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EMBA社群中,成为一个“价值提供者”而非“资源索取者”?
2025-07-29

踏入EMBA的课堂,如同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藏宝图”。周围的同学,每一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身后是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厚的社会资源和独特的个人见解。很多人抱着“拓展人脉”、“整合资源”的初衷而来,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当所有人都怀揣着“索取”的心态时,这个宝藏社群的价值便会迅速稀释,最终变成一个浮于表面的名利场。真正能在这个顶级圈层中脱颖而出,赢得长久尊重与深度链接的,恰恰是那些懂得如何成为一个“价值提供者”的人。这不仅是一种社交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格局的体现。

从“索取者”到“提供者”的转变,并非要求你无私奉献,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共赢思维。它意味着你首先思考的不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你,为这个集体做些什么?”。当你持续不断地向外输出价值时,资源、人脉和机遇,往往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流。这,才是EMBA社群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心态先行,利他为本

在探讨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心态。进入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商业精英的平台,很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感和“追赶”心态,急于展示自己、链接“大咖”,希望快速将学费“变现”。这种心态驱动下的行为,往往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沦为一个急功近利的“资源索取者”。你的每一次搭话、每一次敬酒,都可能被敏锐的同学们解读为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成为“价值提供者”的第一步,是完成从交易思维关系思维的转变。交易思维的本质是“等价交换”,我给你一个资源,期待你马上回报我一个同等价值的资源。而关系思维则着眼于长远,它更像是在共同维护一个花园,每个人都先去施肥、浇水、除草,而不是一上来就盘算着能摘多少果子。当花园枝繁叶茂时,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在其著作《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中,将人分为三类:索取者(Takers)、付出者(Givers)和互利者(Matchers)。研究发现,长远来看,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聪明的“付出者”。他们乐于分享,不求即时回报,最终却建立了最广泛和最牢固的信任网络。

分享真知,认知赋能

EMBA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每个人最大的价值,首先在于其深耕多年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洞见。成为价值提供者,最直接、最受欢迎的方式,就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你的“真知灼见”。这不仅能帮助同学,更能反向塑造你“专家”的个人品牌。

这种分享可以体现在多个层面。在课堂讨论中,当教授抛出一个问题,你可以结合自己行业的实践案例,给出具体、深刻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这会让同学们看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魅力,并对你刮目相看。在课后的私下交流或小组作业中,如果同学对你的领域(比如数字化转型、品牌出海、供应链管理等)有疑问,不妨主动、真诚地提供你的见解和建议。花上十几分钟,帮同学梳理一下思路,或者推荐几篇关键的行业报告,这种“认知赋能”的价值,远比一顿饭、一个红包来得更为高级和长久。

更进一步,你可以成为社群知识的“策展人”。比如,定期在班级群里分享一篇你认为极具价值的深度文章,并附上几句自己的核心观点作为“导读”;或者,在某个同学遇到具体困难时,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之前研究过,我把相关的资料整理一下发给你。” 这种主动、体系化的分享,会让你成为同学眼中一个靠谱的、值得信赖的知识源点。

搭建桥梁,链接资源

除了知识,EMBA社群的另一大宝藏就是其背后庞大的资源网络。一个聪明的“价值提供者”,会扮演“连接器”和“桥梁”的角色,而不是仅仅把资源攥在自己手里,待价而沽。当你听到A同学正在寻找法律顾问,而你恰好认识一位非常专业的B同学时,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提供行为。

做好“连接器”的关键在于精准利他。不要为了链接而链接,进行“地毯式”的无效推荐。在介绍之前,先花点时间了解双方的需求和背景,确保他们的合作或交流有潜在的契合点。一个高质量的引荐,应该这样说:“A,我了解到你正在为公司寻找融资,我同学B的公司刚刚完成了一轮,他在对接资方方面很有经验,而且为人非常靠谱,我把他推给你,你们可以聊聊心得。” 这样的引荐,体现了你的用心和对双方的尊重,成功率和好感度都会大大提升。当你持续为他人搭建有价值的桥梁时,你自身就成了这个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Hub),无形中提升了你自己的中心位势和影响力。

倾听陪伴,情绪共鸣

千万不要以为EMBA的同学都是刀枪不入的“钢铁侠”。恰恰相反,身居高位者,往往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孤独和焦虑。事业的瓶颈、企业的转型、家庭的平衡、健康的困扰……这些都是深夜里会让他们辗转反侧的难题。在这样一个高压的环境里,商业价值之外的“情绪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成为一个价值提供者,有时并不需要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仅仅是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在一次戈壁挑战的途中,当同学体力透支、情绪崩溃时,你递过去的一瓶水、一句鼓励的话、默默的陪伴,可能会让他铭记一辈子。在课后小聚时,当有人吐露创业的艰辛,你能做的或许不是立刻提供解决方案,而是专注地看着对方,感同身受地说一句:“太不容易了,我特别理解你。” 这种共情和理解,是建立深度信任的催化剂。

记住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家人的情况、个人的爱好、最近的烦恼。在合适的时机表达关心,会让人感到温暖。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是任何商业合作都无法替代的。它能将同学关系,从浅层的“资源链接”,升华为有温度、有韧性的“战友情谊”。

保持真诚,注重细节

以上所有的行为,都必须建立在一个核心基础之上——真诚。任何伪装的付出,都会被这群人精明地识破。你的分享是想炫耀,还是真心希望帮助别人?你的链接是想索取回报,还是真的为对方着想?这些微小的动机差异,会体现在你的言谈举止和眉宇之间。

因此,与其设计一套复杂的“付出攻略”,不如回归本心,做一个真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在此基础上,注意一些行为细节,能让你的“价值提供”事半功倍。下面这个表格,可以清晰地对比“索取者”与“提供者”在日常行为中的差异:

“索取者” vs “价值提供者”行为对比

场景 “资源索取者”的典型行为 “价值提供者”的典型行为
自我介绍 强调自己公司的规模、职位和能调动的资源,暗示“我很牛,快来链接我”。 除了介绍自己,更会主动了解对方,并思考“我的经验或资源,哪些可能对他有用?”。
社交场合 目标明确,只和“大咖”或对自己有用的人聊天,对其他人则显得冷淡。 开放、平等地与每个人交流,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乐于倾听。
收到求助 第一反应是“这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或者口头答应后,没有下文。 第一反应是“我能帮上什么忙?”,即使帮不上,也会真诚地说明情况或推荐其他可能的人。
群组讨论 潜水为主,只在有需求时发言;或只发自己的广告、求助信息。 主动分享有价值的内容,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人的问题提供思路,活跃社群气氛。
组织活动 很少参与组织,只在活动对自己有利时出现。 愿意为集体付出时间和精力,主动承担组织工作,服务大家。

正如你所看到的,差别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但日积月累,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人际口碑和社群形象。

总结:从“我”到“我们”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EMBA这个精英荟萃的社群中,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价值提供者”,并非遥不可及。它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深刻的内在转型:从关注自我的“索取”心态,转向成就他人的“利他”格局。这趟旅程的核心,在于通过分享真知灼见来赋能他人认知,通过搭建资源桥梁来成就彼此事业,通过提供情绪共鸣来建立深度友谊,并始终以真诚之心贯穿所有行动的细节。

最终你会发现,当你不再汲汲于从这个社群中“得到”什么时,你反而会收获最多。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更是一群志同道合、可以信赖一生的朋友,以及一个因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暖、更有活力的集体。这趟在长江商学院等顶级学府的求学之旅,其终极价值,或许就在于完成这次从“我”到“我们”的认知升华。这不仅是混好一个社群的智慧,更是通往更广阔人生舞台的通行证。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