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江商学院的课堂,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高手过招”。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在各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烈的个人光环。然而,当教授微笑着宣布“本次案例分析,请以小组形式完成”时,教室里瞬间弥漫开一种复杂的气氛——既有对强强联合的期待,也有一丝对未知队友的隐忧。毕竟,商场上的成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学术合作中的默契。正是在这一次次高强度、高压力的“小组作业”熔炉中,我逐渐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学会了如何快速识别出那些能带你冲锋陷阵的“神队友”,以及那些让你有心无力的“猪队友”。
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份作业,更是提前预演了未来商业世界中无数次的团队协作。在长江商学院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识别并与正确的人同行,其重要性远超项目本身。
小组作业的第一次会议,往往是整个项目的“风向标”。在这个阶段,任务细节尚未展开,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也无从考证,但态度,这个最基本却也最关键的特质,会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神队友和猪队友的分野,从这里便已悄然开始。
神队友通常表现出极高的参与感和尊重。他们会准时出现,甚至提前到达,并已对作业要求进行了初步思考。在讨论中,他们会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会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他们会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比如“这个思路很好,我们如何将它落地?”或者“为了更好地分工,我们先一起明确一下最终目标和交付标准吧?”。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我们如何一起把事情做好”,展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开放和协作的姿态。这种态度能迅速建立团队的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让每个人都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为后续的高效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猪队友的信号也同样明显。他们可能会迟到,并对此毫无歉意;或者在讨论中频繁看手机,心不在焉。更糟糕的是,他们要么是“话题终结者”,对任何提议都报以“这太难了”、“不可能实现”的负面论调;要么是“意见领袖癌”晚期,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还有一种隐形的猪队友,他们全程沉默,不发表任何观点,让你完全无法判断其立场和能力,成为团队中的“信息黑洞”。他们的核心态度是利己的、封闭的,缺乏对团队目标和他人时间的尊重。
如果说初次会议是“态度秀”,那么任务执行阶段就是“能力场”。在这里,每个人都需要拿出真本事,为团队贡献实实在在的价值。长江的案例分析往往涉及战略、财务、市场等多个维度,对专业能力和执行力是极大的考验。
神队友在这一环节的核心特质是可靠和专业。他们一旦认领了任务,便会像一个精密的“任务处理器”一样开始运转。他们不仅会按时、甚至提前交付自己负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交付物的质量往往超出预期。比如,负责数据分析的同学,不仅给出了数据结果,还附上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和洞察;负责撰写报告的同学,不仅逻辑清晰、文笔流畅,甚至连格式和排版都无可挑剔。他们拥有强大的*“Owner精神”*,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当作自己的作品来打磨,并且会主动考虑自己的工作如何与他人衔接,确保整个项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的拼凑。
猪队友的执行力则是一场“灾难”。最常见的是“拖延症患者”,总是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才匆忙交差,质量堪忧,给后续整合的同学留下一个巨大的“坑”。还有一种是“差不多先生”,工作粗糙,细节错误百出,需要别人花费大量时间去修改和补救。更令人头疼的是“甩手掌柜”,认领任务后便人间蒸发,直到你反复催促,才敷衍了事地丢给你一些从网上复制粘贴的内容。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对团队契约的背叛,极大地消耗了团队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在这里,我很喜欢引用管理学中经典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Belbin Team Roles)。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不同角色的平衡。神队友往往能清晰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是出谋划策的“创新者(Plant)”,还是推动执行的“执行者(Implementer)”。而猪队友,则往往是游离于所有积极角色之外的存在。
贝尔宾角色 | 神队友的表现 | 猪队友的警示信号 |
协调者 (Co-ordinator) | 目标明确,善于授权,能促进决策,发掘并利用团队成员的优点。 | 控制欲强,爱发号施令却不干活,或完全放任自流,导致团队混乱。 |
执行者 (Implementer) | 纪律性强,可靠高效,能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按时交付高质量成果。 | 缺乏灵活性,抵触新想法;或者承诺满满,行动为零,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 |
