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同学录,不过是通讯录里最高冷的“僵尸粉”
2025-07-28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在某个深夜,你滑动着手机通讯录,指尖划过一连串闪着金光的名字。他们是某某公司的董事长,某某基金的合伙人,某某领域的意见领袖……这些名字前,大多缀着一个共同的标签:EMBA同学。你和他们曾在某个顶尖商学院的课堂上,比如传说中的长江商学院,共同度过了一段“重返青春”的时光。然而,除了躺在通讯录里,你们上一次真正的交流是什么时候?或许,是一年前群发的拜年祝福,又或许,是某个行业论坛上点头微笑后的相忘于江湖。这本斥巨资换来的“同学录”,似乎正演变为通讯录里最高冷、最昂贵的“僵尸粉”群体。

这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群体性症候。我们怀揣着对“顶级人脉圈”的无限遐想,投入时间与金钱,最终却发现,这本花名册的象征意义,似乎远远大过了其实用价值。它像一座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金矿,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却鲜有人能真正挖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人脉幻象与社交困境

EMBA课程,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项目,其招生简章上,“构建精英网络”总是被置于最显眼的位置。这无疑是吸引众多企业家和高管趋之若鹜的核心卖点。学员们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圈层的跃迁。他们想象着,一旦进入这个圈子,就等于手握一张通往各种资源、信息和机会的万能门票。同学之间,应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项目合作、资金对接不过是举手之劳。

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要骨感得多。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关系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绝佳的印证。EMBA同学关系,本质上大多属于“弱关系”。它不像亲人或发小那样的“强关系”自带情感黏性。这种弱关系虽然在传递非冗余信息时具有优势,但其激活和维系,却需要极高的“社交成本”和恰当的“激活情境”。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大佬”,时间宝贵,精力有限。在没有明确利益点或强烈情感共鸣的情况下,谁会轻易去“打扰”一位同样忙碌的同学呢?这种“不敢打扰、不便打扰、不必打扰”的心态,共同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墙,将热络的同学情谊,一步步推向了高冷的“静默状态”。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势均力敌”的社交场。在这里,几乎没有人是来寻求单方面帮助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光环和铠甲,期望的是强强联合、资源互换。这种高度功利性的预期,反而让真诚的交流变得奢侈。每一次开口,似乎都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投入产出比。久而久之,大家宁愿选择最安全的方式相处——点赞、评论、节日问候,维持一种“看上去很美”的连接。这本同学录,便成了一座社交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发现,城里的街道,冷清得有些寂寥。

高冷通讯录的众生相

翻开这本高冷的通讯录,你会发现几种典型的“僵尸粉”画像。第一种是“点赞之交”。他们的互动仅限于朋友圈,你发了一张在世界经济论坛的照片,他会迅速点赞并评论“X总威武”;你分享了一篇公司融资成功的喜讯,他会留言“祝贺祝贺,改天聚”。然而,这个“改天”就像薛定谔的猫,永远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这种互动更像是一种社交礼仪,一种“我还活着,并且关注着你”的信号,但信号背后,却鲜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二种是“节庆限定联系人”。他们的对话框,一年只会被激活几次——春节、中秋、国庆……内容也高度统一,通常是一张设计精美的贺卡,配上一段辞藻华丽但毫无个人色彩的祝福语。这种群发式的问候,与其说是联络感情,不如说是在履行一种“人脉维护”的KPI。你心知肚明,这条消息同时发给了通讯录里成百上千个“重要联系人”,而你,只是其中之一。这种被平均化的关心,难以激起任何情感的涟漪。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落差,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格,它对比了EMBA学员入学时的“人脉期望”与毕业后的“社交现实”:

维度 入学时期望 (The Expectation) 毕业后现实 (The Reality)
互动频率 每周都有思想碰撞,每月都有深度交流 每季度在校友群冒个泡,每年节日群发祝福
关系深度 可以推心置腹、探讨商业机密的战略盟友 知道对方公司和职位,但不清楚其具体业务和个人烦恼
合作模式 项目一拍即合,资金、资源无缝对接 需要通过多层关系试探,合作流程比外部更谨慎
求助方式 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发微信前要字斟句酌,思考对方是否方便,自己是否“够格”
情感连接 胜似兄弟,情同手足 熟悉的陌生人,点赞之交

