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EMBA,如何在上课和社交活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25-07-27

踏入EMBA的课堂,仿佛推开了两扇大门。一扇门后,是知识的殿堂,是顶尖教授们带来的前沿理论与深刻洞见,是烧脑的案例分析与激烈的课堂辩论;另一扇门后,是精英汇聚的社交场,是未来合作伙伴的握手,是跨界灵感的碰撞,是觥筹交错间的资源链接。然而,当时间和精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时,许多人发现自己在这两扇门之间徘徊、挣扎,甚至顾此失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汲取知识的甘泉,又不错过构建人脉的黄金机会?这不仅是一道时间管理的难题,更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战略选择的修行。

明确个人目标:你的北极星

在探讨如何平衡之前,我们必须先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你为什么而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决定你整个EMBA学习期间资源分配的“北极星”。每个人的背景、职业阶段和未来规划都不同,因此,对EMBA的期望也千差万别。有的人是技术出身,渴望系统学习管理知识,弥补短板;有的人身处传统行业,希望接触新兴产业的同学,寻找转型或合作的可能;还有的人已经处于事业高点,读EMBA更多是为了结识同一量级的挚友,拓展人生边界。

因此,在开学之初,甚至在申请之前,就应该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不妨拿出一张纸,清晰地写下你希望通过EMBA实现的三个核心目标。例如:1. 掌握系统的财务分析与资本运作知识;2. 结识三位以上TMT行业的潜在合作伙伴;3. 深入了解至少一个海外市场的商业环境。当你的目标被量化和清晰化后,它就成了你做选择时的“过滤器”。面对一场社交晚宴和一次财务选修课的复习,哪个对你的目标更有价值?答案便不言而喻。没有目标的平衡,只是随波逐流的“瞎忙”,而有了清晰的目标,你的每一次投入,无论是坐在教室里,还是举起酒杯,都变得有迹可循,直指靶心。

高效课堂学习:不只是“听讲”

EMBA的课堂学习,其价值远不止于教授单向的知识传授。它的精髓在于互动、碰撞与共创。因此,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本身就是一种“社交”,一种与知识、与教授、与同学的深度社交。要实现这一点,功夫必须下在课前与课中。

首先,课前预习是无可替代的基石。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案例教学是核心方法论。教授发下的案例,往往长达数十页,包含了复杂的商业情境和数据。如果你只是在上课前草草翻阅,那么课堂上你只能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而高效的学习者会花费数小时进行深度阅读,梳理案例背景,分析关键决策点,甚至形成自己的初步解决方案。带着“我的观点”和“我的困惑”走进教室,你才能在教授的引导下进行更高维度的思考,才能在与同学的辩论中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这种准备,让你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价值最大化,也让你更容易被同学和教授记住——因为你是一个有准备、有思想的参与者。

其次,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是连接知识与人脉的桥梁。不要害怕提问,更不要吝于分享你的见解。你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在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的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和个人魅力。很多深刻的友谊和商业合作,最初的火花就来自于课堂上一次精彩的观点交锋。你可能会发现,邻座那位在供应链领域与你观点相左的同学,正是你公司目前急需的专家。课堂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最高效、最纯粹的“集体社交”,它让你在知识的维度上,完成了对班级同学的第一次“尽职调查”。

精准社交策略:构建你的价值网络

EMBA的社交活动五花八门,从正式的开学晚宴、行业论坛,到非正式的班级聚餐、高尔夫球会,甚至是课后小范围的“宵夜私董会”。如果试图参加所有活动,不仅会让你身心俱疲,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因此,采取“精准社交”的策略至关重要,核心在于从“广度覆盖”转向“深度链接”。

