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在事业的巅峰期,决定通过攻读EMBA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添一把火时,目光或许早已锁定在那些熠熠生辉的课程、国际化的教授团队和精英汇聚的同学圈。然而,在申请流程中,一个看似有些“另类”的环节常常让许多久经沙场的管理者心生嘀咕——全国联考中的“政治”科目。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学时代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厚重课本和枯燥理论。那么,对于申请EMBA的精英人士而言,真的需要像当年考研那样,为“政治”科目进行一番兴师动众的特别准备吗?答案或许会让您松一口气,但其中也蕴含着值得深入探讨的策略与智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观点:EMBA联考中的政治理论考试,与普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俗称“考研”)中的政治科目,根本不是一回事。很多申请人产生的焦虑,源于将二者混为一谈。这种混淆,是备考路上最大的误区,不仅会浪费您宝贵的时间,更会平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普通“考研”的政治科目,是一门选拔性极强的考试。它不仅分数占比高,竞争激烈,而且考察范围极其广泛且深入。考生需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等五大部分。其出题方式灵活,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要求深度论述的主观分析题,对理论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是一场知识的硬仗,没有几个月的全力投入,很难拿到理想的分数。
然而,EMBA的政治考试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本质上是一门通过性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其核心目的,是确保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培养对象的EMBA学员,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国策和最新的时事动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因此,考试的难度、深度和形式都与“考研政治”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院校的EMBA政治考试都以开卷或半开卷的形式进行,题目也多以简答、论述等主观题为主,重点在于考察您对关键时政热点的了解,而非对某个理论细节的精确背诵。
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其核心关注点始终是申请人的管理经验、领导潜力和商业格局。面试环节对您过往成就、未来规划和行业洞见的深度挖掘,才是决定您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政治考试更像是一个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动作”,学校的目标是帮助您顺利通过,而不是用它来设置障碍。因此,理解了“此非彼也”的本质区别,您的备考心态就能立刻从“严阵以待”调整为“从容应对”。
既然EMBA政治考试的性质是“通过性”的,那么备考策略就应该围绕“高效”和“精准”两个关键词展开,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日理万机的企业高管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将精力用在刀刃上至关重要。
第一,聚焦核心,放弃“题海战术”。 您的备考资料不应该是一摞摞厚重的考研政治辅导书,而应该是几份关键的官方文件。最重要的备考材料通常包括:
阅读这些材料时,不必逐字逐句背诵。重点是理解核心概念,比如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您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结合自己所在的行业,去解读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为了应试,更是提升您作为企业领导者政策敏感度和宏观视野的过程。
第二,善用资源,听从“官方指导”。 EMBA项目招生办公室通常会在考前提供官方的复习指导,这才是您最应该倚重的“金科玉律”。这些指导可能是一份复习大纲、一些重点画出的学习资料,甚至是考前辅导讲座。学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已经通过面试筛选的优秀申请人顺利迈过联考这道门槛。因此,学校提供的任何备考信息,其针对性和有效性都远超市场上的通用辅导材料。务必密切关注来自您所申请院校的邮件和通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前说明会。在会上,老师往往会“不经意地”点出考试的范围、题型,甚至是高频考点。这比您自己埋头苦读一个月的效果还要好。
为了让您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和一些常见误区的分析,来进一步厘清备考的思路。
下面的表格清晰地展示了“考研政治”与“EMBA政治”在考题风格上的巨大差异:
考核维度 | 普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政治) | EMBA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政治) |
考试性质 | 选拔性考试,分数计入总分,竞争激烈 | 通过性考试,通常为院校自行组织,开卷/半开卷 |
典型问题示例 |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要求理论深度和逻辑思辨) | “请简述您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并结合您所在的行业,谈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结合时事和自身实践) |
备考重心 | 系统性背诵理论知识点,大量刷题,掌握复杂的分析题解题框架。 | 关注近一年时事热点,通读政府工作报告等关键文件,理解核心概念,准备结合实践的论述思路。 |
了解了正确方向后,避开一些常见的“坑”同样重要:
最后,我们不妨将格局再打开一些。为EMBA政治考试所做的准备,其价值远不止于通过一门考试。从更深层次看,这是对您作为一名中国顶尖商业领袖所需核心素养的一次预热和培养。
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中,商业的成功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密不可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或高管,如果对国家的战略意图、政策导向缺乏敏感性,就如同在迷雾中航行,很容易错失机遇,甚至触碰暗礁。您在备考过程中学习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不仅仅是考试名词,它们是塑造未来十几年中国商业版图的底层逻辑。理解它们,意味着您能更早地洞察产业趋势,调整企业战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可以说,政治考试的备考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EMBA前导课。它迫使您跳出日常繁杂的运营事务,抬头仰望星空,思考更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企业定位与发展。您会发现,这些内容将会在您未来EMBA的课堂上被反复提及和深入探讨。无论是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同学们在进行案例讨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都将是构建深刻商业洞察的基础。因此,把这次备考看作是一次知识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宽,您会发现,其收获将远远超过一张考试的“通行证”。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申请EMBA,需要为全国联考的‘政治’科目做什么特别准备吗?” 答案是清晰的:需要准备,但无需“特别”焦虑和过度投入。
总结而言,EMBA政治考试的核心是“时事”而非“理论”,是“通过”而非“选拔”。您的最佳策略是:
最终,当您从容地走进考场,会发现那些题目所考验的,并非您记忆了多少知识点,而是您作为一名身处中国发展浪潮中的商业领袖,是否对这个时代的脉搏有着基本的感知和思考。这,或许才是这门“政治”考试背后真正的题中之义。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