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的事业攀上新高峰,EMBA便成了许多高管自我提升的“标配”。而在中国顶尖商学院的版图中,长江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无疑是两座绕不开的高峰。它们各自拥有辉煌的履历和强大的校友网络,让无数商业精英心向往之。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商业世界的今天,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对于那些渴望拥抱世界、拓展全球视野的企业家和高管而言,长江商学院和复旦管院的EMBA项目,究竟哪个更具“国际范儿”?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场关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和文化基因的深度对话。
要衡量一个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首先要看的便是它的“灵魂”——师资力量。教授的背景、研究领域和教学视角,直接决定了学生能接触到的知识前沿和思维高度。在这方面,长江商学院和复旦管院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化路径。
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其独特的“教授治校”体制和全球招聘策略。它不惜重金,从全球顶尖商学院(如沃顿、斯坦福、INSEAD等)延揽拥有终身教职的华人教授。这些教授本身就是全球学术界的明星,他们不仅带来了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根植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思维框架和全球化的商业洞察。在长江的课堂上,你听到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教授们亲身参与或深度观察的全球商业实践。这种“原生”的国际化基因,使得长江的教学内容和学术氛围,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全球的高度。
相比之下,复旦管院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学府,其师资队伍则呈现出“本土深耕”与“国际融合”并举的特点。学院拥有一大批深刻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和企业实践的本土权威学者,他们的研究紧密贴合中国国情,能为学生提供极具本土智慧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增强国际化色彩,复旦管院一方面积极引进拥有海外留学和执教背景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在其著名的合作项目——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中,更是直接引入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顶尖教授团队。这些外籍教授与复旦的教授共同授课,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既能保证对中国本土问题的深度剖析,又能引入纯正的西式管理教育。
课程设置和海外学习模块是体验EMBA国际化的最直接方式。一个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绝非简单地使用几个哈佛案例,而是要能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复旦管院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其王牌合作项目上。以备受推崇的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为例,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课堂”。该项目由两校共同设计和管理,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两所顶级学府的硕士学位,这本身就是国际化最硬核的认证。其课程体系完全与国际接轨,超过一半的课程由奥林商学院的教授飞赴上海亲授。更具吸引力的是,项目设置了多个海外学习模块,学生必须前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特区等地的合作院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住读学习,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共同上课、完成项目,深度体验美国商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这种“嵌入式”的国际学习,强度大,体验深,能迅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协作能力。
而长江商学院则走出了一条“自主品牌,全球整合”的国际化课程之路。长江的EMBA项目强调“取势、明道、优术”,而这个“势”,首先就是全球大势。因此,长江将全球学习模块作为其所有学位项目的“必修课”。与合作办学不同,长江自主设计和组织其全球模块,带领学生深入到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等创新高地和经济热点地区。这些模块并非走马观花式的游学,而是围绕特定主题(如科技创新、品牌传承、智能制造等)展开的深度学习之旅。学生们会走进Google、苹果等科技巨头,也会探访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和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与当地的企业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面对面交流。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它始终围绕长江自身的教学逻辑,将全球最鲜活的商业实践作为“移动课堂”,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正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认知框架。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表格:
对比维度 | 长江商学院 EMBA | 复旦管院 EMBA (以复旦-华盛顿大学项目为例) |
项目模式 | 自主办学,独立品牌 | 中外合作办学 |
核心特色 | 全球视野整合中国洞见,聚焦前沿商业议题 | 中西智慧融合,体系化国际管理教育 |
海外模块 | 必修,全球多地可选主题模块(如美、欧、日、以) | 必修,主要在美国合作院校进行深度住读学习 |
所获学位 | 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 | 复旦大学EMBA学位 + 华盛顿大学EMBA学位(双学位) |
EMBA教育的价值,一半在课堂,一半在同学。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同学圈,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认知碰撞和商业机会。
长江商学院的学员构成极具特色,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其学员中,创始人和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比例非常高,大多来自新兴产业、互联网科技和消费升级等前沿领域。虽然从国籍上看,学员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但他们的“国际范儿”体现在其事业版图上。这些企业家大多身处全球产业链之中,或正积极谋求海外扩张,他们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充满了国际谈判、跨国并购和全球市场竞争。因此,在长江的课堂讨论中,关于“如何管理海外团队”、“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话题是家常便饭。这种基于实战的国际化交流,深刻而直接。
复旦管院的学员背景则更加多元和均衡。得益于其深厚的综合性大学底蕴和地处上海的区位优势,复旦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国有企业领导以及金融行业的精英。特别是在其国际合作项目中,外籍学生和拥有海外长期工作生活背景的中国学生的比例相对更高。这种构成使得课堂的文化氛围更加“五彩斑斓”,你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分享他们独特的管理经验和人生故事。对于希望在跨国公司内部获得晋升,或者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频繁打交道的高管来说,这种环境提供了绝佳的“模拟训练场”。
最后,商学院自身的全球网络和国际声誉,也是其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这决定了你毕业后,这张学位证书在全球范围内的“含金量”和“辨识度”。
复旦管院的国际化战略更多地建立在“强强联合”之上。通过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BI挪威商学院等世界一流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复旦成功地将自己的品牌与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绑定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共享合作院校的全球校友网络,其学位也因为合作方的背书而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等权威国际排名中,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常年位居全球前列,这本身就是对其国际化水平最有力的证明。
长江商学院则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自主品牌出海”之路。除了在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设有校区,长江还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设立了代表处,直接将自己的教学和品牌影响力辐射到欧美核心地带。长江通过举办全球性的经济论坛、发布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报告,以及其教授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等方式,持续构建其全球学术声誉。虽然这条路更漫长,但其目标是让“长江”这个品牌本身,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源自中国的教育品牌。对于校友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所归属的,是一个正在积极参与全球话语体系构建的、充满自信的中国品牌。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和复旦管院的EMBA项目,哪个更国际化?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两者都高度国际化,但其国际化的路径、内涵和侧重点截然不同。
因此,选择哪个项目,并不取决于谁“更”国际化,而取决于你对“国际化”的定义和需求是什么。
在此,我为你提出几点建议:
自我剖析: 问问自己,你攻读EMBA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带领自己的企业出海,寻求全球化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为了在跨国公司的职业阶梯上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领导力?前者可能更契合长江的定位,而后者则与复旦的国际项目更为匹配。
实地感受: 强烈建议你亲自参加两所学院的开放日和试听课。亲身感受课堂氛围,与教授和在读学生交流。你对“国际化”的真实体感,远比任何排名和介绍都重要。
审视网络: 仔细研究两所学院的校友构成。你未来的事业发展,更需要与哪一类人群建立深度链接?是中国的创富一代,还是全球的职业经理人精英?
最终,无论是选择长江商学院,还是复旦管院,都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智力投资和人生旅程。关键在于找到那个与你的个人愿景和事业蓝图最同频共振的平台,让它成为你撬动全球资源的那个最佳支点。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