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们EMBA小组的每一次重聚,都像一次“充电”。
2025-07-30

时钟拨回到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穿着学位袍,在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下意气风发,以为那是奋斗的终点。然而,岁月流转,我们才渐渐明白,那其实是一个全新征程的起点。商场如战场,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承受着高处的风寒与孤独。而毕业后,我们EMBA小组的每一次重聚,都像一次心照不宣的约定,一次集体奔赴的能量补给站。它不再是简单的觥筹交错,而是为我们这些在商业丛林中疲惫前行的“战士”,重新充满电量,校准方向,积蓄力量再出发的过程。

思想火花的碰撞与激荡

超越课堂的知识迭代

在长江商学院的日子,我们学习了最前沿的商业理论,分析了无数经典的商业案例。但毕业后的重聚,则将这些理论与案例拉进了活生生的现实。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场没有讲师、却人人都是专家的“后EMBA课堂”。我们讨论的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某公司”,而是同学老王公司正在面临的供应链危机,是同学小李公司如何在新兴市场进行品牌本土化。这些讨论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实战的硝烟味,远比课堂上的模拟推演来得深刻和直接。

这种知识的“充电”,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我们带着在长江商学院建立的共同知识框架,奔赴各自的战场,实践、试错、总结,然后带着最新的体悟和一手的失败教训回到团队中。这种基于信任的分享,毫无保留,直击痛点。一个同学可能刚从一次失败的并购中抽身,他的反思对于正在考虑资本运作的另一位同学来说,就是价值千金的预警。这种知识的迭代速度和实践深度,是任何外部培训或咨询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我们的大脑重新注入了最新、最鲜活的认知养料。

跨界视角的认知破壁

我们的EMBA小组就像一个微缩的商业生态系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不同行业。有深耕传统制造业的实干家,有玩转资本市场的金融精英,有引领潮流的互联网新贵,也有专注大健康产业的开拓者。平日里,我们深陷于自己的行业逻辑和思维定式中,视野难免受限。而重聚,就是一场打破认知壁垒的最佳实践。

席间,你会听到非常有趣的跨界“化学反应”。比如:

  • 从事快消品行业的同学,从做SaaS服务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如何构建私域流量和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精髓,为自己的品牌营销打开了新思路。
  • 做重资产的地产开发商,听着做文娱产业的同学聊IP打造和内容运营,开始思考如何为自己的商业地产注入文化灵魂,提升项目的情感溢价。
  • 金融投资的同学,通过与制造业同学的深入交流,更能洞察实体经济的真实脉搏和痛点,从而做出更精准的投资判断。

这种“充电”方式,不是简单地增加电量,而是彻底更换了电池的“内核”。它强迫我们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固有的问题,往往能催生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我们小组的重聚,正是通过跨界交流,激发了彼此的认知潜能。

情感能量的共鸣与补给

卸下伪装的真实港湾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我们习惯了在员工、客户和投资人面前展现出坚不可摧的一面。我们是船长,是将军,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果敢和乐观。然而,光环之下,是巨大的压力、无尽的焦虑和不为人知的脆弱。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几乎没有可以完全卸下“盔甲”的时刻,没有可以坦诚诉说困惑与恐惧的对象。

而EMBA小组的重聚,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安全港湾”。在这里,没有上下级,没有利益链,只有并肩学习过的“同学”。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吐槽一个难缠的客户,可以坦白自己在某个决策上的犹豫和失误,甚至可以分享家庭与事业平衡的无力感。这种基于共同经历和深厚情谊的信任,让我们可以放心地暴露自己的“软肋”。而你会发现,你的烦恼,总有同学感同身受;你的困境,总有同学曾经经历。这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是对内心巨大而温柔的抚慰,是一种高效的情感“充电”。

同频共振的心理支撑

“高处不胜寒”是每一个攀登者的宿命。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战略抉择的孤独,还是组织变革的阵痛,往往很难向家人或普通朋友解释清楚。他们或许能给予安慰,却难以真正理解背后的复杂与沉重。但在我们的小组里,这种理解是即时的,是心照不宣的。

当一位同学谈及为了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不惜与几位创始元老产生激烈冲突时的痛苦与决绝,在座的每一位都懂。当另一位同学描述在市场下行周期中,为了保住员工饭碗而四处奔走、夜不能寐的煎熬,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只有你们才懂,做这个决定我熬了多少个通宵。”——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常常在我们的聚会中出现。这种同频共振带来的心理支撑,是千金难买的。它让我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份源自集体的归属感和力量感,能迅速修复我们在商战中受损的心力,让我们重拾勇气,继续前行。

