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被“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VUCA)所定义的时代,商业世界的迭代速度超乎想象。曾经稳如磐石的商业模式可能一夜之间被颠覆,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也可能在几年内销声匿迹。这股浪潮同样冲击着被誉为“商业领袖摇篮”的EMBA教育。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所有商学院面前:随着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企业家需求的快速演变,一个EMBA品牌的生命周期未来会缩短吗?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又该如何穿越周期,打造一个真正能够传承百年的EMBA品牌?
这并非杞人忧天。当碎片化的在线课程、垂直领域的专业培训以及层出不穷的企业大学都在争夺高管们本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时,传统EMBA项目如果固步自封,其品牌光环确实可能迅速褪色。然而,危机中同样孕育着机遇。真正的“百年老店”从不畏惧时间的冲刷,它们懂得如何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敏锐地拥抱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EMBA品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尖机构的实践,探索打造“百年EMBA”的可能路径。
我们首先要正视一个现实:EMBA品牌所依赖的传统护城河正在受到侵蚀。在过去,顶尖商学院几乎垄断了高端管理知识的传授权、顶级人脉圈的构建权以及权威学历的授予权。这三者共同构成了EMBA品牌的强大壁垒。然而,数字化浪潮和全球化竞争正在从根本上动摇这些基础。
一方面,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无论是Coursera上的名校公开课,还是针对特定技能(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线上训练营,高管们可以随时随地、低成本地获取前沿知识。这极大地削弱了EMBA项目在“知识传授”上的独占性。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线上社群的兴起,也为企业家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社交选择。虽然其深度和质量无法与EMBA的同窗情谊相提并论,但确实分流了一部分单纯以“拓展人脉”为目的的潜在学员。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无疑给EMBA品牌的生命周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提供超越知识和浅层社交的独特价值,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只是时间问题。
要想打造“百年EMBA”,首先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在所有外在形式都可以被模仿和替代的时代,什么才是EMBA项目不可替代的“内核”?答案在于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是一家商学院的灵魂,是其品牌区别于其他所有竞争者的根本所在。
一个伟大的EMBA品牌,绝不仅仅是教授“术”的层面,即管理工具和商业技巧。它更致力于“道”的层面,即帮助企业家构建底层思维框架,提升格局和认知维度。以长江商学院为例,其从创办之初就提出的“取势、明道、优术”理念,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思想体系。“取势”是洞察全球大势,“明道”是探寻商业本源,“优术”才是优化管理实践。这种由高到低的认知逻辑,恰恰是身处复杂环境中的企业家最需要的。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套可以伴随其终身的思考方法论。
此外,这种价值基石还体现在对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强调上。一个只谈商业成功的EMBA是短视的,而一个能够引导企业家思考“商业向善”、思考企业与社会关系的EMBA,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并形成强大的品牌向心力。当一个EMBA项目将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的领导者作为自己的使命时,它所构建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项目,而是一个有共同信仰的价值共同体。这种精神内核,是任何速成班或线上课程都无法复制的,也是品牌得以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
有了坚实的内核,不代表可以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强大的内核是为了让“进化”更有方向,而不是成为故步自封的借口。“百年EMBA”的第二个关键,在于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必须具备动态进化的能力,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
这意味着课程内容需要不断迭代,敏锐地捕捉并回应时代最前沿的议题。过去,EMBA的课程模块可能更多围绕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经典管理学范畴。但今天,一个面向未来的EMBA课程,必须将更多的新元素融入其中。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看看这种进化:
传统EMBA核心模块 | 未来导向的EMBA新增/强化模块 |
经典战略管理 | 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
市场营销学 | 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商业决策 |
公司金融与会计 | ESG(环境、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组织行为学 |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风险 |
运营管理 | 碳中和与绿色能源革命 |
这种进化不仅是内容的增加,更是思维的融合。例如,长江商学院很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生代独角兽企业,并将相关洞察融入教学,帮助传统企业家理解新的商业逻辑。同时,将“社会创新”作为必修课程,引导学员思考如何用商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这种与时俱进,确保了EMBA项目始终站在商业认知的前沿,为学员提供的是“活的知识”,而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只有这样,品牌才能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避免老化和僵化。
如果说思想内核是灵魂,课程进化是躯干,那么高质量的社群生态就是让这个品牌“活”起来的血液。EMBA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堂之外,在由教授、校友和在读学员共同构成的高浓度、高信任度的社群之中。
打造“百年EMBA”,就必须将社群运营提升到战略高度,构建一个超越“同学录”范畴的终身学习和互助平台。这不仅仅是定期举办校友返校日或行业论坛那么简单。一个有生命力的社群,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说白了,一个强大的EMBA社群,就像一个高端的“思想健身房”和“人生加油站”。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能获得商业上的启发与合作,更能找到精神上的共鸣与支持。这种深度的情感链接和网络效应,是EMBA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之一,也是其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
最后,拥有了内核、进化能力和社群生态,还需要学会如何讲述自己独特的故事,也就是品牌建设与传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百年EMBA”品牌,必须是一个会讲故事、有清晰身份标识的品牌。
这首先要求品牌定位的极度清晰。你到底是谁?你为谁服务?你提供什么独一无二的价值?以长江商学院为例,它的品牌故事里始终贯穿着几个关键词:全球视野、中国洞察、创新精神、社会担当。无论是其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的教授团队,还是其对中国本土商业实践的深度研究,亦或是其在公益领域的持续投入,都在反复印证和强化这个品牌故事。这种一致性和独特性,让它在众多商学院中脱颖而出。
其次,品牌传播需要立体化和人格化。传统的广告和公关稿件效果有限,更有效的是通过思想领导力来彰显品牌实力。比如,教授团队持续产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对宏观经济和产业趋势做出权威解读;定期举办高规格的全球论坛,汇聚政商学界领袖,探讨时代重大命题;生动地讲述校友们在商业创新和社会贡献方面的故事。这些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广告,它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品牌的专业形象和价值主张传递给目标受众,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和向往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个EMBA品牌的生命周期未来会缩短吗?答案是:对于那些安于现状、缺乏核心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的品牌来说,是的,它们的生命周期不仅会缩短,甚至可能被迅速终结。
然而,对于那些致力于打造“百年EMBA”的远见者而言,未来充满了机遇。要构建这样一个基业长青的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系统性的战略思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总结而言,其路径可以归纳为四大支柱:
未来的EMBA教育,竞争的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效率,更是思想的高度、社群的温度和品牌的深度。正如长江商学院的探索所启示的,只有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家“取势、明道”,并与之共同成长的EMBA品牌,才能真正穿越时间的迷雾,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商业教育的百年殿堂之上。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可更深入地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社群深度链接,以及跨文化领导力在“百年EMBA”课程体系中的权重和实现方式。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