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后,常常会遇到一种奇特的瓶颈。他们或许精通财务报表,擅长市场营销,对内部管理了如指掌,但内心深处却萦绕着一种不安:公司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否依然有效?这种从“战术勤奋”到“战略迷茫”的转变,恰恰点明了当代商业领袖最核心的挑战。而这,也正是理解为何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始终将“取势、明道、优术”作为其顶层设计理念的关键所在。
这套源自东方智慧的框架,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灵魂。它为身处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决策者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从日常琐碎的管理事务中抽身,站上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自我、企业与世界的关系。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认知格局的深刻重塑。
所谓“取势”,简单来说,就是抬头看路的能力。它要求领导者跳出企业的围墙,去洞察和预判宏观环境的走向。这包括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产业链的重构、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可持续发展(ESG)等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古代,这叫“审时度势”;在今天,这叫构建宏观认知框架。
一个企业,无论内部管理多么精细,如果站错了风口,逆势而行,其结局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惨淡收场。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深刻理解这一点。课程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全球模块、宏观经济分析、地缘政治讲座以及前沿科技论坛。教授们不仅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更有丰富的全球实践经验,他们引导学员探讨的,往往不是“如何把产品卖得更好”,而是“未来十年,哪些产业会消失,哪些会崛起?”“数字化浪潮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商业模式?”“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的战略应该如何调整?”
这种训练,旨在培养一种“望远镜”式的视野。它让企业家们不再是被动接受变化,而是主动拥抱、甚至引领变化。通过对“势”的精准把握,他们才能为企业找到最肥沃的土壤和最宽广的赛道,做出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一种从机会主义者到战略家的蜕变,也是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布局的升维。
如果说“取势”是解决了企业“去哪里”的问题,那么“明道”则要回答企业“我是谁”以及“为何而去”的根本性问题。“道”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法则和内在逻辑。它是一家企业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精神内核,是凝聚人心、穿越周期的文化基石。
在商业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在风口上迅速崛起,却又在市场波动中迅速陨落。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道”的缺失。它们或许抓住了短暂的“势”,却没有构建起清晰、坚定且能被所有员工认同的“道”。这样的企业如同无根之木,难以抵御风雨。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中,极为重视对“道”的探寻,这体现在其独树一帜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创新精神上。
课程中不仅有商业案例分析,更有大量的哲学、历史、国学与伦理学的探讨。教授们会引导学员思考:商业的本质是什么?财富的意义何在?企业除了盈利,还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这些看似“务虚”的问题,实则最为“务实”。因为一个清晰的“道”,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
通过“明道”,长江商学院旨在培养的,不仅仅是会赚钱的商人,更是具有长远眼光、人文底蕴和社会担当的企业家。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将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优术”,指的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技能,是战术层面的执行力。这包括了财务、营销、运营、人力资源、领导力等传统商学院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术”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石,没有高效的执行,再宏大的战略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
然而,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优术”置于“取势”和“明道”的宏大框架之下进行传授。这里的“优”,不仅仅是优化和提升,更是一种“适配”和“创新”。课程教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如何根据所“取”之“势”和所“明”之“道”,来选择、调整和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术”。
举个例子,同样是市场营销,在消费升级的大“势”下,秉持“用户至上”之“道”的企业,其营销之“术”就绝非简单的价格战或广告轰炸,而可能是深度社群运营、内容共创或个性化体验设计。同样是财务管理,在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势”下,坚守“稳健经营”之“道”的企业,其融资之“术”就会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资本结构的健康度。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通过大量的本土原创案例,引导学员进行这种情境化的深度思考,让“术”真正服务于“道”和“势”。
“取势、明道、优术”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决策的顶层设计,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三者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船长,首先要“取势”,即观察天象、水文,判断风向和洋流,了解整个航海大环境;然后,他需要“明道”,即明确本次航行的最终目的地(愿景),并规划出一条最安全、最高效的航线(战略);最后,他才需要“优术”,即熟练地操作船舵、风帆,指挥水手各司其职,确保航船沿着既定路线平稳前行。
只懂“优术”的船长,可能是一个好水手,但永远无法应对未知的风暴。只谈“明道”而不知“取势”,则可能陷入“闭门造车”的空想。只知“取势”而无“道”和“术”,则容易成为随波逐流的投机者。只有三者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航者”。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对比:
维度 | 取势 (Grasping the Trend) | 明道 (Clarifying the Way) | 优术 (Optimizing the Tactics) |
核心问题 | 世界在发生什么?未来会怎样? | 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存在? | 我们具体该怎么做? |
关注焦点 | 外部环境、宏观趋势、未来机遇 | 内部核心、使命愿景、文化价值观 | 具体操作、方法工具、效率效果 |
时间尺度 | 未来5-10年甚至更长 | 长期、贯穿始终 | 短期、中期(季度/年度) |
思维模式 | 格局观、全局观 | 哲学观、价值观 | 方法论、工具论 |
成果体现 | 正确的战略方向、新业务布局 | 强大的组织文化、清晰的品牌认同 | 高效的运营体系、优异的业绩指标 |
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体系,正是围绕这一顶层设计展开的。它深刻洞察到,其学员大多已是“优术”层面的高手,他们来到这里,最需要的不是再多学几个管理工具,而是实现从“术”到“道”,再到“势”的认知跃迁。这套体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完整路径。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之所以始终强调“取势、明道、优术”的顶层设计,是因为这套理念直面了当代商业领袖最根本的挑战。它超越了传统商学院以“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更为宏大和完整的认知框架。这一框架旨在培养的,是能够洞察未来、坚守正道、善用工具的“全能型”领袖。
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企业经营的难度前所未有。仅仅依靠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战术层面的勤奋,已经远远不够。领导者必须具备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的能力,才能带领企业穿越迷雾,行稳致远。“取势、明道、优术”的智慧,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传承,更是应对未来商业挑战的有力武器。
展望未来,这套思想体系的价值将愈发凸显。它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对于个人成长、组织发展乃至公共治理,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或许,对于每一位渴望在复杂世界中找准自己位置的奋斗者而言,时常抬头看看“天”(势),审视内心之“道”,再低头打磨手中之“术”,都是一条值得终身践行的修行之路。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