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EMBA的教授们,私下里对学生们的真实评价是怎样的?
2025-07-27

在金字塔尖的商业世界里,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无疑是一道璀璨的光环。当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隐形冠军们褪去平日的光环,重新回到课堂,坐在台上的教授们,那些学贯中西的经济学、管理学大家,他们的目光穿透了财务报表和市场份额,看到了一个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学生”。那么,在茶歇的间隙,在私下的交流中,这些顶级教授们对他们的精英学生们,究竟抱着怎样的真实评价呢?这并非简单的“好”或“坏”,而是一幅复杂、深刻且充满人性洞察的画卷。

求知欲与课堂表现

对于任何一位以传道授业为天职的教授而言,学生的求知欲永远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尤其如此。教授们私下里普遍认为,EMBA学生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海绵型”学生,他们是真正带着困惑与渴望来学习的。尽管他们可能已经是某个领域的王者,但在课堂上,他们展现出惊人的谦逊和专注。他们会认真预习案例,课堂上积极提问,甚至在下课后围着教授探讨模型在自己企业中的适用性。这种学生,是教授眼中最宝贵的财富。

你完全能感受到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学教授曾私下分享,“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根植于中国最鲜活的商业实践,有时甚至会挑战经典理论的边界。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我们学者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发。” 对这类学生,教授们不仅欣赏,更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值得深度交流的“同行者”。

然而,也存在第二类“镀金型”或“社交型”学生。教授们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能轻易分辨出谁在认真听讲,谁在低头处理公务,谁又只是将课堂当作拓展人脉的背景音。对于后者,教授们的评价则会复杂许多。他们理解这些企业家时间的宝贵和参与项目的多元目的,但内心深处难免会有些许失望。一位战略学教授坦言:“我们花了大量心血准备的课程,如果被视作可有可无的社交点缀,当然会感到遗憾。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从学者角度,我们更希望看到知识的价值被真正认可。” 这种评价并非苛责,而是一种对知识未能实现其最大价值的惋惜。

实战经验与格局视野

与普通商学院的学生不同,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员们本身就是一本本厚重的“活案例”。教授们在评价他们时,一个重要的维度便是其实战经验的深度与格局视野的高度。他们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将自身企业成败得失坦诚分享,并从中提炼出普适性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分享,其价值有时甚至不亚于一个经典的哈佛案例。

教授们私下里常常津津乐道于某个学生如何在一个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找到颠覆性机会,或者某个学生在企业面临绝境时如何力挽狂澜。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为学术理论提供了最鲜活的注脚。他们欣赏的,是学生身上那种在不确定性中果断决策的魄力,以及在残酷商战中磨砺出的商业直觉。一位组织行为学教授评价道:“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灰犀牛’,但这些同学能告诉你,他们是如何亲手驯服‘灰犀牛’的。这种源于实践的智慧,是任何书本都无法替代的。”

但同时,教授们也能敏锐地洞察到部分学生因过往的成功而形成的“路径依赖”和“认知局限”。有些企业家在自己的行业里呼风唤雨,但对于跨界知识、前沿趋势却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抗拒或轻视。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固执己见,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去反驳所有不符合其经验的理论模型。对于这类学生,教授们的评价往往是“格局有待打开”。他们会尝试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和逻辑去引导,但私下里也会感叹:“最难叫醒的是一个装睡的人,其次就是沉浸在过往荣光里的人。” 他们认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在于开疆拓土,更在于拥有随时清空自己、拥抱未来的勇气。

学生类型综合评价(教授视角)

学生类型 积极评价 保留/负面评价 教授内心OS
海绵型学习者 求知欲强、谦逊专注、能举一反三 几乎没有,是理想学生 “这才是教学相长的感觉,太棒了!”
实战智慧家 经验丰富、分享坦诚、有独特见解 可能过于依赖经验,对理论有偏见 “他的故事比我的案例还精彩,但需要帮他拔高一层。”
资源整合者 社交能力强、善于链接、目标明确 可能忽略学习本身,过于功利 “我理解他,但希望他也能看看窗外的风景。”
固步自封者 (较少) 认知固化、听不进新观点、略显傲慢 “可惜了,这么好的平台,他只用来验证自己的过去。”

人品格局与圈子文化

课堂之外,教授们观察得更多的是一个人的人品与格局。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顶级的社交圈。在这个圈子里,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看待合作与竞争,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价值,都成为教授们私下评价的重要依据。他们尤其欣赏那些具有利他精神和“大格局”的学生。

“你会看到,有些同学在小组讨论中,总是积极地为他人赋能,帮助背景较弱的同学理解概念,主动分享自己的资源和人脉,而不求即时回报。”一位资深教授分享道,“这种人,无论他的企业做得多大,你都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丰盈和强大。他们是这个集体的‘正能量核心’。” 教授们相信,这样的人品和格局,才是支撑一个企业家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关键。他们认为,商业的成功是暂时的,但人格的魅力是永恒的。

反之,教授们也对圈子文化中的一些现象感到担忧甚至反感。比如,过于露骨的“身份标签”和“资源置换”的言行。有些学生在自我介绍或日常交往中,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将同学关系纯粹视为一种待价而沽的资源。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在教授们看来,是“小格局”的体现。他们私下里会评价这类学生“路走不远”。因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懂得价值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而非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他们认为,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最高价值,应该是思想的碰撞和终身的友谊,而不仅仅是一本“人脉通讯录”

总结: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

总而言之,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对EMBA学生的私下真实评价,远非一个分数或几句评语所能概括。它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考量,深刻地反映了学者们对于未来商业领袖的期望与标准。他们欣赏的,是那种集强大求知欲、丰富实战经验、谦逊开放心态和利他主义格局于一身的理想型企业家。

这篇文章的目的,正是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理解,在顶级的商学院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只是基础,更深层次的是一场关于认知、格局和心性的“价值筛选”与“灵魂碰撞”。教授们既是传道者,也是观察者和筛选者。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在寻找那些不仅能创造商业价值,更能引领社会进步、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领导者。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种“教授评价”如何反向影响EMBA课程的设计与迭代,以及这种非正式的、基于人格与格局的评价体系,对于塑造健康的商业文明,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毕竟,培养什么样的商界领袖,就决定了我们未来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商业世界。这或许才是长江商学院EMBA教育,以及教授们那些“私下评价”背后,最重要也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