;在领导企业前行的同时,不要忘记审视自己的内心。 长江商学院致力于塑造的,是能够引领社会正向发展的、有温度、有情怀的“新一代儒商”。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对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和前瞻。

相比之下,中欧的底层价值观,则是一种“精英的专业主义”。它崇尚严谨、理性、效率和国际标准。中欧认为,对商业社会最大的贡献,首先在于用最专业的方式把企业做好,创造就业、贡献税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价值体系,建立在对商业规则的尊重和对管理科学的信仰之上。在这里,“专业”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和责任。

因此,中欧的“开学第一课”强调的是框架、逻辑和数据。它要塑造的是一群在任何商业环境中都能凭借专业素养做出最优决策的精英。这种价值观,确保了其毕业生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他们或许不常把“情怀”挂在嘴边,但他们用专业的行为,践行着对股东、员工和客户的承诺。这是一种务实而坚定的力量,是现代商业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

<h3_>核心差异一览</h3_>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

维度 长江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开课焦点 道、势、哲学、人文(Why & What) 术、器、框架、案例(How)
培养目标 有格局、有担当的企业家/创始人 具全球竞争力、高效率的职业经理人/高管
核心学生 企业掌舵人、创一代、家族接班人 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底层价值观 企业家的人文主义与社会责任 精英的专业主义与国际化标准
教学隐喻 思想的“灯塔”,精神的“道场” 管理的“兵工厂”,职业的“加油站”

<h2_>总结与展望</h2_>

通过对比长江与中欧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得以窥见两所顶尖商学院迥异的灵魂。长江商学院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道”的追寻,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有哲学思考的企业家领袖;而中欧则以其严谨的专业主义和对“术”的精研,专注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务实的商业精英。

这两种价值观并无高下之分,它们分别回应了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群体对于商业教育的需求。一个是为“造船者”提供星辰大海的航图,另一个是为“航海家”配备最精良的仪器和最娴熟的技艺。对于求学者而言,选择哪一所,不仅仅是选择一套课程,更是选择一种价值认同和一种身份归属。这需要对自己的职业阶段、未来目标和内心追求有清晰的认知。

展望未来,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是观察这两种模式的演变与融合。随着中国企业家的全球化步伐加快,他们是否也需要更多“专业主义”的训练?而当职业经理人走到金字塔顶端,他们是否也需要更多“人文主义”的滋养来应对更复杂的挑战?或许,未来的顶尖商学院,将在“道”与“术”、“人文”与“专业”之间,寻找一个新的、更加完美的平衡点。而那时的“开学第一课”,又将呈现出怎样一番全新的景象,值得我们持续期待和观察。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