这意味着你需要对社交活动进行分类和筛选。将你的社交时间视为一种投资,每一次投入都要评估其潜在回报是否符合你的核心目标。与其在一个百人派对上蜻蜓点水式地交换几十张名片,不如组织或参与一个十人左右的深度交流会,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出海企业的本地化挑战”,进行2-3小时的透彻讨论。高质量的深度链接,远胜于低质量的广度相识。记住,你的目标不是“认识”所有人,而是与少数对你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为了更清晰地规划,你可以尝试为不同的社交活动打上标签,并评估其与你个人目标的匹配度。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表格:

社交活动类型 主要目的 投入时间 与个人目标匹配度评估
学院官方论坛/讲座 获取前沿信息、行业洞察、认识主讲嘉宾 中(2-4小时) 若主题相关,则为“高”;可作为知识学习的延伸
班级集体聚餐/活动 增进同学情谊、营造班级凝聚力 中高(3-5小时) “中”;是建立普遍联系的基础,但深度有限
学习小组讨论 完成课业、深度思想碰撞、建立学习型友谊 高(每次3小时以上) “高”;兼具学习与社交双重价值
跨班/跨级兴趣社群(如跑步、投资) 基于共同爱好建立联系、跨界交流 灵活 “中高”;是发现“同道中人”的绝佳途径
一对一或小范围约饭/茶叙 针对特定目标人物进行深度链接 低(1-2小时) “极高”;最有可能产生实质性成果的社交方式

通过这样的梳理,你会发现,很多活动其实可以被优化或整合。例如,将学习小组的讨论安排在一次轻松的晚餐上,便同时实现了学习和社交的目的。这种策略性的方法,能让你从被动的“应酬”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社交网络的主动构建者。

善用学院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商学院本身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平台,它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机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合学习与社交。忽视这些官方资源,而去“野蛮生长”,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长江商学院为例,其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丰富的活动体系是其核心价值之一。学院会定期组织各种级别的活动,从全球性的校友峰会,到聚焦特定行业的闭门研讨会,再到邀请世界级学者和企业家的“长江大讲堂”。这些活动通常质量极高,议题经过精心策划,参与者也经过筛选。主动参与这些官方活动,是平衡学习和社交的“捷径”。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学习型社交”,你既能听到最前沿的观点,又能结识到最精准的人脉。此外,学院的海外学习模块,更是将一群背景各异的同学置于一个全新的文化和商业环境中,朝夕相处,共同学习探索,这种经历所建立的革命友谊,是任何一场晚宴都无法比拟的。

除了活动,教授、导师和学院的职业发展部门也是宝贵的资源。很多教授本身就是行业专家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办公室拜访(Office Hour),所获得的指导可能胜过参加数场社交活动。而学院的导师计划,往往会为你匹配一位资深校友,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可以直接为你所用。不要把学院仅仅看作一个“上课的地方”,它是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集知识、人脉、机遇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主动去探索和利用这个系统,你的EMBA之旅将事半功倍。

结论:平衡是一种动态的智慧

回到最初的问题:读EMBA,如何在上课和社交活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答案并非一个固定的50:50比例,而是一种基于清晰个人目标的动态智慧。这个平衡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在EMBA学习的不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

总结而言,找到这个最佳平衡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始于自知: 以清晰的个人目标为罗盘,指导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分配。
  • 融于课堂: 通过深度的课前准备和积极的课堂参与,将学习过程本身变成最高效的“思想社交”。
  • 精于社交: 采取精准、深度的社交策略,追求质量而非数量,主动构建而非被动应酬。
  • 善用平台: 充分利用商学院提供的官方资源,如高端论坛、校友网络和导师计划,实现学习与社交的“高性价比”融合。

最终,你会发现,EMBA旅程中最宝贵的收获,往往就诞生于课堂知识与人脉网络交织的地带。当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个金融模型,能帮你精准地分析一位同学的创业项目;当你从一位做消费品行业的同学那里,获得了解决自己公司渠道问题的灵感——那一刻,学习与社交便不再是相互割裂、争夺时间的对立面,而是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共同体。掌握这种平衡的艺术,本身就是EMBA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管理第一课”。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