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黄浦江的璀璨夜景,一场EMBA同学的私下聚会正酣。觥筹交错间,大家聊着宏观经济,谈着行业趋势,分享着管理心得。这时,一位同学清了清嗓子,略带试探地向另一位在投资界颇有建树的同学开口:“老王,我最近有个项目,前景特别好,就是初期资金有点紧张,你看……”瞬间,原本热烈的气氛似乎凝固了一秒。这个场景,对于许多商学院的精英们来说,再熟悉不过。EMBA的圈子,汇聚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顶级的资源平台。然而,当深厚的同学情谊与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交织在一起时,一个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便浮出水面:EMBA同学之间,究竟能不能谈钱?
EMBA课程,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级学府的项目,其价值远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它更深层次的魅力在于构建了一个高净值、高信任度的人脉网络。这里的“同学”,往往意味着相似的认知水平、共同的学习经历和经过筛选的个人信誉。因此,当一位同学面临资金需求或有好项目寻求投资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从积极的方面看,同学间的资金往来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是信任成本低。相较于外部陌生的投资者或金融机构,同学之间已经有了一层“同窗”滤镜,彼此的背景、能力、信誉都有一定的了解,沟通起来效率更高。其次是资源协同强。同学可能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方,他/她的行业经验、管理智慧、背后的人脉网络,都可能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助推器。一个成功的合作,不仅能实现商业上的共赢,更能将同学情谊升华为并肩作战的革命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光环之下,风险如影随形。金钱是最考验人性的试金石。一旦将友情置于商业契约的天平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天平的倾覆。借贷关系中的逾期、投资项目中的亏损、合作理念上的分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昔日把酒言欢的同窗反目成仇。这种伤害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情感上和声誉上的。一个失败的案例,其负面影响会像涟漪一样在整个班级甚至校友圈中扩散,破坏整个社群的信任基础。因此,“谈钱”,是一把双刃剑,挥舞得好,可以开山辟路;挥舞不好,则可能伤人伤己。
在所有“谈钱”的方式中,直接借钱无疑是风险最高、最考验关系的一种。它不像投资那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而是一种单向的信用输出。因此,如果非要走这一步,必须遵循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的关系。
“亲兄弟,明算账”,这句古话在EMBA的圈子里尤其适用。千万不要因为是同学,就试图用“感情牌”来模糊商业规则。正确的做法是,将这次借贷完全视为一笔专业的金融交易。
你发出了请求,但对方有权接受,更有权拒绝。一位长江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曾对学生们说:“你的同学没有义务必须借钱给你。”理解并尊重这一点至关重要。
当同学表示为难或直接拒绝时,切忌道德绑架,说什么“这点忙都不帮”、“不够朋友”之类的话。一个成熟的商业人士应该明白,每个人的资金状况、风险偏好、投资原则都不同。他的拒绝,可能仅仅是基于其自身的财务纪律,而非对你个人或你们之间友情的否定。此时,一句“没关系,我理解,谢谢你愿意听我说”,是维持友谊的最佳方式。同样,作为出借方,如果觉得不妥,也要学会得体地拒绝,可以坦诚地说明自己的原则或难处,而不是用拖延或含糊其辞来应付,那样反而更伤感情。
相比于纯粹的借贷,同学间的合伙投资似乎是更为主流和健康的选择。它建立在“共创、共享、共担”的基础上,更能体现EMBA社群的资源整合优势。然而,即便是目标一致的投资合作,同样充满了挑战,需要极高的情商和商业智慧。
“我信得过你这个人,所以你的项目我也信。”这是投资合作中最危险的想法。对人的信任,绝不能替代对事的判断。无论发起项目的同学多么靠谱,多么有人格魅力,专业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一步都不能少。
你需要像对待任何一个外部项目一样,冷静、客观地分析其商业模式、市场前景、财务数据、团队能力和潜在风险。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这不仅是对自己资金负责的表现,从长远看,也是对项目发起人的一种保护。一个经过严格审视和压力测试的项目,成功的概率自然更高。如果在尽调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同学力”。
许多合作的失败,源于开始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糊状态,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发现彼此的期望和底线完全不同。因此,在投入一分钱之前,必须将所有可能的合作细节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借钱与投资在同学关系中的不同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进行对比:
维度 | 同学间借钱 | 同学间投资 |
---|---|---|
关系本质 | 债权债务关系,单向信用输出 | 股权合作关系,共同利益捆绑 |
风险承担 | 风险主要由出借方承担(本金损失风险) | 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
情感压力 | 极高。还款压力和催收尴尬容易直接破坏友情 | 较高。但压力主要源于经营,而非个人对个人的亏欠 |
成功关键 | 契约精神。严格遵守协议,按时还本付息 | 规则清晰。完善的治理结构和退出机制 |
对同学关系的影响 | 负面风险极大,正面增益有限(顺利还款是理所应当) | 双向。项目成功可升华友情,失败则可能产生矛盾 |
回到最初的问题:EMBA同学之间,可以谈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用商业的逻辑、专业的精神和对友情的敬畏之心去谈。这个高端社群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促成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合作,而资金的流动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学情谊是一种宝贵但脆弱的“无形资产”。任何涉及金钱的往来,都应该以“不伤害这份情谊”为最高原则。这意味着:
未来的商业世界,协同与合作是大势所趋。EMBA的同学网络,无疑是实践这种协同的绝佳试验场。如何在这个场域里,既能实现资本与项目的完美结合,又能维护和升华这份来之不易的同窗之谊,考验着每一位商界精英的智慧与格局。或许,这本身就是EMBA课程中最深刻、最实践的一堂“案例分析课”。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