完成者 (Completer Finisher) | 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善于发现错误和遗漏,是项目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 过度焦虑,在不重要的细节上吹毛求疵,影响整体进度;或对质量毫无要求,敷衍了事。 |
创新者 (Plant) | 富有创造力,能提出突破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为团队带来新思路。 | 想法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且不善于沟通,难以让别人理解;或完全没有想法,坐等他人安排。 |
EMBA的小组作业,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沟通与协作贯穿始终。当背景各异、个性鲜明的精英们聚在一起,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此时,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和情商(EQ),就成了决定团队氛围是和谐还是紧张的关键因素。
神队友是天生的“粘合剂”。他们懂得如何进行建设性沟通。在表达不同意见时,他们会先肯定对方发言中的可取之处,然后用“我有一个不同的角度,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下”这样的句式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对事不对人。当团队出现分歧甚至争执时,他们能站出来扮演“灭火器”和“润滑剂”的角色,引导大家回归理性讨论,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对抗。他们也乐于分享信息,主动同步自己的工作进展,确保团队信息对称。正如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其关于情商的论述中提到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这些能力在神队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猪队友则是“麻烦制造者”。他们的沟通方式往往是破坏性的。一种是“杠精”,无论你说什么,他总能找到角度来反驳,为反对而反对。另一种是“传声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在小群里抱怨、散播负面情绪,侵蚀团队的信任基础。还有一种是“沟通黑洞”,对群消息已读不回,重要问题避而不答,让需要与他协作的队友急得团团转。他们的低情商行为,不仅降低了沟通效率,更严重的是会破坏团队凝聚力,让整个协作过程变成一种内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句诗很美,但在小组作业的“死线(Deadline)”面前,往往是“行到水穷处,大家一起哭”。项目后期,时间紧、任务重,意外情况频发,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担当和责任感的最佳时机。
神队友在压力面前,展现出的是一种沉稳和担当。当项目遇到瓶颈,比如数据模型跑不通,或者核心论点被挑战时,他们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相互指责。相反,他们会说:“别急,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他们愿意承担超出自己分工的责任,主动站出来解决难题。如果团队犯了错,他们会坦然地承认“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并立刻投入到补救工作中。这种在逆境中表现出的韧性和担当,是团队能够转危为安的定海神针,也是未来领袖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也常说,真正的领导力,恰恰是在不确定性和压力下如何带领团队找到出路。
猪队友在压力下则会原形毕露。他们是“甩锅侠”和“失踪者”。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撇清关系:“这部分不是我负责的。”或者开始指责他人:“我早就说过这样不行。”更有甚者,在项目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会选择“战略性失联”,电话不接,信息不回,把烂摊子丢给剩下的队友。这种行为极度自私,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在他们眼中,个人利益永远凌驾于团队目标之上。
回顾在长江商学院的那些小组作业,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场生动的管理实践课。我学会了不仅仅是埋头完成自己的任务,更要抬头观察和理解团队的动态。通过“初次交锋看态度”、“任务执行看能力”、“沟通协作看情商”以及“压力之下看担当”这四个维度,我基本可以准确地描绘出一个团队成员的画像,识别出谁是值得信赖的“神队友”,谁是需要警惕或管理的“猪队友”。
这个识别过程,其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给人贴上标签,而是为了更高效地构建和管理团队。识别出神队友,意味着你要主动靠近、深度合作、互相成就;识别出猪队友,则需要你采取不同的策略,或是明确规则、加强管理、设定清晰的底线,或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果断止损。这些在校园里学到的“识人术”,在毕业后进入更加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未来的商业竞争,早已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而是生态与生态、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快速组建一支高绩效团队,并成为其中值得信赖的一员,是我们每个管理者的核心课题。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就藏在那些年,我们一起在长江商学院熬夜赶过的小组作业里。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