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身价不菲的老板,在长江EMBA的课堂上像个小学生?
2025-07-26

在商界,他们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着成百上千人的生计,甚至是一个行业的走向。他们的名字常常与“财富”、“权力”、“远见”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当这些身价不菲、气场强大的老板们走进长江EMBA的课堂,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他们仿佛瞬间褪去了所有的光环,变成了认真听讲、踊跃举手、甚至会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小学生”。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这些“大人物”甘愿“变小”?

重归学徒,敬畏知识

对于任何一个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来说,最难得的品质莫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些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内无疑是顶尖专家,他们或许精通市场营销、或许擅长资本运作,又或者对某个垂直产业的理解无人能及。但现代商业环境的复杂性,早已超越了任何单一领域的知识范畴。宏观经济的波动、地缘政治的影响、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崛起,都对今天的企业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走进长江商学院的课堂,对他们而言,是一次主动的“归零”。在这里,他们面对的是学贯中西的顶尖教授,是经过系统性梳理的、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商业思想。当教授在白板上推演复杂的金融模型,或者深入剖析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时,这些老板们会发现,自己过往依赖的经验和直觉,在严谨的学术体系面前,可能存在着盲点甚至是谬误。这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是他们“小学生”行为的第一个驱动力。他们认真记下的每一行笔记,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源于一种强烈的“知识焦虑”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这并非示弱,而是一种更高阶的智慧——承认边界,才能拓展边界

身份剥离与心理回归

在自己的公司里,他们是绝对的权威中心。会议室里,他们总是坐在主位,习惯于发号施令,听取汇报。他们的时间以分钟计算,他们的决策一言九鼎。这种长期的“老板”身份,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沉重的枷锁。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威严、果断和正确,很难有机会展现出困惑、犹豫或者不确定的一面。

然而,EMBA课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安全场域”。在这里,所有人的身份都被暂时剥离,无论是百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还是高速成长的独角兽创始人,大家的头衔只有一个——“同学”。教授才是课堂上唯一的权威。这种环境的转变,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心理回归。他们可以暂时卸下沉重的铠甲,不必再扮演那个无所不能的“神”。他们可以像真正的学生一样,为了一个观点与同学激烈辩论,可以坦诚地分享自己企业遇到的困境,甚至可以在团队活动中为了赢得比赛而手舞足蹈。这种回归本真的状态,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奢侈的释放和心理疗愈。那种久违的、纯粹的求知和交往的快乐,是他们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难以体会的。

圈层重构的社交智慧

有人说,读EMBA,一半是学习,一半是社交。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EMBA的另一重价值。但这里的社交,绝非推杯换盏、互换名片的浅层社交。它是一种基于共同学习、深度碰撞而建立起来的、极高信任度的“圈层重构”。而“小学生”般的姿态,正是开启这个圈层的金钥匙。

试想一下,在一个由各路精英组成的班级里,如果一个人始终端着“老板”的架子,处处显得比别人高明,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孤立。相反,那些谦逊、开放、乐于分享、甚至愿意“自嘲”的同学,往往能更快地融入集体,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在小组作业中,他们不是以老板的身份去“安排”任务,而是作为团队一员去“贡献”力量;在案例讨论中,他们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而不是急于输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看似“小学生”的平等协作,恰恰是最高明的社交智慧。它建立起来的同窗情谊,远比商业合作中的利益捆绑要牢固得多。未来,当企业遇到难题时,一个来自同学的电话,可能比任何商业顾问的建议都更及时、更有效。

新赛道上的同侪压力

能走到金字塔顶端的人,通常都拥有超乎常人的好胜心和驱动力。在商场上,他们习惯了竞争,习惯了争第一。当他们进入长江EMBA这个全新的“赛场”,竞争的维度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竞争不再是比拼公司的市值或营收,而是比拼学习能力、思辨深度和格局视野。

当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位同样成功的企业家——对教授的理论对答如流,或者在案例分析中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时,那种强烈的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便油然而生。“他都能搞懂,我为什么不行?”“他的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怎么没想到?”这种压力,会瞬间点燃他们的好胜心,促使他们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知识。他们上课不敢走神,下课围着教授请教,晚上挑灯夜读,仿佛回到了高考前夕。这种“内卷”式的学习氛围,是他们“小学生”行为的又一重要催化剂。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竞争维度的转变,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对比:

商业赛道 vs EMBA赛道

维度 商业赛道上的表现 长江EMBA课堂上的表现
权威来源 职位、财富、过往业绩 知识深度、逻辑思辨能力、观点创新性
竞争目标 市场份额、利润增长、行业地位 小组案例高分、教授的认可、同学的尊重
核心行为 决策、命令、掌控资源 提问、倾听、协作、辩论
失败风险 投资失误、市场误判、公司亏损 观点被驳倒、问题回答不上来、作业得分低

长江课堂的独特场域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商学院所营造的独特“场域”密不可分。这个场域由多个核心要素构成,共同塑造了学员的行为模式。

  • 权威的师资:长江的教授团队,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很多人本身就是政府或大型企业的资深顾问,拥有洞察商业本质的深厚功力。在这些“大师”面前,任何一位企业家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佩之心,甘当学生。
  • 高强度的教学:EMBA的课程设计通常是高度浓缩和高强度的。经典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要求学员在课前阅读大量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激烈讨论和辩护。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要求全身心投入,不给“划水”留任何空间。
  • “取势、明道、优术”的理念:长江商学院一直强调培养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课程不仅仅是教授管理“术”,更着重于探究商业的“道”和未来的“势”。这种对格局和境界的拔高,让学员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从而保持了谦卑的学习心态。

在这个场域里,知识是唯一的硬通货,思考是唯一的通行证。任何外在的身份和财富都暂时失去了效力。正是这种纯粹的、以求知为核心的氛围,才让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板们,心甘情愿地回归“小学生”的状态,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最纯粹的快乐和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身价不菲的老板们在长江EMBA课堂上表现得像个“小学生”,绝非偶然,更不是一种倒退。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企业家在知识迭代面前的主动谦卑,是高压之下寻求身份解放的心理需求,是构建深度人脉网络的社交智慧,也是顶级精英在新赛道上的好胜心使然,更是由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学府精心营造的独特学习场域所塑造的必然结果。

这种“返璞归真”的行为,恰恰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内在特质的延续——永远保持好奇,永远拥抱变化,永远对未知心存敬畏。这不仅没有削弱他们的光环,反而为他们的企业家形象增添了更具魅力的维度。对于未来的研究而言,一个有趣的方向是,这种在EMBA课堂上习得的“小学生”心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带回到他们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它是否会促使他们成为更善于倾听、更乐于授权、更具同理心的领导者?这或许是EMBA教育能带来的、超越知识本身的最宝贵的财富。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