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企业家或高管,在事业的征途中跋涉多年,决定通过EMBA课程为自己和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时,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题便摆在了面前。特别是对于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全球视野的顶级学府,其精心设计的海外游学模块,往往是整个学习体验中的高光时刻。而这道选择题常常具体化为:是向西飞往加州,在硅谷的阳光下探寻技术革命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脉搏?还是向东前往欧洲大陆,在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氛围中,解码奢侈品品牌穿越周期的百年奥秘?这不仅是地理上的选择,更是一次关乎企业战略、个人认知和未来方向的深度思考。
去硅谷,学什么?答案远不止于代码、芯片或最新的AI模型。硅谷之行,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沉浸式体验,一次思维模式的“格式化”。在这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破坏性创造”气息。你学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敢于向一切既定规则挑战的勇气。从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到Sand Hill Road的风险投资机构,再到那些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和层出不穷的初创公司,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着关于“从0到1”和“从1到N”的传奇故事。
在这里,失败不是耻辱,而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成本,是值得分享和复盘的宝贵数据。“Fail fast, learn faster”(快速失败,更快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烙印在每个创业者骨子里的行为准则。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员们,通过与顶尖VC合伙人、独角兽公司创始人和技术大牛的深度交流,能够亲身感受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他们探讨的不再是如何优化现有流水线的效率,而是如何用一个全新的App颠覆整个行业的供需关系;他们思考的不是如何守住市场份额,而是如何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蓝海市场”。这种冲击力,对于许多身处传统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阵痛的企业家而言,无异于一场醍醐灌顶的“认知革命”。
硅谷之旅尤其适合那些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或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如果你的企业正被“内卷”所困,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那么硅谷提供的就是一套全新的解题思路。它教你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问题,如何利用技术杠杆实现指数级增长,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演化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例如,一位从事传统制造业的EMBA学员,可能在参观了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后,开始重新思考“制造”的定义,将目光从单纯的生产转向了数据、软件和用户体验的整合。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硅谷的价值,就在于它强迫你打破过去的逻辑。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也确保了这种学习的深度。学员们可能需要在一个星期内,围绕一个真实商业挑战,运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和“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方法论,完成一个项目的原型设计和路演。这种高强度的实战演练,带回企业的不仅仅是几个时髦的名词,而是一套可以落地执行、驱动创新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如果说硅谷代表着速度与颠覆,那么欧洲,特别是法国、意大利等地,则象征着深度、传承与匠心。欧洲的奢侈品管理课程,是一场关于“品牌”的深度修行。在这里,你学习的不是如何快速引爆市场,而是如何用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精心打磨一个品牌,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拥有穿越经济周期的强大生命力。
从LVMH集团的多元化品牌矩阵,到爱马仕家族对“手工艺”近乎偏执的坚守,再到瑞士汝拉山谷里那些百年制表工坊的静谧与专注,欧洲教给中国企业家的是“慢”的智慧。它告诉你,品牌不仅仅是一个Logo或一句广告语,它是由历史、故事、价值观、工艺、社区和体验共同构筑的“护城河”。这种护城河一旦建成,便坚不可摧,能够带来极高的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有机会走进那些不对外开放的品牌工坊,与品牌的CEO或创意总监围坐在一起,探讨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是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品牌的稀缺性与神圣感。
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市场规模,但面临品牌老化、同质化竞争,或者希望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的企业家来说,欧洲之行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品牌高端化(Premiumization)的系统性知识。如何通过艺术合作提升品牌调性?如何设计一套尊贵的客户服务体验?如何讲述一个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品牌故事?这些都是奢侈品管理课程的核心。
以一位经营高端餐饮的EMBA学员为例,他可能从法国米其林餐厅的运营哲学中,学到如何将每一道菜、每一次服务都变成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表演”,从而大幅提升客单价和口碑。一位从事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家,可能会从意大利的“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中,领悟到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让品牌在代际交替中焕发新的生机。这种学习,触及的是商业的本质——如何创造并传递独特的价值。它帮助企业家们摆脱价格战的泥潭,建立起依靠品牌和文化驱动的长期竞争力。
那么,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充满诱惑的选择,我们该如何决策?答案并非“哪个更好”,而是“哪个更适合”。这本质上是一个战略匹配问题,需要企业家对自己、对企业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核心挑战,有清晰的认知。这就像为一辆车选择燃料,是需要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来追求极致速度,还是需要稳定高效的柴油来确保长途续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量,以帮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清单,而是一个思考框架,一个自我对话的起点。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也常常引导学员进行这样的深度剖析,因为正确的学习方向,远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考量维度 | 更倾向于:硅谷创新之旅 | 更倾向于:欧洲奢侈品管理之旅 |
行业属性 | 科技、互联网、TMT、面临技术颠覆的传统行业(如金融、制造、零售)、医疗健康等。 | 消费品、时尚、酒店、餐饮、设计、文化创意、高端服务业等。 |
企业阶段 | 初创期、成长期、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成熟期企业。 | 成长期、成熟期,希望提升品牌价值、进行高端化转型的企业。 |
核心挑战 |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壁垒构建、数字化转型、用户增长、开拓新市场。 | 品牌力不足、同质化竞争、用户忠诚度低、提升利润空间、打造文化IP。 |
个人目标 | 希望颠覆行业格局,学习风险投资逻辑,建立全球科技人脉,拥抱不确定性。 | 希望打造百年品牌,学习美学与匠心,建立高端品牌社群,追求极致的品质与体验。 |
然而,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和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里,将“创新”与“品牌”完全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简化。真正卓越的企业,往往是“左右互搏”的高手,既有硅谷的狼性,又有欧洲的匠心。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它拥有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同时,它在品牌营销、工业设计和零售体验上,又深得奢侈品管理的精髓。同样,像Gucci这样的百年奢侈品牌,近年来也积极拥抱数字技术、社交媒体和元宇宙,成功地与年轻一代消费者建立了连接。
因此,对于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员而言,更高级的思考或许不是“二选一”,而是如何将两种智慧融会贯通。去硅谷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技术,也是为了思考如何用创新的方式来讲述品牌故事;去欧洲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历史,更是为了探寻那些百年品牌是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绝妙平衡的。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教授或许会这样总结:“我们带大家去硅谷,是学习如何‘把蛋糕做大’;带大家去欧洲,是学习如何‘把蛋糕做精’。而最优秀的企业家,懂得如何一边把蛋糕做大,一边把它做得更精致。”
归根结底,长江商学院EMBA的海外游学,无论是硅谷的创新之旅,还是欧洲的品牌修行,其核心价值都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深刻的思考,提供多元的视角,并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全球学习网络。它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和企业的现状;它也是一扇窗,让你望见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
所以,当这道选择题再次摆在你面前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的企业未来五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我个人最需要突破的认知瓶颈在哪里?我希望为我的客户、我的员工、乃至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样的长期价值?当你想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无论是选择硅谷的速度与激情,还是欧洲的深度与优雅,都将是你迈向下一个卓越征程的、最坚实有力的起点。因为最终,你选择的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你渴望成为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