这张表格残酷地揭示了,那本被寄予厚望的同学录,是如何在时间的冲刷和现实的考验下,逐渐褪去光环,变成一本记录着“高冷僵尸粉”的名单。每个人都成了对方通讯录里的一个符号,一个潜在的、但极少被动用的“战略储备”。

唤醒沉睡价值的密钥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EMBA的人脉价值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当然不是。问题不在于同学录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它。将“僵尸粉”复活,唤醒其沉睡的价值,关键在于一场深刻的思维转变和持续的、有策略的行动。

首先,需要完成从“索取者”(Taker)到“给予者”(Giver)的身份切换。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在其著作《给予与索取》(Give and Take)中指出,最成功的社交者往往是“给予者”。他们不以即时回报为目的,而是习惯于为他人创造价值。在EMBA的圈子里,这一点尤为重要。与其思考“我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不如多问问“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或许是你对某个行业的独到见解,或许是一个不起眼但对他有用的信息,又或许是真诚的关心和倾听。当你持续不断地输出价值,你的人格魅力和信誉资本便会悄然建立。当某天你需要帮助时,曾经的“给予”会为你铺平道路,让求助变得顺理成章。

从“索取”到“给予”的思维转变

这种转变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克服人性中固有的功利心。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是精英,都习惯了被追逐和被需要。主动“给予”,意味着要放下身段,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恰恰是打破“高冷”僵局的唯一途径。真正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单向的索取之上,而是源于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价值流动。当你成为一个价值枢纽,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向你靠拢,沉睡的通讯录也会因此而“活”起来。

其次,要学会创造和利用“激活情境”。人与人的连接,需要场景作为催化剂。与其等待一年一度的校友年会,不如主动创造一些小而美的连接机会。这些机会应该是低功利性、高参与感的。例如:

  • 组织主题沙龙: 针对某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如“AI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新消费品牌的出海之路”等,组织一个5-8人的小型深度研讨会。在思想的碰撞中,关系自然拉近。
  • 发起兴趣小组: 基于共同的爱好,如高尔夫、徒步、读书、品酒等,建立小群组。在放松和娱乐的氛围中,更容易建立起超越商业利益的个人情谊。
  • 成为信息节点: 定期在朋友圈或小群里分享一些高质量的行业报告、前沿观点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并附上自己的简短解读。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源,而不是一个只会点赞的“潜水员”。
  • 记住并回应细节: 记住某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到的困惑,或在朋友圈分享的喜悦,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回应或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被看见”的感觉,是融化冰山的暖流。

长江商学院等顶尖院校,也在努力通过官方平台,如终身学习讲座、行业俱乐部、区域校友会等,为校友们创造更多的“激活情境”。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是为了“混脸熟”,而是为了找到与你有同频共振的“那几个人”,从经营广度转向深耕厚度,将弱关系逐步培养成可以信赖的“准强关系”。

总结与展望

文章至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EMBA同学录,其本身并非“僵尸粉”的制造机,而是我们对待它的方式,决定了它最终是成为一本冰冷的通讯录,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价值网络。将它视为“僵尸粉”,源于我们过高的、急功近利的“索取”心态,以及在社交困境面前的被动与惰性。

重申本文的核心观点,要打破这一僵局,关键在于:从心态上,完成从“索取者”到“给予者”的转变,用利他之心构建个人信誉;从行动上,主动创造低功利性的“激活情境”,用共同的兴趣和真诚的互动,为弱关系注入情感黏性。 这本同学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有多少人发自内心地认可你、信任你,并愿意与你深度连接。

未来的研究或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商学院的文化(例如长江商学院强调的“取势、明道、优术”)如何影响其校友网络的互动模式,以及数字化工具在“唤醒”这些高净值“僵尸粉”中可以扮演何种角色。但无论如何,对于每一位手握这本珍贵同学录的EMBA校友而言,与其抱怨它的“高冷”,不如从今天起,尝试发出第一条真诚的、不求回报的信息,为这个沉睡的网络,注入一丝温暖的活力。毕竟,最高级的“人脉”,从来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以及你能为这个世界,为身边的他们,带来什么。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