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BA,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来自知识,还是来自内心?
2025-07-30

踏入EMBA课堂的那一刻,我像许多重返校园的企业管理者一样,怀揣着一种明确的渴望:为我那在商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积累的实战经验,配上一套更系统、更前沿的理论框架。我以为,我将要面对的,是财务报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是战略模型里纵横交错的线条,是营销案例中深不可测的消费者心理。简而言之,我以为我的挑战,将是一场纯粹的智力长跑。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尤其是在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的地方,我才逐渐意识到,真正横亘在我面前的,远不止知识的壁垒。那更是一场与自我、与惯性、与内心深处固守的壁垒展开的激烈博弈。

智识的重塑与跨越

不可否认,知识层面的挑战是真实且直接的。对于一个长期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管理者来说,EMBA课程的广度本身就是第一道难关。昨天还在讨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天就要钻研公司金融的WACC模型,明天又要进入组织行为学的“心流”理论。这种跨学科、高强度的知识输入,要求我们迅速切换思维频道,将大脑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深井”模式,调整为一个能够容纳多元知识体系的“广场”模式。

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学习新知”,更是“重构旧知”。在实践中,我们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方法”或直觉判断。但在学术的殿堂里,这些经验需要被解构、被审视、被理论所检验。比如,一个凭借敏锐市场嗅觉做出成功产品决策的营销总监,在课堂上必须学习用严谨的市场调研数据、用户画像分析和A/B测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起初是痛苦的。它意味着你要暂时放下过去的功劳簿,承认自己赖以成功的“第六感”可能存在盲区,甚至可能是幸存者偏差。这是一个将经验主义升华为科学决策的艰难蜕变,其难度不亚于学习一门全新的外语。

内心战场的博弈

然而,当最初的知识焦虑慢慢被适应后,一个更深层次、更隐蔽的挑战浮出水面——来自内心的挑战。这片战场没有硝烟,却处处是交锋,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自我的颠覆与重构

我们这些EMBA学员,在各自的企业里,大多是发号施令的角色,习惯了被尊重、被肯定。但在课堂上,这种身份光环瞬间褪去。你可能是上市公司CEO,也可能是独角兽创始人,但在教授面前,你只是一个需要虚心求教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你的观点随时可能被一位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同学犀利地挑战。这种角色的转换,对“自我”或“Ego”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讨论中,我基于自己公司的成功经验侃侃而谈,却被一位从事互联网原生业务的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不叫转型,只是将线下业务搬到了线上,底层的商业逻辑和组织架构都没有改变。”那一刻,我的脸颊发烫,本能地想要辩驳。但静下来思考,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这个过程,就是一次“破我执”的修行。最大的挑战,不是听不懂教授的理论,而是能否在权威和同侪的质疑面前,放下固有的骄傲与防备,坦然承认自己的认知局限。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心理韧性。

价值观的冲击与再塑

如果说知识的学习是“优术”,那么EMBA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明道”。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我们探讨的早已超越了“如何盈利”的范畴。教授们会引导我们思考: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商业文明的未来走向何方?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直击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体系。

过去,我可能更关注财报上的利润增长率,但在学习了企业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后,我开始反思我的供应链是否存在劳工问题,我的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这些思考带来的内心挣扎,远比计算一个复杂的NPV(净现值)要痛苦得多。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成功”定义,从一个单纯的商业精英,向一个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转型。这种价值观的重塑,是一个缓慢而深刻的化学反应,它触动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领导者的根本。

知识,照见内心的镜子

那么,知识的挑战和内心的挑战,究竟孰轻孰重?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知识,恰恰是那面照见我们内心的镜子。

每一次知识的撞击,都必然引发内心的回响。当我们学习“颠覆式创新”理论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模型,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的安于现状与路径依赖;当我们探讨“仆人式领导力”时,它不仅是一种管理风格,更拷问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权力欲和控制欲。如果没有这些新知识作为参照物,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型是多么根深蒂固。

可以说,知识挑战是“表”,是外在的驱动力;内心挑战是“里”,是内在的响应和变革。前者是“术”的层面,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后者是“道”的层面,回答“我是谁”和“往哪去”的问题。EMBA的真正价值,正是通过高强度的“术”的训练,最终撬动了“道”的升华。下面这个表格,或许能更清晰地展示两者的关系:

维度 知识挑战 (The Knowledge Challenge) 内心挑战 (The Inner Challenge)
焦点 外部世界:商业理论、分析工具、案例模型 内部世界:自我认知、价值观、思维定势
障碍 理解力、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 惯性、骄傲(Ego)、恐惧、固有信念
表现形式 听不懂课程、作业完不成、案例分析无从下手 自我怀疑、焦虑、与同学观点的冲突、对未来的迷茫
解决路径 勤奋学习、请教教授、与同学切磋、大量阅读 深刻自省、保持开放、拥抱脆弱、与智者同行
最终目标 构建系统的商业知识体系,提升决策能力 完成自我迭代与心智升级,提升领导力格局

终极挑战:知行合一的修炼

回望我的EMBA之旅,如果非要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最大的挑战,是来自知识,还是来自内心?”我会说,最大的挑战,始于知识,终于内心,并最终体现于“知行合一”的修炼上。

它就像一场登山。开始时,你以为最大的挑战是崎岖的山路和稀薄的空气(知识的壁垒)。但当你攀登到一定高度,你会发现,真正的敌人是内心的恐惧、疲惫和想要放弃的念头(内心的风暴)。而只有那些征服了内心软弱的人,才能最终将登山的技巧(知识)化为登顶的行动,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因此,对于所有正在或即将在EMBA求学的朋友,我的建议是:请全身心拥抱知识的挑战,因为它是你开启内心之旅的钥匙。同时,请勇敢地直面内心的风暴,因为这才是你实现真正蜕变的主战场。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上,你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或一套理论,更是一次彻底的自我审视和重生的机会。这个过程或许充满挣扎,但穿越之后,你会发现,你不仅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锋利的思想,更拥有了一颗更谦逊、更坚韧、也更辽阔的内心。而这,才是应对未来一切不确定性的终极武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