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我亲眼见证一个传统企业老板如何被“互联网思维”彻底洗脑。
2025-07-27

那几年,我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因为一个项目合作,认识了做传统制造业的老王。他个子不高,微微发福,手掌粗糙有力,谈起自己的工厂、产品和利润率时,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匠人独有的、朴素而坚定的光芒。他不懂什么是“风口”,也不关心“赛道”,他只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信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到有一天,他兴奋地告诉我,他要去长江商学院进修,去“拥抱变化,学习新思维”。我为他高兴,却未曾料到,这趟学习之旅,竟会演变成一场我亲眼所见的、近乎彻底的“认知格式化”。

再次见到老王,是在几个月后长江商学院的一次校友活动上。他瘦了些,穿着时髦的休闲西装,手里不再是泡着浓茶的保温杯,而是一杯冰美式。他口中不再是“成本控制”和“良品率”,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那一刻我意识到,那个曾经脚踏实地的老王,正在被一种名为“互联网思维”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

流量至上,利润靠边?

老王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他对商业核心目标的理解上。过去,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公司连续十年保持着超过15%的净利润率。他会自豪地拍着胸脯说:“做企业不赚钱,不是耍流氓吗?”这份对利润的执着,是他作为一名传统企业家的底色和尊严。他精打细算每一笔开销,对供应链的把控到了极致,为的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挤出那一个个百分点的利润。

然而,从长江商学院回来后,利润仿佛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在一次饭局上,他激动地分享着他的“学习心得”:“兄弟,我以前的格局太小了!现在这个时代,流量才是一切,是入口!有了用户,还怕没有商业模式吗?你看那些互联网巨头,哪个不是先烧钱把用户圈进来,把规模做大,然后再考虑盈利?这叫战略性亏损!”他唾沫横飞地描绘着一个宏大的蓝图:先用一款“免费”或者“颠覆性低价”的产品冲进市场,迅速获取百万甚至千万用户,然后通过增值服务、广告、甚至数据变现。至于眼前的亏损,他轻描淡写地称之为“必要的投资”。

我试图提醒他,他的行业和纯粹的线上应用不同,他的产品有实实在在的物料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烧钱圈用户的模式风险极高。他却摆摆手,用一种“你还不懂”的眼神看着我,说:“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思维,被成本束缚了想象力。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打法,对传统行业进行降维打击!”他开始不计成本地投入市场营销,甚至策划了一个“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活动,结果导致公司现金流迅速恶化,原来的老臣们忧心忡忡,却又不敢反驳这位“学成归来”、满口新词的老板。

万物皆可“生态化”

老王以前的业务非常聚焦。他生产一种高品质的工业阀门,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口碑,在特定领域做到了隐形冠军。他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了不起了。”这种专注,让他的企业拥有了极深的护城河。

这套“专注论”在“互联网思维”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关于“平台战略”和“生态化反”的案例,让他热血沸腾。他开始觉得,只做一个小小的阀门,简直是“守着金饭碗要饭”。他要做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一个围绕阀门的“产业生态”。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化”建设开始了。他成立了新的软件部门,要去开发一个能连接所有阀门的App;他投资了一家传感器公司,说要打通“数据采集”的环节;他又计划收购一家做数据分析的初创企业,号称要构建“智能决策中台”。他的办公室墙上,挂起了一张巨大的“生态战略图”,上面用各种箭头和框图,连接着“硬件入口”、“云平台”、“SaaS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数十个模块。他不再关心阀门的密封性和耐用性,而是整天和各种PE、VC开会,兜售他那个听起来宏大无比的“生态故事”。

结果可想而知。主营业务因为资源被抽调而品质下滑,老客户开始抱怨。新业务则因为缺乏相关基因和人才,迟迟无法落地,成了一个个烧钱的无底洞。他所构建的“生态”,更像是一个由各种互不相干的零件拼凑起来的“缝合怪”,非但没有形成“化反”,反而彼此消耗,拖垮了整个公司。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警示的:“多元化经营只有在核心能力可以延伸的领域才可能成功。”老王显然将“生态”的理念,误解成了无边界的盲目扩张。

