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EMBA的“富二代”同学身上,看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维盲区”。
2025-07-28

当我第一次踏入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堂,环顾四周,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波澜。这里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不乏一些媒体标签下的“富二代”。坦白说,和许多人一样,我曾对他们抱有某种刻板印象——或许是生活优渥、无需奋斗的“继承者们”。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尤其是在一次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私下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浅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并非是骄奢或不学无术,而是一种我,乃至我身边大多数普通奋斗者,都难以企及的“思维盲区”。这个“盲区”并非贬义,它不是指他们看不到什么,恰恰相反,是指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风景,他们的思维操作系统,从底层逻辑上就与我们截然不同。

思维盲区的多重维度

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源于他们从小到大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资源禀赋和认知塑造。这就像两台电脑,一台预装了基础的办公软件,而另一台则预装了顶级的专业创作套件,它们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自然大相径庭。通过在长江商学院的近距离观察,我将这些“思维盲区”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金钱观:工具而非目的

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钱是什么?是安全感,是衡量成功的标尺,是辛勤工作换来的回报。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努力工作“挣钱”,如何精打细算地“省钱”,如何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金钱,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之一。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项目能带来百万收入而兴奋不已,并立刻开始计算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赚”到它。

然而,在我那些“富二代”同学的认知里,金钱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调动的资源,一种实现更大目标的杠杆。当他们看到一个价值百万的商业机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我该如何去挣这笔钱?”,而是“我该去哪里找到一百万的资本来撬动这个机会?”。他们的思维焦点在于“支配”和“运用”,而非“赚取”和“积累”。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面对机会时,思考的起点就远高于我们。他们更关心资本的回报率(ROI)、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让钱自己生钱的系统。

正如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反复强调的资产与负债的区别,普通人倾向于为钱工作,而富人则让钱为他们工作。我的同学们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花钱购买别人的时间、专业知识和服务,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时间应该投入到更高价值的战略思考、资源整合和机会判断上。对他们来说,用金钱去解决一个可以用金钱解决的问题,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这恰恰是许多普通人因“省钱”思维而陷入的“穷忙”怪圈。

风险观:错过是最大风险

风险,是商业世界永恒的话题。对于依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来说,“风险”通常与“损失”紧密挂钩。我们害怕失业,害怕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害怕创业失败后背负巨额债务。因此,我们的决策逻辑往往是“风险规避”型的。在做决定前,我们会反复权衡最坏的结果,并倾向于选择最稳妥、最安全的那条路。这种对失败的恐惧,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行动边界。

相比之下,我的同学们对风险的定义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最大的风险不是尝试后失败,而是因为害怕失败而错过了潜在的巨大机遇。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安全网,这使得“失败”的成本对他们而言相对较低。一次商业上的失利,可能只是损失了一部分可动用的资本,并不会动摇其家族的根基。因此,失败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次获取宝贵数据的“付费测试”,是通往成功路上必然要交的学费。

这种心态让他们敢于拥抱不确定性,进行“非对称风险”的投资。所谓非对称风险,即下行风险有限,而上行收益潜力巨大。他们愿意在10个早期项目中投资,即使9个都失败了,只要有1个成功,其带来的回报就足以覆盖所有损失并实现巨额盈利。这种思维模式,让他们能够捕捉到那些普通人因恐惧而不敢触碰的早期机会。他们信奉的不是“小心驶得万年船”,而是“爱拼才会赢”的实战版。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而这些同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免疫”了这种普遍的认知偏差。

时间观:机会成本的极致运用

关于时间价值的认知,可能是普通人与他们之间最显性化的差异之一。我们常常听到“时间就是金钱”,但在实际行动中,很多人却在用自己的时间去省钱。比如,为了省几十块钱的打车费而花一个小时去挤地铁;为了一个软件的折扣码,在网上搜索半天;为了省下安装费,自己对着说明书研究一下午。

我的同学们的做法则截然相反。他们对“机会成本”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深入骨髓。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花钱来节省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更高价值的活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直观地展示了这种差异:

事项 普通人的思维模式 他们的思维模式
出行选择 花1小时坐地铁,省下50元打车费。(认为自己赚了50元) 花15分钟打车,用省下的45分钟在车上回复重要邮件或构思一个新方案。(认为自己的45分钟价值远超50元)
专业问题 花一天时间自学如何修复一个网站bug,省下1000元外包费。 花1000元请专家半小时搞定,自己用一天时间去见三个潜在的合作伙伴。
信息获取 花大量时间在免费渠道筛选、甄别信息。 付费加入高质量社群、购买行业报告、聘请顾问,直接获取精准信息。

这种对时间价值的极致运用,让他们始终能将精力聚焦在“刀刃”上。他们不是在管理时间,而是在“购买”时间。他们深知,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将其分配给能产生最大复利效应的地方。这种思维模式,让他们的人生效率和产出,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而非线性增长。

人脉观:构建生态而非单点链接

在人脉的构建和运用上,差异同样巨大。普通人理解的人脉,更多是功能性的、工具性的。我们结交同事是为了工作顺畅,结交上级是为了职业发展,结交客户是为了签下订单。这种链接往往是点对点的,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一旦这个目的消失,链接就可能变弱甚至断裂。

而在长江商学院的这个圈子里,我观察到他们的人脉观是“生态系统”级别的。他们构建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关系网,而是一个能够自我循环、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他们不仅关心自己能从某个人身上获得什么,更关心如何将A介绍给B,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从而让整个生态的价值得到提升。他们扮演的是“超级链接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他们的人脉网络,是家族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信任资产,而他们所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维护、拓展和赋能。

他们深谙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关系优势”理论,但又超越了它。他们不仅利用弱关系获取信息,更致力于将不同的“弱关系”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跨行业的“强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信息、资本、人才、机会高速流动,互相赋能。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他们不是去“求”某个人,而是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发布一个“需求”,生态内的资源会自动匹配和响应。这种平台化的思维,让他们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打破壁垒,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总结而言,我在长江商学院的“富二代”同学身上看到的,并非是简单的财富优势,而是一套由财富、环境、教育共同塑造的、与普通人存在显著差异的思维操作系统。这套系统在对金钱、风险、时间、人脉这四个核心商业要素的认知上,展现出了我们难以企及的“盲区”:

  • 他们视金钱为工具,我们视金钱为目标
  • 他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错过,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损失
  • 他们用金钱购买时间,我们用时间节省金钱
  • 他们构建的是人脉生态,我们经营的是人脉节点

写下这些,并非是为了制造焦虑或鼓吹“出身论”。恰恰相反,我认为看清这种差异,是普通人实现思维跃迁的第一步。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立刻拥有他们那样的资源和安全网,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正是我认为在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商学院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深刻的“认知冲击”和“思维升维”。它强迫你跳出自己固有的、狭小的世界,去看到更广阔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每一个渴望成长的普通人来说,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尝试改变:

  1. 培养“资本思维”:即使钱少,也要开始思考如何让钱为你工作,哪怕是从小额的基金定投开始。
  2. 重新评估风险:计算“不作为”的风险,勇敢地去尝试那些即使失败了也“输得起”的小项目。
  3. 珍视你的时间:有意识地为自己的时间定价,果断地“外包”掉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劳动。
  4. 升级人脉观:在社交中多一分“利他”之心,尝试为你网络中的朋友创造链接和价值,慢慢构建属于自己的微型生态。

这条路或许漫长,但认知上的壁垒一旦被打破,眼前就会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这,正是我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身上,看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