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江EMBA的申请文书,许多杰出的申请者都会感到一丝焦虑。我们习惯于用漂亮的KPI、增长曲线和项目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当被要求讲述一个“个人故事”时,却常常对着空白的文档无从下手。我们担心自己的故事不够“传奇”,不够“震撼”,或者不够“符合招生官的口味”。但真相是,招生委员会寻找的并非是完美的超人,而是一个真实、深刻、有血有肉、并具备未来领袖潜质的个体。你的独特性,恰恰蕴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塑造了你的经历之中。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由内而外的三步头脑风暴法,帮助你拨开迷雾,找到那个只属于你、最能打动人心的个人故事,让你的申请文书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写”,而是“挖”。想象自己是一位考古学家,你的过往经历就是一座尚待发掘的富矿。大多数人仅仅满足于挖掘地表那些闪闪发光的“成就”,比如完成了某个重大项目、获得了某项晋升。但真正珍贵的宝藏,往往埋藏得更深。我建议你拿出一张大纸或打开一个空白文档,绘制一条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与职业时间轴”。
这条时间轴不应是简历的复刻版。除了记录下关键的职业节点(入职、升迁、跳槽、创业),更要标记出那些深刻影响了你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包括:
为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你可以尝试用下面的表格来填充你的时间轴。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诚实和细致,不要预设任何判断,只管记录。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项目 | 你的角色与职责 | 结果/影响(无论好坏) | 初步感悟/情绪 |
2018年 | 主导A产品首次出海东南亚 | 项目总负责人 | 初期因文化差异受挫,调整策略后勉强达成目标。 | 焦虑、压力巨大,对跨文化管理有了初步认识。 |
2020年 | 疫情期间,力排众议推动团队远程协作模式改革 | 部门总监 | 初期效率下降,但后期团队凝聚力增强,并保留为混合办公模式。 | 感受到变革的阻力,但也体会到信任与授权的力量。 |
2022年 | 一个核心团队成员因个人发展原因被竞争对手挖走 | 直属上司 | 团队士气受挫,项目进度延误。 | 自责,开始反思自己的人才保留和激励机制。 |
完成这个表格后,你就拥有了一份丰富的故事素材库。这些看似零散的点,将是构成你独特叙事的基石。
如果说第一步是“挖矿”,那么第二步就是“炼金”。素材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你从中提炼出的洞见和成长。招生官最想看到的,不是你做了什么(What),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Why),以及这件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你明白了所以然(So What)。这正是将一个“经历”升华为一个“故事”的关键。
此时,你需要对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灵魂拷问。从你的素材库中,挑选出2-3个你感触最深、最能体现你特质的事件。然后,针对每一个事件,反复追问自己一系列问题。这里可以借鉴著名的“STAR原则”,并为其增加一个“L”(Learning/Lesson):
举个例子,很多人会写自己如何带领团队取得成功。但一个更深刻的故事可能是关于一次失败。比如前文表格中“核心成员被挖走”的事件。一个平庸的叙述是:“我们失去了一名大将,项目受挫,后来我加强了团建。” 而一个经过深度内省的叙述可能是:“他的离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管理者的盲区。我过去总认为高薪和项目前景是留住人才的唯一法码,却忽略了为他量身打造个人成长路径的重要性。这次挫败让我痛苦,但也让我彻底重构了团队的人才发展体系,从‘为公司用人’转向‘帮助员工成长,从而成就公司’。这个‘所以然’的转变,让我从一个任务驱动的经理,开始向一个赋能型的领导者进化。”
这种深度的反思,恰好契合了长江商学院一直强调的“取势、明道、优术”中的“明道”层面。它展示的不仅仅是你的业务能力(术),更是你的商业智慧和领袖格局(道)。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你的故事,就是你对管理这门实践的独特“行”与“思”的最好证明。
找到了独特的素材,也提炼出了深刻的感悟,现在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你的故事与你的未来目标,特别是与长江EMBA项目,紧密地连接起来。你的个人故事不能是一个孤立的、发生在过去的精彩片段,它必须成为你申请长江EMBA的有力论据,说明“为什么是现在”以及“为什么是长江EMBA”。
你需要清晰地回答一个逻辑链条:“基于我过去的经历(第一步的素材)和从中获得的深刻认知(第二步的感悟),我清晰地看到了我未来的职业方向,同时也意识到了我目前能力上的短板或认知上的瓶颈。而长江EMBA独特的课程、教授、同学网络和价值观,正是我弥补这一差距、实现未来目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这座桥梁必须坚固而具体。
要构建这座桥梁,你需要告别那些空洞的套话,如“我想拓展人脉”、“我想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这些话谁都可以说,但无法体现你的独特性。你需要做足功课,将你的需求与长江商学院的供给进行精准匹配:
例如,延续之前那个“人才流失”的故事,你的桥梁可以这样构建:“那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赋能型组织。尽管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但我深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更宏观的战略视角。我了解到长江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课程,以及其汇聚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同学社群,我相信在这里,我能系统学习如何构建世界级的组织能力,并从同学们真实的成败案例中获得宝贵经验,从而将我的企业带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是为了我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实现我‘成就员工,从而成就企业’的管理理想。”
总而言之,一篇出色的长江EMBA申请文书,并非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个人功绩的罗列。它是一次真诚的自我剖析和未来展望。通过“回溯过往,挖掘素材”、“内省提炼,赋予灵魂”和“展望未来,链接价值”这三个步骤,你可以构建一个完整而有力的叙事链条。
请记住,招生官每年阅读成百上千份申请材料,他们早已对那些千篇一律的成功范本感到审美疲劳。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是你故事中的真实性、你反思中的深度,以及你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和热情。你的失败比你的成功更具张力,你的困惑比你的笃定更显真诚,你的成长轨迹比你的当前位置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本身,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份申请。它是一次宝贵的自我对话,一次对过往职业生涯的系统复盘,一次对未来人生路径的深度思考。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完成了这趟旅程的你,都将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而这份认知,本身就是作为一名未来商业领袖最宝贵的财富。现在,请拿起笔,开始书写你那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吧!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