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EMBA,我才彻底想明白“钱、资源、认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5-07-29

在踏入商学院的大门前,我和许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一样,对成功的定义似乎简单而粗暴:赚到更多的钱,积累更多的资源。钱,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资源,是通往更多钱的唯一桥梁。我曾以为,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启动资金,撬动足够硬的人脉关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然而,两年充实而又颠覆性的EMBA学习,尤其是在长江商学院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学识渊博的教授们日夜思辨之后,我才如梦初醒,彻底想明白了“钱、资源、认知”这三者之间真正深刻且动态的关系。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迭代,更是一场关乎个人与企业命运的底层逻辑重塑。

认知是第一生产力

过去,我总觉得“认知”这个词有点虚,像是一种文人式的清谈,远不如银行账户里实实在在的数字来得可靠。创业初期,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搞钱、如何拉关系上。我认为,只要资金链不断,有关键人物点头,项目就能运转,公司就能活下去。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一度陷入了“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每天忙得团团转,处理着各种琐碎的事务,公司规模似乎在扩大,但利润率却越来越薄,抗风险能力也极差,总有一种在悬崖边上跳舞的恐慌感。

直到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一位教战略的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最大的瓶颈,永远是创始人的认知瓶颈。”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我固有的思维壁垒。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同样的机会,有的人能看到蓝海,而我只看到红海?为什么同样的资源,有的人能点石成金,而我只能勉强维持?答案直指核心——认知。认知,才是决定你能看到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多大的根本。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你分析问题、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做出决策的操作系统。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能调动资源的范围和效率。认知低下的人,即使手握巨款,也可能只会投向夕阳产业,或者在熟悉的领域里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最终将钱和资源消耗殆尽。而认知水平高的人,哪怕初期资本有限,也能从时代的脉搏中、从技术的变革中、从人性的需求中,发现结构性的机会。他们懂得如何用思想、用模式、用创新的商业逻辑去吸引资本、聚拢人才,将无形的认知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无中生有”,是最高级的商业智慧。

资源是认知的杠杆

想明白了认知的重要性,我开始重新审视“资源”。如果说过去我认为资源是成功的基石,那么现在我更愿意称之为“认知的杠杆”。没有认知这个支点,再长的杠杆(资源)也无法撬动地球(成功)。资源本身是中性的,是静态的,只有在正确认知的驱动下,它才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在EMBA的同学圈里,这种感受尤为明显。我的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手握着不同维度的资源。在这里,资源不再仅仅是:

  • 金钱资本:谁有多少亿的资产。
  • 人脉关系:认识多少个“大人物”。
  • 物理资产:拥有多少工厂和设备。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资源图谱,包括信息资源、品牌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等。而最高效的合作,往往发生在认知同频的同学之间。比如,一位做传统供应链的同学,对产业的痛点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他的认知),但他缺乏互联网技术和线上运营的经验。而另一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同学,恰好拥有这方面的认知和资源。当他们坐在一起,基于对“产业互联网”这一共同认知,双方的资源瞬间就被激活了。传统供应链的“重”与互联网的“轻”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里,资源不再是简单的1+1=2,而是通过认知的化学反应,产生了1+1>10的裂变效应。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所谓“链接资源”,其本质是“链接认知”。你想要链接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的认知达到那个层次,能够与对方同频对话。否则,即使你费尽心机加了对方的微信,也无非是通讯录里一个冰冷的头像。高质量的资源,永远只会被更高维度的认知所吸引和调动。提升自己的认知,就是打造吸引优质资源的最强磁场。

金钱是最终的结果

那么,钱呢?在我们想明白了认知和资源的关系后,钱的位置也就豁然开朗了。钱,既不是起点,也不是桥梁,它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对你认知正确、资源调动得当的一种市场化奖励和量化体现。

过去,我把赚钱当作首要目标,导致动作变形,常常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比如,为了一个订单,不惜血本地杀价,损害了品牌;为了快速回笼资金,选择了一个有瑕疵的合作伙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种“唯金钱论”的思维,让我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追逐的状态,内心充满了焦虑。因为钱是稀缺的,是有限的,追逐一个有限的东西,必然会陷入零和博弈的痛苦之中。

而现在,我更关注的是,我的认知是否又提升了一步?我是否为客户、为产业、为社会创造了独特的价值?我是否构建了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商业生态?当我把焦点从“赚钱”转移到“创值”上时,心态变得前所未有的从容和坚定。因为价值的创造是无限的,当你专注于做对的事情、难而正确的事情时,钱会作为副产品,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它变成了一个记分牌,告诉你,你做对了多少。这种感觉,远比单纯追求数字增长要踏实和幸福得多。

三者关系的动态循环

读完EMBA,我脑海中关于这三者的关系图,从一条直线变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闭环。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种思维的变迁,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维度 过去的我(线性思维) 现在的我(循环思维)
起点 :想办法搞到第一桶金。 认知:提升对世界、商业和自我的理解。
过程 去购买或交换资源 认知去识别、整合、撬动资源
目标 赚到更多的 创造价值,而是价值实现后的自然结果。
关系模型 钱 → 资源 → 更多的钱 (单向、易中断) 认知 → 资源 → 钱 → 投资于更高维的认知 (循环、自增强)

这个新的循环模型是动态的、螺旋上升的。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秘密: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种实力,指的就是你的认知。 真正可持续的成功,是不断地将赚到的钱和积累的资源,反向投资于自己和团队的认知升级。去读一个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EMBA,去与更优秀的人交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边界。每一次认知的突破,都会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资源世界,从而带来财富量级的跃升。这才是个人和企业最坚固的护城河。

总结与展望

回顾这两年的EMBA之旅,它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或一份通讯录。它像一位高明的医生,精准地诊断出我过去在商业实践中的“病根”,并开出了一剂名为“认知”的良方。我彻底明白了,认知是方向盘和发动机,资源是车轮和燃料,而金钱,只是你到达目的地后,仪表盘上显示的里程数。 纠结于里程数,你可能会迷路;而专注于提升驾驶技术(认知)和保养车辆(资源),你会自然而然地行至远方。

这段学习经历重申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向内求,是解决一切外部问题的根本路径。世界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唯一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持续进化的认知能力。对于所有在事业上感到迷茫、焦虑或遭遇瓶颈的朋友,我的建议或许不再是“去多找点钱”或“去多认识几个人”,而是静下心来,投资你的大脑,去系统地学习,去深度地思考,去勇敢地推翻昨天的自己。

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认知维度的竞争。我们能走多远,不取决于我们拥有多少钱,也不取决于我们认识谁,而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这,正是我在长江商学院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