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也毕业于长江EMBA,这仗是会更难打,还是会更有“默契”?
2025-07-28

在商界这个风云变幻的“江湖”里,每一次与竞争对手的交锋,都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对面坐着的这位“对手”,胸前也佩戴着一枚熟悉的徽章,你们曾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聆听过同一位教授的教诲,探讨过同一个商业案例,这盘棋的走法,似乎就变得微妙起来。这究竟是意味着一场“华山论剑”式的巅峰对决,招式更加凶狠,还是会因为“同门之谊”而生出几分心照不宣的默契,让竞争多了一丝温度?这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更是许多企业家在现实中可能面临的真实场景。

知己知彼,招招致命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你的竞争对手同样毕业于长江商院EMBA,这场仗大概率会打得更“高级”,也更“艰难”。这种艰难并非源于对方的蛮力或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而是源于一种深层次的、基于同源知识体系的“透明化”。

想象一下,你们都曾系统学习过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蓝海战略、颠覆式创新等经典理论。当你试图用一套差异化竞争策略突围时,对方几乎能立刻识别出你背后的理论框架,甚至能预判你接下来的几步棋。这就像两位师出同门的绝顶高手过招,彼此都熟悉对方的剑法路数,寻常的招式很难奏效,任何微小的破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或营销战,而是升级为战略远见、组织效率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全面较量,每一招都必须是“杀手锏”,直指要害。

更进一步,你们共享的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还有可能是人脉网络。长江商学院强大的校友网络是其核心价值之一。当你试图通过校友关系链接某个关键资源时,很可能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早已是那位校友的座上宾。原本可以作为“非对称优势”的人脉资源,此刻变成了双方共同的“竞技场”。竞争的维度从二维的产品市场,瞬间拉升到三维的“产业生态+人脉圈层”的博弈。这无疑增加了竞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对操盘者的心力、智力和资源调动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门之谊,底线共识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正是因为这份“同门”的情谊,竞争的画风也可能转向另一番景象,催生出一种独特的“默契”。这种默契并非合谋或串通,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良性互动。

长江商学院的学习经历,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取势、明道、优术”的校训,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的反复强调,会在潜移默化中为这群精英企业家设定一条无形的“行为底线”。当面对竞争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遵守商业世界的“君子协定”,避免采取恶意中伤、造谣诽谤或挖人墙角等“盘外招”。因为他们深知,任何有损“长江人”声誉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对手,最终也会反噬自身在校友圈中的信誉。这种对声誉的共同珍视,构成了竞争中的第一层默契——保持体面,坚守底线

此外,共同的求学经历和相似的“语言体系”,也为沟通和理解创造了可能。当行业面临共同的危机或机遇时,比如需要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应对不合理的政策法规,或者联手开拓海外市场时,校友关系就成了一条天然的信任纽带。他们更容易坐下来,用对方能听懂的逻辑和语言进行对话,迅速找到利益的共同点,从纯粹的“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的合作。这种默契,能有效降低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促成更高层面的“竞合”(Co-opetition)关系。

竞合博弈,动态平衡

那么,现实中究竟是“更难打”还是“更有默契”占上风呢?答案或许是:两者共存,动态平衡。这更像是一场复杂的竞合博弈,双方在不同的场景和维度下,会选择不同的相处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动态关系:

竞争场景 “更难打”的表现 “更有默契”的可能
核心市场份额争夺 战略预判精准,竞争强度极高,每一步都需精妙计算,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 避免恶性价格战,共同维护市场健康生态,默契地将竞争焦点放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上。
高端人才招聘 双方都了解顶尖人才的价值和诉求,可能会为同一个候选人开出极具吸引力的条件,人才争夺白热化。 尊重人才个人选择,避免恶意挖角。甚至可能在非核心岗位上,通过校友网络互相推荐人才。
供应链关系 可能争夺同一家核心供应商的有限产能或更优的合作条款,导致上游成本增加。 共同投资或扶持关键供应链环节,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共享成果。
面对行业颠覆者 在如何应对新兴模式的冲击上,可能因战略判断不同而分道扬镳,各自为战。 迅速达成共识,联手投资或孵化新技术,共同抵御外部冲击,维护现有市场格局。

校友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长江商学院的校友网络在这场博弈中扮演了“裁判”和“润滑剂”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双方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这加剧了竞争。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强大的声誉场。任何一方如果采取了超越商业伦理底线的行为,消息会迅速在校友圈中传播,其个人和企业的声誉将面临巨大损失。这种“社会性惩罚”的威慑力,远比一纸商业合同来得有效,它时刻提醒着局中人:“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同门有同门的道义。

学者视角,理论支撑

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也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论认为,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当竞争双方同为长江校友时,他们的商业竞争就“嵌入”到了一个由强关系(同学情谊)和共同规范构成的社会网络中。这个网络的存在,会极大地调节纯粹的、冷冰冰的市场逻辑。

此外,博弈论中的“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模型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与陌生对手的“一次性博弈”不同,校友之间的竞争是典型的“重复博弈”。因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还会在校友会、行业论坛、甚至其他商业合作中反复相遇。为了长期的声誉和潜在的合作收益,双方都更有动机选择“合作”而非“背叛”的策略,从而形成一种基于长期理性的信任与默契。这正是从“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赢”的逻辑基础。

结论:从对手到“道友”的升华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也毕业于长江EMBA,这仗是会更难打,还是会更有‘默契’?”

答案是,这场仗会打得更“明白”,也更“体面”。它既难打,又有默契。

  • 难打,是因为双方的认知水平和战略工具箱高度同质化,竞争被推向了更高维度,对企业家的综合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 有默契,是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深厚的校友网络,为竞争划定了清晰的底线,并为潜在的合作创造了信任的土壤。

因此,对于同样毕业于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已经超越了“如何打败对手”。更重要的课题是:

  1. 如何在这种高水平的对抗中,找到对方的战略盲点,实现“于无声处听惊雷”式的突破?
  2. 如何精准地判断何时应竞争、何时该合作,娴熟地在“对手”和“道友”的角色间切换?
  3. 如何善用校友网络这个平台,不仅为自己的企业赋能,更能与同门联手,共同提升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商业文明的高度?

最终,这场源于同门的竞争,可能不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淘汰赛,而更像是一场相互砥砺、共同进化的“双人舞”。舞步或许激烈,但节奏与方向却可能因为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共同导向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这,或许正是长江商学院赋予其学子们的,超越商业胜负的更大格局与智慧。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