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的竞争,未来会聚焦于“科技创新”还是“全球治理”?
2025-07-30

当今中国的商学教育,宛如一场精彩纷呈的“华山论剑”。在这场论剑中,两位主角——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商学院,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顶尖高手。它们的每一次课程革新、每一次论坛举办,都牵动着无数企业家和未来商业领袖的目光。随着全球格局的深刻演变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一个有趣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两所顶尖学府未来的竞争,是会更多地围绕着硬核的“科技创新”,还是会聚焦于宏大的“全球治理”?这不仅是两所学院的战略抉择,更折射出中国商学教育乃至整个中国商业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思考。

历史基因的差异

要探讨未来的竞争焦点,我们首先得“刨根问底”,看看这两所学院与生俱来的基因有何不同。这就像分析两位武林高手的功夫路数,必须先了解其师承门派。他们的历史、背景和创立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天的气质和未来的走向。

长江商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一股鲜明的“江湖气”和“创新范”。它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深刻地烙印着民营企业、尤其是创始人企业家的精神特质。长江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本身就充满了主动进取和拥抱变化的意味。“取势”强调对未来趋势的洞察,这与科技创新的脉搏天然契合;“明道”则追求商业伦理和人文关怀,这又与全球治理中的社会责任不谋而合。长江的校友网络,堪称中国新经济的“半壁江山”,汇聚了大量从零到一、从一到N的创业家和颠覆者。这种环境,天然就是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佳试验田和孵化器。因此,谈及科技创新,长江商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主场优势”。

相比之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则更像一位出身名门、风度翩翩的“外交官”。它是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联合创立的,其“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它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中欧的基因里,流淌着的是严谨的学术传统、体系化的管理知识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它的强项在于帮助成熟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外企和寻求国际化的民企,在全球化的棋局中运筹帷幄。因此,当话题转向“全球治理”,无论是地缘政治风险管理、跨国供应链重构,还是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的建立,中欧都显得游刃有余,这正是它的“看家本领”。

科技创新:时代的脉搏

“科技创新”无疑是当下最激动人心的主旋律。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每一个行业。对于商学院而言,如果不能帮助企业家读懂科技、用好科技,无疑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科技创新必然是两校竞争的核心战场之一。

在这方面,长江商学院的打法显得更为前沿和激进。它不仅仅是教授“关于科技的管理”,而是致力于培养“懂科技的管理者”乃至“引领科技创新的企业家”。长江的课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与科技巨头、独角兽企业的深度合作,甚至开设了针对特定科技领域的专业方向,如“智能商业”等。其教授团队中,也包含了越来越多具有深厚产业背景和科技洞察力的学者。更重要的是,长江强大的校友生态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引擎。校友之间的思想碰撞、项目合作,往往能催生出最具活力的商业实践。可以说,长江商学院正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科技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和商业转化的加速器”。

中欧同样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巨大。但它的视角和切入点与长江有所不同。中欧更侧重于科技创新在大型组织中的应用与管理。比如,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巨头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一家跨国公司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其研发资源?欧洲的“工业4.0”理念如何与中国的“新基建”相结合?这些都是中欧的课程和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议题。中欧的优势在于其体系化的框架和丰富的国际案例,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套相对成熟、稳健的科技转型方法论。它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帮助企业在复杂的系统中,有条不紊地嫁接和应用新技术。

全球治理:格局的博弈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做事”,那么全球治理就是“做局”。在一个日益割裂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社会、国际组织的关系,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履行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必修课。这门课的难度,丝毫不亚于技术突破。

在“全球治理”这个宏大叙事上,中欧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独特的“中欧”背景,使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中国与欧洲的天然桥梁。中欧举办的高端论坛,常常能邀请到中欧双方的政商学界顶级人物,共同探讨贸易政策、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核心议题。这种高度和广度,是其他商学院难以企及的。对于那些志在成为全球性公司的中国企业,或是希望更深地扎根中国的跨国公司而言,中欧提供的不仅仅是管理知识,更是一种宝贵的“全球视野”和“政治智慧”。它教你如何在不同的规则体系和文化语境下“戴着镣铐跳舞”,并找到共赢的可能。

