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请看下面这篇围绕“长江商学院学费的年均涨幅,超过了M2增速吗?”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详细文章。
每当身边有朋友或企业家下定决心,要去读一个顶级的商学院课程时,大家除了投去羡慕和敬佩的目光,心里往往还会默默盘算一个问题:“这得花多少钱啊?”当那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学费被报出来时,我们不禁会将其与自己能想到的各种经济指标做个比较。这其中,M2增速,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冷”的宏观经济数据,就成了一个有趣的参照物。它代表着广义货币的供应量,通俗点说,就是整个社会“钱”的总量增长速度。于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问题浮现在我们脑海里:这些年,长江商学院学费的“奔跑”速度,真的超过了印钞机“印钱”的速度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费的八卦,更是一个观察中国顶级商业教育、财富认知和经济变迁的绝佳窗口。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摆数据、做计算。我们不妨选取长江商学院最具代表性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看看它的学费在过去十几年里是如何变化的,再与同期的M2年均增速做个对比。
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以其汇聚了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高管而闻名,其学费自然也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让我们来看一组非官方统计的大致数据,用以说明趋势:
年份(约) | 长江商学院EMBA学费(人民币/万元) | 备注 |
2012年 | 58.8 | 当时已是国内顶级水平 |
2018年 | 68.8 | 价格稳步提升 |
2023年 | 82.8 | 突破80万大关 |
从2012年的58.8万元到2023年的82.8万元,在11年的时间里,学费的绝对值增长了24万元,涨幅约为40.8%。我们可以用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来更精确地衡量其“奔跑”速度。经过计算,这期间学费的CAGR大约为 3.15%。这个数字,可能比很多人凭直觉想象的要低。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选手”——M2的增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一年间,中国的M2增速经历了一个从高位回落再到平稳波动的过程。例如,2012年的M2增速高达13.8%,而后的几年大多维持在8%-13%之间。即便是在增速放缓的2018年,也达到了8.1%。如果我们取一个大致的算术平均值,这十一年的年均M2增速轻松超过了 10%。很显然,从复合年均增长率这个技术指标来看,长江商学院EMBA学费的涨幅,似乎并没有跑赢 同期M2的平均增速。
这个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为什么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学费“涨得飞快”,甚至超过了“印钞”速度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逻辑。一方面,学费的绝对值基数非常高,每一次跳价都会在人们心中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简单地将学费涨幅与M2增速进行比较,可能忽略了学费定价的特殊性,以及它所服务的特定人群的财富增长逻辑。
既然单纯从数据增速上未能完全“跑赢”,那么长江商学院高昂且持续上涨的学费,其底气究竟从何而来?答案远比一个冰冷的数字要复杂,它根植于顶级商学院独特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对于选择长江商学院的学员来说,他们支付的学费购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知识本身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他们真正看重并愿意为此一掷千金的,是两样东西:顶级的社交圈层 和 前沿的商业认知。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我花几十万来读书,可能教授讲的一句话就能帮我避免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失误,更不用说在这里认识的同学,未来任何一个合作机会的价值都可能远超学费。”这番话道出了核心。长江商学院通过其严格的筛选机制,实际上已经为学员构建了一个高纯度、高价值的社交网络。在这里,同学之间是彼此的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投资人甚至是良师益友。这笔学费,更像是一张进入顶级商业精英俱乐部的“会员费”或“入场券”,其价值难以用传统教育的成本来衡量。
其次,高昂的学费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筛选机制。它确保了能够进入这个圈子的,都是在其所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功的领军人物。这种“价格门槛”保证了学员群体的同质性和高端性,从而反过来又提升了“圈层”的价值,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对于目标学员而言,能够支付并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身份的象征。
此外,长江商学院的运营成本也确实不菲。它需要从全球范围内聘请顶尖的教授学者,这些“明星教授”的薪酬待遇是国际化的;它需要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组织海外学习模块、举办高端论坛活动。这些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在学费上。但更重要的是,其定价逻辑遵循的是奢侈品或稀缺资源的逻辑,即“价值定价”而非“成本定价”。只要市场认为它值这个价,并且有足够的目标客户愿意支付,价格就会维持在相应的高位。
现在让我们回到M2。虽然学费的年均涨幅在数据上可能没跑赢M2,但M2的高速增长,恰恰是催生和支撑长江商学院这种高端教育消费市场的关键宏观背景。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赛跑”关系,而更像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共生关系。
M2的高速增长,在过去二十年里,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财富快速积累的货币化表现。大量的货币投放,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增长,催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显著的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房地产、股权等。这意味着,那些能够考虑长江商学院的潜在学员——企业家、高管、投资人——他们自身的财富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远超M2平均增速的。
正如经济学家吴晓波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的观点,过去几十年在中国,最大的财富浪潮来自于“把钱放在最值钱的地方”,即配置于优质资产。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的个人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可能远远超过了学费的涨幅。因此,尽管学费的绝对值在增加,但它在他们总资产或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能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甚至还在下降。从这个角度看,M2的高增长为顶级商学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具备强大支付能力的“生源”,是其市场得以成立和繁荣的土壤。
M2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另一个社会现象:普遍的财富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当货币的购买力似乎在不断稀释时,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精英阶层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投资于自身的大脑和人脉网络,被视为一种最可靠、最能对抗不确定性的“硬核投资”。
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它不仅传授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学员们能够洞察宏观趋势、交流实战经验、更新商业认知,从而更好地驾驭未来。因此,M2增速越快,经济转型越剧烈,这种“为未来投资”的需求就越旺盛。学费的上涨,也正是这种强烈需求的市场化反映。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学费的年均涨幅,超过了M2增速吗?”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看似矛盾但实则合理的结论:从严格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数据来看,长江商学院EMBA学费的涨幅在过去十余年间并未超过同期中国M2的平均增速。然而,这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却无法揭示现象的全貌。
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M2的增速预计将趋于平稳。那么,顶级商学院的学费是否也会随之放缓增长步伐?这很可能。但更关键的变化或许在于其价值内涵的演进。未来,学员们可能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富豪俱乐部”,而会对课程的深度、对全球化视野的拓展、对科技与商业结合的洞察,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长江商学院而言,如何持续迭代其价值主张,以匹配新时代企业家的核心诉求,将是比单纯调整学费价格更为重要的挑战。
对于潜在的学员来说,在做决策时,或许也应该超越“学费vs. M2”的简单对比,而更多地去思考:在这个平台上,我期望获得的长期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是什么?它是否与我个人和事业的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相契合?毕竟,这笔投资的真正价值,终将体现在毕业之后那漫长的岁月里。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