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第一次踏入长江商学院那扇厚重的大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知识的芬芳,更是一种无形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气场。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在各自领域披荆斩棘的佼佼者。在这里,两年或更长的学习旅程,不仅是知识的迭代,更是一场深刻的个人品牌重塑之旅。开学第一天,是这场旅程的序章,也是您个人品牌在这个精英圈层中首次亮相的关键时刻。如何让这次亮相精准、深刻且富有魅力?这并非是要您在第一天就成为全场焦点,而是要播下一颗名为“你”的独特种子,让它在未来的互动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值得信赖、受人尊敬的品牌大树。
在踏入课堂之前,最高效的准备工作,其实是向内探索。个人品牌并非凭空捏造的标签,而是您内在价值与核心特质的真实外显。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环境中,真实性(Authenticity)远比浮夸的包装更具穿透力。您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回答几个核心问题:我是谁?我的核心优势和独特的经历是什么?我希望在同学眼中,成为一个在哪个领域的“首选咨询对象”?
不妨拿出一张纸,用“关键词”的形式来定义自己。例如:“新能源产业战略家”、“深耕消费品20年的营销老兵”、“擅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干家”或是“精通跨境并购的法律专家”。这个定位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深。它应该是你过去成就的凝练,也是你未来希望持续发力的方向。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强调,一个人的贡献,在于发挥其长处。您的品牌定位,就是向外界宣告您的“长处”所在,为未来的价值交换与合作奠定基础。在开学前,花时间梳理自己的“品牌故事”,将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里程碑式的项目、以及从中获得的独特洞见,串联成一个有逻辑、有情感的叙事蓝本。
在“知己”之后,便是“知彼”。长江商学院通常会在开学前提供同学名录。请不要将它仅仅看作一份联系人列表,而应视其为一份珍贵的“生态地图”。花些时间仔细阅读每位同学的背景资料,了解他们的行业分布、专业领域和过往经历。这样做并非为了功利地筛选交往对象,而是为了在第一天接触时,能够更快地找到共鸣点。当您发现一位同学来自您一直关注的行业,或是在您感兴趣的领域有深入研究时,您的开场白便不再是“你好,我叫XX”,而是“XX你好,我拜读了你的背景,对你在XX领域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向你请教。” 这种基于了解的互动,瞬间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展现出您的真诚与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品牌展示。
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是个人品牌亮相的“黄金时刻”。这短短的一到三分钟,是您将精心准备的品牌定位,首次公之于众的机会。很多人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过于谦虚,信息模糊,让人记不住;二是过于冗长,罗列功绩,让人产生距离感。一个高质量的自我介绍,应该像一部精彩的电影预告片,信息量足、有吸引力,并留下悬念,让人意犹未尽。
一个有效的自我介绍结构可以遵循以下逻辑:
除了语言内容,非语言的“印象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您的着装,是无声的品牌宣言。不必追求奢华,但务必得体、整洁、有质感,符合商业精英的身份。着装风格应与您的个人品牌定位相符,例如,从事科技行业的可以更偏向于简约、现代的风格,而来自传统行业的则可以选择更为经典、沉稳的搭配。您的体态、眼神和微笑,共同构成了您的“品牌气场”。在自我介绍或与人交谈时,保持眼神接触,身体微微前倾,展现出自信、专注与友善。记住别人的名字并适时称呼,是建立好感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说第一印象是品牌的“门面”,那么后续的言行举止,则是品牌的“内核”。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抛出的案例、同学间的激烈讨论,是检验您品牌含金量的试金石。在这里,建立个人品牌的核心,不是“说服”别人,而是“吸引”别人。而吸引力的源泉,便是持续的价值贡献。
当讨论到您熟悉的领域时,不要吝啬您的见解。但请注意,分享不等于炫耀。一个好的发言,应该是“理论+实践”的结合体。将教授的理论框架与您亲身经历的案例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故事来阐述复杂的商业逻辑。例如,在讨论组织行为学时,您可以分享:“教授提到的‘激励兼容’理论,让我想起我们公司去年推行股权激励时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我们当时是这样解决的...事后复盘,发现关键在于...”。这样的分享,既展示了您的专业深度,又为课堂贡献了鲜活的素材,自然会赢得教授和同学的尊重。正如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其著作《给予与索取》中提到的,最受欢迎和成功的人,往往是“给予者”(Givers)。在EMBA的生态里,成为一个知识的“给予者”,是建立正面品牌的最佳路径。
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提问。一个好的问题,有时比一个好的答案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当同学分享时,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并基于他的分享,提出有启发性的、能够将讨论引向深入的问题。例如:“您刚才提到的出海策略非常精彩,我想请教一下,在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监管政策时,您的团队是如何做本地化调整的?” 这样的提问,既表达了对分享者的尊重,也展现了您的全局观和探究精神,将您塑造为一个善于思考、乐于协作的形象。
EMBA的学习,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课外。课间的茶歇、午餐的闲聊、晚上的小组讨论,甚至是开学晚宴上的杯觥交错,都是构建人际网络、深化个人品牌的绝佳场景。然而,请务必记住一个原则:真诚是唯一的捷径。抱着功利心去“勾兑”人脉,很容易被他人感知,反而会损害您的品牌形象。真正的链接,始于对“人”本身的兴趣。
在非正式场合,不妨暂时放下“品牌定位”,展现您更生活化、更多元的一面。聊聊共同的爱好(运动、旅行、读书)、相似的成长经历,或是对某个社会热点的看法。这种“去商业化”的交流,更容易建立情感上的信任。当一位同学知道您不仅是一位出色的CEO,还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或古典音乐发烧友时,您在他心中的形象便会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和亲切。这种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友谊,远比单纯的商业合作关系更为牢固。
为了帮助您在开学第一天更好地进行实践,这里有一份简单的“Do's & Don'ts”清单:
要做的 (Do's) | 要避免的 (Don'ts) |
---|---|
精心准备一个1分钟的自我介绍 | 即兴发挥,言之无物或夸夸其谈 |
主动倾听,记住对方的名字和关键信息 | 只顾谈论自己,对他人不感兴趣 |
在擅长的领域贡献有深度的见解 | 不懂装懂,或在任何话题上都强行发言 |
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推动讨论 | 打断他人发言,或提出挑战性而非建设性的问题 |
寻找共同点,建立真诚的情感链接 | 过度推销自己或公司的业务 |
保持开放、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 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评判他人 |
在长江商学院的开学第一天建立个人品牌,并非一个急于求成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期战略的开端。它关乎您如何通过精准的自我定位、得体的印象管理、持续的价值贡献和真诚的人际链接,为自己未来两年的学习之旅,乃至更长远的人生事业,设定一个积极、正向的基调。
您的目标,不是要在第一天就让所有人记住你,而是要让那些与你产生初步链接的人,感受到你的专业、真诚与独特。这第一印象,如同在优质的土壤中播下的第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您需要通过课堂内外的持续努力,用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浇灌它,让它在长江商学院这片汇聚了中国商业精英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最终,您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个闪亮的“个人品牌”,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终身益友,和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强大的自己。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