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卖掉一套房去读EMBA,这是我的十年复盘
2025-07-26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我从书柜深处再次翻出那本厚重的长江商学院EMBA毕业纪念册,指尖拂过一张张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笑脸时,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2014年的那个夏天。那是一个充满了焦虑、期待与决绝的季节。为了获得那张通往新世界的入场券,我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决定——卖掉了我在市区的一套房产。周围的朋友、家人,无不用一种“你疯了”的眼神看着我。用一套稳稳升值的房子,去换一个前途未卜的学位,这笔账,在任何人看来都算不过来。然而,站在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复盘这笔“人生最大胆的投资”时,心中却充满了平静与笃定。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历和财富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认知、圈层与自我重塑的深刻旅程。

最初的抉择:一场人生的豪赌

做出卖房的决定,并非一时头脑发热。那时的我,正处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关键瓶颈期。作为一家中型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我凭借技术能力一路晋升,但越往上走,越发现自己的天花板。我能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却对公司的战略布局、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知之甚少。每次参加高层会议,当CEO和CFO讨论着PE、VC、EBITDA这些“天书”时,我都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我渴望突破,渴望能站在更高维度去理解商业的全貌,而不仅仅是做一个被动的执行者。

摆在我面前的路有几条:跳槽去更大的平台、内部转岗、或者彻底停下来去学习。我选择了最艰难,也是我认为最彻底的一条路——去读EMBA。在众多商学院中,我将目光锁定在了以“取势、明道、优术”为校训的长江商学院。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赫赫有名的教授天团和强大的校友网络,更是它强调的全球视野和对中国本土商业实践的深刻洞察。然而,高昂的学费如同一座大山。对于一个依靠薪水和年终奖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这笔钱足以掏空我所有的现金流。于是,那个疯狂的念头开始萌生:用不动产,换一个撬动未来的支点。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未来的可能性,赌的是对自我投资的坚定信念

课堂的震荡:不只是知识的灌输

踏入长江商学院的课堂,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认知上的降维打击”。这里的学习,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上课”。每一门课程,无论是李海涛教授的金融学,还是滕斌圣教授的战略管理,都以大量的真实商业案例为基础。我们不再是坐在台下被动接收信息的学生,而是被推上舞台中央的决策者。在课堂上,我们激烈地辩论,分析着一个个巨头企业的成败得失,复盘着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商业战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线性的、单点的技术思维模式。

更重要的是与同学的碰撞。我的同桌,可能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我后排的同学,或许是掌管着数十亿基金的投资人。他们的发言,往往是从我从未想象过的角度切入。记得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新零售项目时,我还在纠结于技术实现路径,一位做消费品投资的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技术再牛,如果不能解决用户‘逛’的愉悦感和‘买’的冲动,那就是零。”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我开始明白,商业的本质是关于人性的洞察和价值的交换,技术只是实现这一切的工具,而非目的。这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顶级大脑的思维激荡,其价值远超任何一本教科书。

人脉的价值:从“关系”到“链接”

在读EMBA之前,我对“人脉”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功利的层面,以为就是交换名片,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两年的学习和十年的沉淀,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人脉不是浅层的“关系”(Guanxi),而是深度的“链接”(Connection)。这种链接,建立在共同学习、共同奋斗、彼此深度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我们曾为了一个项目报告,在深夜的酒店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也曾在戈壁挑战赛上,互相搀扶着走过漫漫黄沙。这种“同窗”情谊,远比商业酒会上的觥筹交错要来得坚实和纯粹。毕业后的十年里,这个网络持续地为我创造着价值。当我创业初期遇到融资困难时,是一位师兄帮我引荐了顶级的投资机构;当我的公司面临供应链危机时,一个电话打给一位从事制造业的同学,他动用自己的资源帮我解了燃眉之急。这种帮助,是基于信任,不求回报的。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种价值,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维度 读EMBA前的预期 十年后的实际收获
人脉广度 认识一些各行各业的“大咖” 构建了一个覆盖全产业链、可随时调用的“外脑”和资源库
人脉深度 商业互助,利益交换 成为可以探讨人生困惑、事业瓶颈的挚友和终身导师
链接效率 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破冰、建立信任 基于“长江校友”的身份,信任成本极低,沟通效率极高
价值形态 有形的商业机会 无形的认知提升、信息差和精神支持

认知的跃迁:人生格局的重塑

如果说知识和人脉是EMBA带来的“术”和“器”,那么认知维度的提升和人生格局的重塑,则是它赋予我的“道”。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以量化的收获。在长江,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对商业的影响。教授们会带着我们分析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决策,解读国家的产业政策,探讨科技浪潮的下一个方向。这让我学会了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望远镜”看未来,而不是用“显微镜”看眼前。

这种宏观视野彻底改变了我的决策逻辑。在后续的创业过程中,我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而是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产业链的上下游、分析宏观政策的走向、判断资本市场的冷暖。这让我避开了很多“风口”上的陷阱,也让我在行业低谷时,依然能保持战略定力。更重要的是,我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而焦虑。我明白,人生和事业都是一场长跑,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正确的赛道上,以及你是否有持续学习和迭代的能力。这种从容和笃定,是卖掉一套房子永远换不来的精神财富。

十年复盘:算一笔人生的总账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卖掉一套房去读EMBA,到底值不值?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算一笔账。当年我卖掉的那套房,如果持有到今天,价值大约翻了4倍。而我这十年间,通过职业转换和成功创业所获得的收益,早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但这其实是最肤浅的比较。因为如果没有EMBA带来的认知升级和资源链接,我大概率还在原来的岗位上,为下一次晋升而苦恼,根本不可能有勇气和能力去抓住后来的机遇。

真正的回报,在于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 一个全新的思维操作系统: 我学会了用战略思维、金融思维和全局思维去思考问题,这套系统至今仍在不断升级。
  • 一张高质量的终身社交网络: 这是一群志同道合、可以终身学习和互助的同行者。
  • 一种驾驭不确定性的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我不再恐惧,而是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 一份发自内心的自信与从容: 这种自信,来源于对商业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清晰判断。

总结与展望

回望这十年,卖掉房子去长江商学院读EMBA,是我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消费,也不是一次冲动的赌博,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对未来最有价值的战略投资。它给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或一些人脉,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自我重塑。

当然,我并不鼓励所有人都去效仿这种“极端”的做法。EMBA也并非解决所有职业问题的万能良药。在做出决定前,你必须清晰地问自己:我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希望通过学习解决什么?我是否准备好迎接一场艰苦的认知革命?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且你正处在一个渴望突破的临界点,那么,这样一笔对自己的投资,其回报周期或许很长,但其价值的复利效应,终将超乎你的想象。

下一个十年,外部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我知道,十年前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长成了可以抵御风雨的大树。而持续学习、不断进化,将是我应对未来所有挑战的唯一答案。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