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精英的圈子里,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早已不是一张简单的文凭,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一个高质量的人脉圈层和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而在众多顶尖商学院的EMBA项目中,一个独特的“课外活动”却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地位。每当人们谈论起长江商学院的EMBA体验时,总会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戈壁挑战赛。于是,一个近乎共识的说法在校友间流传开来:“没参加过长江的戈壁挑战赛,就不算完整的EMBA体验。”这并非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数亲历者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深刻感悟。
这趟为期四天三夜,长达112公里的徒步穿越,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魔力,能让它成为衡量EMBA价值体验的一把关键标尺?它早已超越了一场简单的户外运动,演化成一个集战略、领导力、团队协作与个人意志于一体的终极考验,一个浓缩了商业世界所有挑战的移动课堂。
EMBA的课堂,是思想碰撞的殿堂。在这里,全球顶尖的教授们用经典的商业案例、前沿的管理理论,为学员们构建起宏大的商业知识框架。从战略管理到市场营销,从财务分析到组织行为学,每一个模块都旨在提升学员的商业洞察力与决策能力。然而,知识的获取与知识的应用之间,永远隔着一条名为“实践”的鸿沟。课堂里的讨论,无论多么激烈,终究是在恒温的空调房里,面对着清晰的PPT和结构化的数据。决策的失误,最多只会导致小组分数偏低。
而戈壁,则是一个将所有理论瞬间“打回原形”的残酷场域。这里没有舒适区,没有预设的答案。烈日、狂风、沙暴、极度的昼夜温差,以及脚下连绵不绝的水泡,共同构成了一个极端复杂的决策环境。你昨天在课堂上学到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里就变成了如何分配有限的饮用水和食物;你讨论过的“风险管理”,在这里就变成了如何应对队友的突然中暑或失温;你研究过的“目标管理”,在这里就变成了如何在身体和精神都濒临崩溃时,依然朝着下一个打卡点挪动。在戈壁,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关联着你和团队的切身痛苦与最终成败。
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曾笑言:“在戈壁上,你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沉没成本’——你已经走了两天,放弃的成本太高了,只能咬牙走完。你也才会明白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第一口水是甘露,喝到后来,水只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带来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种将商业理论与生理极限、心理博弈相结合的体验,是任何案例分析都无法比拟的。它将抽象的知识,刻进了每一位参与者的肌肉记忆和灵魂深处,完成了从“知道”到“做到”的惊险一跃。
EMBA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远见卓识和强大影响力的商业领袖。在企业中,领导力往往通过职位、权力和资源来体现。然而,在茫茫戈壁,这些世俗的身份标签被彻底剥离。无论你是上市公司董事长,还是创业新贵,在这里,你都只是一个穿着冲锋衣、背着行囊的普通“戈友”。你的头衔、财富和社会地位,无法为你多换来一瓶水,也无法让脚下的路变得平坦一寸。
正是在这种绝对平等的环境中,真正的领导力才得以显现。这种领导力不再是发号施令,而是源于内心的感召力。当团队士气低落时,谁能站出来讲个笑话,为大家鼓劲?当有队员体力不支时,谁会主动分担他的背包,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当路线选择出现分歧时,谁能凭借冷静的判断和清晰的沟通,说服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些都不是“管理者”,而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用行动、担当和同理心,赢得了团队发自内心的追随与信赖。这种在极端环境下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远比商业互吹和觥筹交错来得坚实。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两种不同场景下的领导力体现:
维度 | 企业环境中的领导力 | 戈壁挑战赛中的领导力 |
---|---|---|
权力来源 | 职位、层级、公司授予的权力 | 个人魅力、专业判断、无私付出、团队信任 |
沟通方式 | 正式会议、邮件、指令下达 | 面对面的鼓励、肢体语言、倾听、共情 |
激励手段 | 薪酬、奖金、晋升、绩效考核 | 一句“加油”、一个拥抱、共同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的承诺 |
决策考验 | 基于数据和报告的理性分析 | 在信息不全、身心俱疲状态下的直觉与快速判断 |
走过戈壁的领袖们,往往会对领导力有更深刻的认知。他们明白,领导力的本质不是管控,而是服务;不是索取,而是给予。这种认知上的升华,将对他们未来的企业管理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对于身居高位、习惯了掌控一切的EMBA学员来说,戈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甚至可以说是粗暴的自我对话机会。在日复一日的商业征战中,他们习惯了用成就、身份和外界的评价来定义自己。但在戈壁,这一切都被清零了。
当双脚布满水泡,每一步都如同针扎;当体能耗尽,每一次呼吸都无比沉重;当孤独和绝望在漫漫黄沙中袭来,一个人内心中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便会暴露无遗。你会发现自己性格中的坚韧与软弱,会看到自己潜意识里的恐惧与渴望。这是一个痛苦的“破壳”过程,也是一个宝贵的“见心”时刻。很多人在戈壁上痛哭流涕,哭的不是身体的苦,而是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是突然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戈壁挑战赛传承了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参与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读EMBA,拓展人脉是许多人最直接的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人脉构建方式,如晚宴、酒会、论坛,往往停留在“交换名片”的浅层社交。大家彬彬有礼,互道“久仰”,但内心深处依然隔着一层厚厚的壁垒。这种“弱连接”在商业合作中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
戈壁挑战赛则创造了一种“强连接”的终极场景。在这里,你看到的不再是某某公司的“X总”,而是为你递过一瓶水、拉过你一把的“老王”;你记住的不再是对方的头衔,而是他在沙丘上讲的那个冷笑话,是他疲惫不堪时依然坚毅的眼神。你们一起看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起在帐篷里分享过最后一块压缩饼干;一起搀扶着走过终点,相拥而泣。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是任何商业社交都无法替代的。
这种被校友们亲切地称为“戈友情”的关系,其深度和纯粹度远超普通的人脉。它建立在最本真的人性之上,超越了利益的考量。毕业之后,当你在事业上遇到瓶颈,最愿意向你伸出援手的,往往就是这群曾与你并肩穿越无人区的“戈友”。因为他们见过你最狼狈的样子,也见过你最坚强的样子。这份基于共同磨难和集体记忆的信任,是构建深度合作和终身友谊的最坚实基石。因此,戈壁挑战赛并非简单地拓展人脉,而是将EMBA的人脉网络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淬炼和升华。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说,没参加过长江的戈壁挑战赛,就不算完整的EMBA体验?
因为长江商学院的EMBA教育,旨在培养的不仅仅是精通商业技能的管理者,更是拥有“取势、明道、优术”大格局的全球领导者。课堂教学解决了“优术”层面的问题,教会了学员们如何做得更好;而戈壁挑战赛,则是在“明道”和“取势”层面,给予了学员们最深刻的启示。
如果说EMBA的学习是一场攀登商业智慧高峰的旅程,那么戈壁挑战赛就是这场旅程中最险峻、最壮丽,也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一段。它不是必修课,却胜似必修课。它更像是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唯有亲身走过,才能真正理解坚持的意义,体会团队的温暖,看清未来的方向。因此,对于每一位追求卓越、渴望蜕变的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而言,踏上戈壁,不仅仅是为了征服一段路,更是为了完成自我生命的一次完整叙事。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