资源网络的链接与赋能

从人脉到“心”脉的链接

很多人读EMBA的初衷之一是拓展人脉。但毕业后的重聚,早已将这种功利性的人脉关系,升华为一种基于信任和情感的“心”脉网络。在长江商学院共同度过的时光,为我们这份链接打下了坚实的信任基石。我们了解彼此的品行、能力和格局,这种深度认知是普通社交场合无法建立的。

因此,在我们的聚会中,资源的对接变得异常高效和纯粹。它不是一场充斥着名片和客套话的“资源交易会”,而更像是一场家人间的互帮互助。一位同学可能在无意中提到公司正在寻找某个领域的专家,另一位同学马上就能想到自己朋友圈里最合适的人选,并立刻拨通电话进行引荐。这种推荐,自带了同学关系的“信用背书”,成功率和匹配度极高。这种“充电”,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接上了更高电压、更低内阻的“输电线路”。

商业机会的无心插柳

更有趣的是,许多重要的商业合作,并非诞生于正式的商业谈判,而是“不经意”间在我们聚会的谈笑风生中萌芽。轻松、坦诚的氛围,更容易激发创新的火花,也更容易促成彼此的信任。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痛点分享,可能恰好是另一位同学产品或服务的最佳应用场景。

下面这个表格,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小组中:

角色 遇到的问题/需求 聚会中的交流 最终结果
同学A(传统服装品牌创始人) 线上销售疲软,库存压力大,缺乏与年轻消费者的有效互动。 在一次聚会中,A同学大吐苦水,分享了转型的焦虑。 A与B一拍即合。B的技术团队为A定制了一套结合了元宇宙概念的线上虚拟试衣和社交电商解决方案。项目上线后,迅速引爆社交媒体,A公司的品牌形象焕然一新,线上销售额大幅增长。
同学B(AR/VR技术公司CEO) 拥有成熟的虚拟空间构建技术,但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商业落地场景。 听到A的困境,B立刻意识到这是技术的绝佳应用场景,并当场用手机展示了几个demo。

这样的“无心插柳”,在我们小组中屡见不鲜。它证明了,一个高质量的社群,其商业价值往往是在非商业的、充满人情味的互动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商业赋能“充电”。

初心梦想的唤醒与校准

回望来路,重燃激情

毕业多年,我们被日常的琐碎和业绩的压力推着向前,有时候会跑得太快,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当初报考长江商学院时,内心都怀揣着一份超越单纯赚钱的梦想——或许是打造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品牌,或许是利用科技改变一个行业的效率,又或许是投身公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重聚的时刻,也是一个集体回望初心的仪式。我们会聊起当年在课堂上被某个教授的理想主义所点燃的瞬间,会谈起入学面试时自己信誓旦旦要实现的商业抱负。看到身边的一些同学,真的在一步步践行着当年的诺言,甚至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被现实磨损的棱角和激情,提醒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种精神层面的“充电”,足以重新点燃我们内心的火焰。

校准航向,砥砺前行

我们的EMBA小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彼此人生的“非正式董事会”。在公司里,我们很难听到完全客观、不带任何利害关系的真话。但在小组里,基于深厚的信任,大家敢于也乐于给出最坦诚的反馈。

当你对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感到迷茫时,几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同学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你提供360度的分析和建议,帮你看到思维的盲区。当你因为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准备冒进时,总会有冷静的同学站出来,提醒你潜在的风险。这种“校准”,比任何外部顾问的报告都更具穿透力,因为它不仅基于理性的商业分析,更融入了对你个人风格与能力的深刻理解。它确保我们的“战车”在高速行驶中,不会偏离航道,或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准确地转向。


总而言之,从思想的革新、情感的慰藉,到资源的赋能和初心的唤醒,毕业后我们EMBA小组的每一次重聚,都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度“充电”。它早已超越了同学情谊的范畴,演变成一个动态的、持续进化的终身学习与成长生态。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经历,为我们搭建了平台,种下了种子;而毕业后的每一次重聚,则是我们共同为这棵友谊与智慧之树浇水、施肥、修枝剪叶的过程,让它得以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根深叶茂,并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与荫蔽。这或许就是终身学习理念最生动、最温暖的实践。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