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殿堂的道路上,面试是那道至关重要却又最富变数的关卡。当你的简历已经足够闪亮,工作成就已经足够斐然,面试官们想看到的,早已超越了那些冷冰冰的KPI数字和职位头衔。他们想探寻的是纸张背后的那个“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有思想的个体。说白了,他们想知道:当把你放入一个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班级中,你能否成为那个激发思考、带来新视角、让课堂和课后讨论变得活色生香的催化剂?因此,如何让面试官相信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便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这并非要求你成为一个段子手或社交达人,而是要展现你独特的生命厚度与人格魅力。
你的申请材料,尤其是简历,是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它是一份事实清单,罗列了你的“战功”:你在哪里工作,担任什么职位,取得了哪些成就。然而,面试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将这些“事实”串联成“故事”的舞台。一个有趣的人,首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尤其是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人。
不要仅仅复述简历上的项目。面试官已经看过了,他们期待的是“幕后花絮”。你可以运用经典的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但要为其注入灵魂。与其说:“我带领团队将产品销售额提升了30%”,不如构建一个生动的场景:“当时我们面临着市场份额被竞品严重挤压的困境(Situation),整个团队士气低落。我的任务是在三个月内扭转局面(Task)。我没有立刻采取常规的降价促销,而是回想起我业余玩乐队时学到的——最好的和声来自于不同乐器的完美协作。于是,我组织了一场跨部门的‘头脑风暴音乐会’,让市场、研发、销售团队像乐手一样自由即兴,碰撞火花(Action)。最终,我们不仅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切入点,还意外地孵化出了一项产品微创新,最终超额完成了销售目标,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前所未有地高涨(Result)。”你看,后者不仅展示了你的领导力和业务能力,更透露出你的创新思维、团队激励方式以及从不同领域汲取智慧的能力,这无疑比一个干巴巴的数字要“有趣”得多。
工作之外的你,是什么样的?你的热情和时间倾注在哪里?这往往是“有趣”灵魂的最佳藏身之所。一个人的爱好能极大地反映其性格特质、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在面试中,这部分内容如果运用得当,将成为你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高光时刻”。然而,这里的关键在于“独特”与“深度”,而非简单的罗列。
“我喜欢读书、旅游、运动”——这是最安全也最无趣的回答。几乎每个申请者都可以这么说。你需要做的是深入下去,展现这个爱好如何塑造了你。如果你喜欢读书,那就别只说你喜欢。你可以说:“我最近在痴迷研究宋代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改革构想在推行时会遇到多大的系统性阻力,这对我现在公司内部推动数字化转型项目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启发性。”这立刻就将一个普通的爱好,与你的管理实践和深度思考能力联系了起来。
同样,如果你热爱马拉松,不要只说它锻炼了你的意志力。你可以分享:“备战马拉松的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完美的长期项目管理案例。你需要设定总目标(完赛时间),分解成月、周、日的训练计划(里程碑),实时监控身体数据(KPI),并根据天气、伤病等突发状况灵活调整(风险管理)。每一次冲过终点线,都是对我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的一次最好褒奖。”这样的阐述,将个人爱好升华为一种软技能的实践场,让面试官看到一个在生活各个层面都追求卓越、善于复盘总结的管理者形象。这对于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学府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特质。
一个有趣的人,绝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刻的洞察力。在EMBA面试中,展现你对行业、社会乃至人生的独立思考,是证明你“有趣”的硬核方式。面试官希望招收的不是一个只懂执行的“螺丝钉”,而是一个能够洞察趋势、引领变革的未来领袖。
当被问及对你所在行业的看法时,避免说一些人尽皆知的套话。你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这需要你平时就有意识地进行信息输入和思考沉淀。例如,你可以引用最近读到的某本商业著作、某篇深度分析文章,或者结合某个具体的社会事件,来支撑你的观点。“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是技术颠覆,但我认为,真正的挑战来自于用户代际变迁带来的价值观冲击。《第四次转向》这本书里提到的周期理论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现在需要服务的‘Z世代’,他们的消费动机和决策逻辑与‘X世代’完全不同,这要求我们从企业文化的根基上进行重塑,而不只是开发几款新产品那么简单。”这样的回答,瞬间就将你的思考深度拉开了层次。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对比平庸回答与深度回答的区别:
面试问题 | 平庸的回答(“无趣”) | 深度的回答(“有趣”) |
---|---|---|
你为什么想来读EMBA? | 我想提升管理知识,拓展人脉。 | 我意识到我过往的成功更多依赖于行业红利和直觉,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我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尤其是在长江商学院,我关注到朱睿教授关于“商业向善”的研究,这与我正在思考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型方向高度契合,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理论支撑和同行者。 |
谈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 我曾经因为准备不足,搞砸了一个重要项目。 | 我曾主导过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场扩张项目,但最终因对当地文化和法律的理解出现“致命的自负”而惨淡收场。这次失败让我真正懂得了‘全球化’不等于‘标准化’。从那以后,我要求我的团队在任何新市场启动前,必须有至少一名核心成员在当地生活超过三个月,不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理解那里的‘日常’。这次失败,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昂贵也最宝贵的一堂课。 |
“有趣”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在于你是否对世界保持开放和好奇。一场成功的面试,不应该是你单方面的“述职报告”,而应该是一场高质量的“双向交流”。一个真正有趣的申请者,不仅会精彩地回答问题,更会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在面试的最后环节,当面试官问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这绝不是客套。这是你展示好奇心、对项目研究深度以及战略眼光的绝佳机会。放弃那些通过官网就能轻易查到的问题,比如“课程是如何设置的?”或者“一年有多少假期?”。你应该提出那些能引发对话、展现你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表明,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渴望深度参与和贡献价值的未来社群成员。这种积极的互动姿态,本身就极具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一个常被忽视但极为重要的特质: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和清醒的自知之明。一个敢于适度自嘲、能坦然面对自己不完美之处的人,往往内心更强大,也更有人情味。这会让你在众多严肃、紧绷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幽默感不是让你讲笑话,而是一种智慧和从容的体现。在谈到自己的某个小缺点或者曾经犯过的无伤大雅的错误时,用一种轻松、自嘲的方式带过,既能展现你的真诚,又能瞬间拉近与面试官的心理距离。例如,在谈到领导力风格时,你可以说:“我早年是个典型的‘控制狂’,恨不得连PPT里每个像素的位置都要亲自调整。后来团队成员半开玩笑地送了我一个放大镜作为生日礼物,我才意识到,我的‘微观管理’可能已经扼杀了团队的创造力。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习‘闭嘴’和‘放手’的艺术,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效果很显著。”这个小故事,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能说明你的成长和反思能力。
自知之明,则意味着你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你知道自己的长板在哪里,也清楚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并且知道为什么此刻需要通过EMBA学习来补足短板。这种坦诚,远比一个把自己包装得完美无缺的形象更可信,也更“有趣”。因为它预示着你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开放的学习心态——而这,正是所有顶级商学院最希望在申请者身上看到的品质。
总而言之,在EMBA面试中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并非一项需要刻意表演的技能,而是一次全面、真实的自我展现。它要求你: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态系统。每一个被录取的学生,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你的“有趣”,意味着你能为这个社群带来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颖的视角,可能是跨界的资源,也可能就是那份能感染他人的热情与思考力。因此,在准备面试时,不妨花些时间向内探索,挖掘那个最真实、最立体、最多维的自己。因为最终,打动面试官的,永远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而是一个真诚而有趣的灵魂。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