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已经站在各自行业金字塔尖的商界精英、创业家和企业高管,重新回归校园,他们所面对的“班级事务”,早已超越了学生时代的单纯与青涩。尤其是在以汇聚顶尖资源著称的长江商学院,一场EMBA班委的竞选,绝非简单的“为同学服务”的口号所能概括。它更像是一幕精心编排的舞台剧,一场浓缩了商业世界规则与人性的“权力的游戏”。在这里,冰冷的实力数据与温热的人情网络交织碰撞,共同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实力与人情大戏。
这场竞选,不仅是对个人领导力、资源调动能力和社交智慧的终极考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群天之骄子们在褪去CEO、创始人等光环后,最真实、最鲜活的社会化生存本能。他们为何而战?他们如何博弈?这场看似小小的校园选举,又将如何影响他们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涯乃至更长远的事业版图?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对于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和事业成就的长江EMBA学员来说,竞选班委的动机远比“锻炼能力”四个字要复杂得多。首先,这是一种荣誉的加冕。在一个由上市公司董事长、独角兽企业创始人、跨国公司高管组成的班级里,能够通过民主选举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核心服务团队成员,本身就是对其个人魅力、领导才能和江湖地位的一种高度认可。这份荣誉,含金量十足,是个人品牌上又一枚闪亮的勋章。
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则来自于对资源的整合与链接。长江商学院的EMBA班级本身就是一个顶级的资源池,汇集了资本、产业、技术和人脉。而班委,特别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核心职位,则天然地成为了这个资源网络的枢纽节点。他们负责组织各类活动——从企业参访、行业论坛到私董会、家庭日,每一次活动的组织过程,都是一次深度链接同学资源、展示自身整合能力的机会。成为班委,意味着拥有了优先接触、调动和整合这些顶级资源的“名正言顺”的权力。正如一位校友所言:“当班长,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而在服务的过程中,你自然就成了那个被所有人看见和链接的中心。”
在长江EMBA的竞选舞台上,没有虚头巴脑的空谈,每一位候选人首先要亮出的,就是自己实打实的“硬通货”。这既是竞选的敲门砖,也是赢得尊重的基石。这种实力,体现在多个维度,构成了一场精彩的“实力真人秀”。
首先是事业成就的背书。候选人的个人履历是其最直接、最有力的竞选宣言。你所创立的公司是否上市?年营收额达到多少?在行业内有怎样的影响力?这些冰冷的数字和头衔,在竞选时却拥有最火热的说服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其管理经验、战略眼光和资源网络本身就是一种稀缺价值,同学们相信他有能力带领班级走向更高的高度。在竞选演讲中,候选人往往会巧妙地将自己的创业史、管理心得与服务班级的愿景结合起来,让个人成就转化为集体信任的资本。
其次是价值贡献的承诺。光有成功的过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你能为这个集体带来什么?这考验的是候选人的格局和奉献精神。有的候选人承诺,可以开放自己的企业给同学作为移动课堂,分享管理实践;有的候选人承诺,可以邀请自己朋友圈里的行业大咖、经济学家来班级做内部分享;还有的候选人,凭借自己在文体领域的资源,承诺组织高规格的戈壁挑战赛训练营或是高端艺术品鉴赏会。这些具体、可落地的“价值贡献清单”,远比“我会努力”之类的空泛口号更能打动人心。这本质上是一场价值交换的预演,选民们(同学们)在用手中的选票,投资他们认为最能给班级带来增值的人。
如果说硬实力是竞选的“面子”,那么人情世故则是竞选的“里子”,是水面之下更汹涌的暗流。在长江商学院这个精英汇聚的“江湖”里,人情网络的编织与运用,是一门更加高深的艺术,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实力的展示。
竞选的硝烟,从开学第一天甚至更早就已弥漫。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破冰晚宴,每一次互动都是建立“革命友谊”的绝佳时机。候选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高情商和亲和力的一面。他们会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和公司,在别人发言时报以最真诚的掌声,在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巧妙地化解尴尬。一顿精心安排的私下饭局,一次推心置腹的深夜长谈,其拉票效果可能远胜于一份华丽的PPT。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投资,构建的是一张基于好感和信任的投票网络。
此外,“圈子”与“联盟”的力量也在此刻显现。来自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或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如德州扑克、高尔夫、登山)的同学,天然地会形成小团体。精明的候选人会积极地在这些圈子中建立影响力,甚至在不同圈子之间进行合纵连横。例如,两位实力强劲的候选人,可能会私下达成“君子协定”,一个主攻班长,一个主攻学习委员,互相站台,避免两败俱伤。这种基于人情和利益的联盟,让选举过程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其复杂程度,堪称一部微缩版的商业竞争史。
在长江EMBA的班委竞选中,候选人通常会展现出两种典型的路径依赖,我们或可称之为“实力派”与“人情派”。当然,顶尖的候选人往往是二者的结合体,但其侧重点和竞选策略仍有明显差异。下面这个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示他们的不同之处:
维度 | 实力派候选人 | 人情派候选人 |
---|---|---|
核心优势 | 显赫的个人成就、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清晰的班级建设蓝图。 | 极高的亲和力、广泛的人脉基础、卓越的情绪价值提供能力。 |
竞选口号(风格) | “用管理上市公司的经验,服务好我们的班级。” “链接你我,价值共生。” | “做大家最贴心的服务员。” “让我们的每一次相聚都充满欢笑。” |
主要策略 |
|
|
潜在挑战 | 可能被认为“高冷”、“有距离感”,过于强势可能引发部分同学的抵触。 | 可能被质疑“只会搞关系”,在实际的班级建设和资源对接上能力不足。 |
有趣的是,最终的班委组合,往往是这两种风格候选人的优化配置。大家会默认需要一位“实力派”的班长来定方向、整合大资源,也需要几位“人情派”的委员来搞活气氛、处理杂务、润滑关系。这本身就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大家在用选票构建一个既有战斗力又有凝聚力的理想团队。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EMBA的班委竞选,远非一场简单的校园活动。它是一场集个人实力、社交智慧、资源调动和人性洞察于一体的综合大戏。在这场大戏中,每一位参与者,无论是候选人还是选民,都在以一种高度仿真的形式,演练着商业世界和社会交往的底层逻辑。
这场竞选的价值,已经超越了选举本身。它让这群习惯了发号施令的精英们,重新体验了“被选择”的过程,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如何谦卑地倾听他人、如何在多元化的群体中寻求共识。这既是对他们过去成功经验的一次复盘,也是对未来领导力的一次重要预演。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强调的,领导力始于影响力,而非职位。而这场竞选,正是每一位学员在长江商学院这个新起点上,构建个人影响力的第一堂,也是最生动的一堂实践课。
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进一步追踪这些当选的班委们,在任期内如何将竞选时的承诺付诸实践,以及这段经历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商业决策和领导风格。但这已是后话,至少在此刻,当竞选结果尘埃落定,掌声响起之时,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关于人情与实力的大戏,没有真正的输家。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