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EMBA课堂:教授的“提问”技巧是如何引导学员思维方向的?
2025-07-26

走进EMBA的课堂,你可能会期待一场知识的盛宴——资深教授们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学员们则奋笔疾书,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然而,真正的EMBA课堂,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里,你很快会发现,主角并非教授口若悬河的“讲授”,而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提问”。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案例的表象,又如同一根根引线,将学员们的思维引向更深邃、更广阔的商业腹地。这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一场由提问精心编排的思维舞蹈,其最终目的,是重塑学员的思考模式,而非仅仅填充他们的知识库。

探寻“为什么”的深层逻辑

在EMBA课堂上,教授提问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引导学员从关注“是什么”(What)转向探究“为什么”(Why)。对于一群早已在商场上身经百战的企业高管而言,“是什么”层面的事实和信息,他们或已了然于胸,或能轻易获取。单纯复述案例事实,无异于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授的提问艺术,首先体现在对问题深度的挖掘上。

例如,面对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教授很少会问:“这家公司在去年采取了哪些营销策略?”这样的问题只能换来事实的陈列。相反,他们会这样提问:“你认为,这家公司为什么会在众多选择中,最终敲定了这项特定的营销策略?它背后反映了管理层对市场、对自身资源的何种判断?”这个问题瞬间将学员的思维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决策分析者。他们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去推演、去共情,去理解决策背后的复杂动因、权衡取舍以及潜在的风险。这种对“为什么”的持续追问,迫使学员穿透现象的迷雾,去触碰商业决策的本质逻辑。

搭建结构化的思考脚手架

如果说探寻“为什么”是纵向的深度挖掘,那么教授的另一项提问技巧,则是在横向上为学员搭建一个结构化的思考“脚手架”。优秀的提问者,从不会抛出孤立、随机的问题。他们的提问序列,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课堂的讨论,就像是在这个脚手架上有序地添砖加瓦,最终构建起一座坚实的思维大厦。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这种“脚手架式”提问尤为常见。教授可能会从一个宏观问题开始,比如:“各位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我们所讨论行业的影响?”这个问题为整个案例讨论设定了背景和基调。接着,问题会逐步聚焦到中观层面:“在这个大背景下,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它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最后,问题会精准地落到微观的案例企业上:“那么,作为案例的主角,这家公司应该如何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找到破局点?请给出三个具体的、可执行的建议。

这一系列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资源,再到最终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学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运用了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经典管理工具。教授并非直接讲授这些理论,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员在实践中“用”出来。这种内化于心的学习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概念要深刻得多,也更能培养学员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考能力。

提问技巧的分类与应用

为了更清晰地解构教授的提问艺术,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引导作用。

提问类型 核心目的 课堂应用示例
澄清式提问 (Clarifying Questions) 确保理解一致,挖掘发言深层含义 “你刚才提到‘渠道创新’,能具体解释一下你指的创新是什么吗?和传统的渠道有何不同?”
探究式提问 (Probing Questions) 挑战假设,追问证据和理由 “你认为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支撑你这个判断的关键数据或事实是什么?”
关联式提问 (Connecting Questions) 建立不同观点、不同经验间的联系 “王总的观点很有趣。李总,你来自完全不同的行业,你觉得这个逻辑在你们行业也适用吗?为什么?”
假设式提问 (Hypothetical Questions) 拓展思维边界,思考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时间快进五年,出现了一种颠覆性技术,你认为这家公司今天的战略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挑战式提问 (Challenging Questions) 打破思维定势,促使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你过去的成功经验确实很宝贵,但有没有可能,正是这些经验让你对新的市场变化视而不见?”

编织集体智慧的网络

EMBA课堂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的智慧,更在于学员群体的集体智慧。这群平均拥有十几年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和高管,本身就是一座座移动的商业案例库。教授的提问,如同一个高超的织网者,将这些散落的智慧明珠,编织成一张璀璨的集体智慧之网

教授很少会让一个问题在一个学员那里终结。当一位学员发言后,教授的下一个问题往往会抛向另一位学员:“对于刚才刘同学的观点,张总你怎么看?你是否同意?你的企业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两难困境?” 这种提问方式,瞬间激活了整个课堂的互动。它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每个人的经验和观点都值得被倾听、被探讨、被挑战。学员们从单纯地与教授互动,转变为彼此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视角相互激荡,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让问题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挑战舒适区的“冒犯性”提问

最后,也是最考验教授功力的一类提问,是那些敢于挑战学员舒适区的“冒犯性”提问。EMBA学员大多是成功人士,他们过往的成功经验很容易形成坚固的思维定势。如果教学仅仅是迎合和肯定这些经验,那么教育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真正优秀的教授,敢于用问题温柔而坚定地“冒犯”学员。

这种“冒犯”并非人身攻击,而是对思维惰性的直接挑战。比如,当一位学员分享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功案例时,教授可能会问:“非常精彩的分享。但我们换个角度看,你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当时特定的市场红利,又有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你那套可复制的管理方法?如果今天让你在非洲市场重来一次,你觉得成功的概率还有多大?”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学员一时语塞,甚至感到些许不快,但它却像一面镜子,迫使学员重新审视自己成功的归因,区分哪些是能力,哪些是运气;哪些是普适的规律,哪些是特定的情境产物。这种“认知失调”正是成长的开始,它帮助这些身居高位的领导者保持谦逊与警醒,培养在不确定环境中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结语:提问,不止于课堂

总而言之,EMBA课堂上教授的提问技巧,是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它远非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引导思维、重塑认知的核心引擎。通过这套技巧,教授们实现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转化:

  • 从事实到洞察: 引导学员超越表面信息,探寻商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动机。
  • 从零散到系统: 通过结构化的提问序列,帮助学员建立分析复杂商业问题的思维框架。
  • 从个体到集体: 激活学员间的互动与思想碰撞,将个人经验升华为集体智慧。
  • 从舒适到突破: 运用挑战性提问,打破学员的思维定势,激发批判性反思与认知升级。

这篇文章的初衷,正是为了解构这一看似寻常却蕴含深意的教学行为。其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现代管理教育的精髓——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答案,而是点燃学员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火焰。教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思维的引导者和催化者。

对于每一位走进EMBA课堂的学员,乃至所有渴望提升思维能力的管理者而言,或许最大的收获并非记住了多少理论模型,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教授的提问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学会向自己提问,向团队提问,向现状提问——这或许才是EMBA教育能赋予学员的最宝贵的、可以带出课堂并受益终身的财富。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