然而,长江商学院也并未在全球治理的议题上缺席,只是它的路径有所不同。长江更强调一种“新一代企业家的全球责任”。它很早就将人文课程和公益实践作为核心教学模块,引导企业家超越商业利益,思考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长江提出的“社会创新”理念,正是从企业家的角度,对全球治理问题(如扶贫、环保、教育公平)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商界精英驱动的全球治理参与模式。当全球化遭遇逆风时,这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民间外交”和“商业向善”,或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柔性力量。长江的全球化,更侧重于带领中国企业家“走出去”,在全球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讲述中国的创新故事。

竞争焦点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两所学院的异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进行对比:

维度 长江商学院 中欧商学院
核心基因 创始人精神、民企活力、颠覆式创新 官方合作背景、国际化视野、体系化管理
校友画像 以创业家、董事长、新经济领袖为主 以职业经理人、大型企业高管、外企高管为主
科技创新打法 聚焦前沿与颠覆: 培养引领科技的商业领袖,强调从0到1的创新。 聚焦整合与应用: 教授科技在大型组织中的管理与转型,强调体系化落地。
全球治理打法 聚焦社会创新与企业家责任: 强调商业向善,以民间力量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 聚焦宏观格局与跨文化管理: 强调地缘政治、国际规则和跨国运营。
未来可能方向 科技创新为矛,全球责任为盾,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精神的新一代科技企业家。 全球治理为体,科技创新为用,培养能驾驭复杂国际环境和技术变革的全球领导者。

融合而非对立:新商学范式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未来的竞争,究竟是“科技创新”还是“全球治理”?答案或许是:这根本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将二者完美融合的必答题。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任何试图将科技与全球格局割裂开来的做法,都将是短视的。

试想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数据隐私、算法伦理、就业冲击等一系列全球性的治理难题;而碳中和的目标,又反过来驱动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治理则为科技的发展设定了边界和方向。未来的商业领袖,必须是既能仰望星空(洞察科技前沿),又能脚踏实地(理解复杂现实)的“双栖物种”。

因此,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的竞争,未来将更多地体现在“融合”的能力上。竞争的焦点会是:

  • 谁能更好地阐释科技背后的社会与伦理意涵
  • 谁能更有效地培养企业家在全球监管和地缘政治的压力下,依然保持创新活力的能力
  • 谁的课程体系能更无缝地将硬核的科技知识与宏大的全球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

长江商学院可能会从其擅长的科技创新出发,不断拓展其在全球责任和人文精神上的深度,让技术拥有“温度”和“方向感”。而中欧则可能立足其全球治理的制高点,不断加强对前沿科技的解读和应用指导,让格局拥有“硬核”的支撑。最终,二者殊途同归,共同探索一种全新的商学教育范式——一种能够应对技术、社会、环境、政治多重挑战的“整合式领导力”教育。

结论与展望

总而言之,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商学院的竞争,未来不会是“科技创新”与“全球治理”的单项对决,而是一场围绕如何将这两大时代主题进行深度融合的“全能赛”。这既是由它们各自的历史基因决定的,也是时代对商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长江商学院,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基因和企业家网络,将可能在“以科技创新驱动全球化新叙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培养出更多具有颠覆性思维和全球责任感的商界新力量。中欧商学院,则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桥梁作用,在“以全球化视野驾驭科技变革”的领域里保持领先,为世界输送更多能够在复杂格局中游刃有余的成熟领导者。

对于未来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而言,这无疑是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背景、企业的阶段和未来的抱负,选择更适合自己“口味”的顶级商学教育。是希望成为手持利剑、开疆拓土的“创新者”,还是成为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整合者”?无论如何,未来的商业世界,都需要那些既懂科技、又懂世界的人。而长江与中欧的这场精彩“论剑”,将持续为中国乃至全球,锻造出更多这样的未来领袖。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