新旧思维的碰撞:老王的变化清单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老王被“洗脑”前后的巨大反差,我整理了一份对比表格。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变化,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两种商业逻辑激烈碰撞的缩影。

维度 长江商学院之前的老王 长江商学院之后的老王
商业目标 净利润、现金流、市场份额 用户增长、DAU(日活)、平台GMV(交易总额)
核心资产 工厂、设备、专利技术、稳定的客户关系 用户数据、流量入口、品牌故事、生态体系
竞争观念 把产品做得比对手更好,成本比对手更低 跨界打劫,用新模式颠覆旧行业,实现降维打击
日常话术 “质量是生命线”、“控制成本”、“客户满意度” “赋能”、“闭环”、“痛点”、“护城河”、“顶层设计”
决策依据 财务报表、行业经验、客户反馈 融资故事、对标案例、A/B测试、增长黑客
对失败的态度 不可接受的损失,需要复盘追责 快速试错,是创新过程中的必要成本

反思:“洗脑”背后的价值与陷阱

坦白说,将老王的变化完全归咎于长江商学院,或者全盘否定“互联网思维”,是偏颇且不公平的。长江商学院作为顶级的商学殿堂,其课程设计的初衷,无疑是希望帮助传统企业家打开视野,了解最新的商业趋势和工具。互联网思维本身,诸如用户中心数据驱动敏捷迭代等理念,也确实是这个时代极具价值的先进思想,为许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思想本身,而在于学习者是以“朝圣者”的心态全盘接受,还是以“批判者”的姿态审慎吸收。老王的问题在于,他把在特定场景下(如纯互联网行业)获得成功的“术”,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他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将相关性误认为因果性。他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也看到了它们所使用的那套话语体系和方法论,便简单地认为,只要自己也采用了这套东西,就一定能复制成功。

这种“洗脑式”学习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度的焦虑和不自信。当一个在自己领域深耕多年的成功者,突然面对一个全新的、看起来更“高级”的商业世界时,他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信念受到了剧烈冲击。为了快速跟上时代,最简单的路径就是彻底抛弃旧我,拥抱新神。然而,商业转型从来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复杂的“嫁接与融合”。传统企业拥有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精益生产能力、深厚的行业理解和品牌信誉,这些才是它们最宝贵的财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催化剂”或“赋能工具”,去优化和提升原有的核心优势,而不是将其视为“炸药”,把自己辛苦建立的城堡炸得粉碎。

结语:回归商业本质的清醒

后来,老王的故事并没有迎来戏剧性的逆转。在烧光了公司多年的积累和几轮融资后,他的“生态梦”破碎了。他不得不砍掉所有不切实际的新业务,重新聚焦主业。但此时,市场已被竞争对手蚕食,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元气大伤。再次见到他时,他眼中的光芒黯淡了许多,言谈间少了那些时髦的词汇,多了几分疲惫和反思。他苦笑着对我说:“绕了一大圈,还是得回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商业的本质,可能从来就没变过,就是创造价值,然后获取利润。”

老王的经历,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在今天这个知识和概念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学习新知,拥抱变化,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不应以牺牲常识和丢掉立身之本为代价。

对于像老王一样的企业家们,我的建议是:

  • 保持谦逊,更要保持定力: 积极学习新模式、新工具,但要始终清楚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业务边界在哪里。
  • 区分“道”与“术”: 理解商业逻辑的普适性原则(道),审慎借鉴不同行业的具体方法(术),切忌生搬硬套。
  • 从“加法”开始,而非“减法”: 在稳固主业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工具去优化现有业务,做小步快跑的创新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企图颠覆一切。

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更多地关注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成功“融合”的案例,而非仅仅聚焦于颠覆的神话。我们需要找到那条介于固步自封和盲目冒进之间的中间道路,那才是大多数企业真正能够走通的、可持续的转型升级之路。毕竟,在商业的长河中,活下来,并且活得好,远比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重要得多。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