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创业项目被长江EMBA的教授评价为“没有前景”,你还会坚持吗?
2025-07-25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带着自己呕心沥血、视若珍宝的创业项目,站在一个汇聚了中国顶尖商业智慧的课堂上。台下坐着的是长江商学院的EMBA教授,一位阅尽商海沉浮、见证过无数企业兴衰的权威人物。在你满怀期待地阐述完你的商业蓝图后,他推了推眼镜,平静而清晰地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没有前景。”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这不仅仅是一句评价,它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你滚烫的创业雄心上。周围同学的目光,同情、好奇、或许还有一丝庆幸,都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此刻,全世界似乎都在等着你的答案:面对这样一份来自顶尖学府权威人士的“判决书”,你,还会坚持吗?这个问题,考验的远不止是项目的可行性,更是每一位创业者内心深处的信念、智慧与勇气。

理性看待教授的评价

教授评价的含金量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份来自长江商学院教授的负面评价,分量极重。这绝非街头巷尾的随意判断,而是基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战案例库以及对宏观经济、产业趋势的洞察。教授们每天接触大量的商业案例,他们的思维框架习惯于从商业模式的完整性、市场规模的天花板、财务模型的健康度、竞争壁垒的高度等多个维度,对一个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压力测试”。

因此,当他说“没有前景”时,这很可能不是一个感性的结论,而是一个理性的诊断。他可能看到了你未曾察觉的致命缺陷:或许是你的目标市场过于狭窄,不足以支撑起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许是你的商业模式在逻辑上存在悖论,无法形成正向现金流;又或许,你所处的赛道已经是一片红海,而你的项目缺乏足够颠覆性的创新,难以杀出重围。这份评价,如同一份免费却极其昂贵的“商业体检报告”,它指出的每一个“病灶”,都值得你停下脚步,严肃对待。

教授视角的局限性

然而,权威的另一面,也可能是局限。商业世界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颠覆性。教授的知识体系和评价模型,大多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成功范式总结而来的。对于那些真正具有颠覆性、开创一个全新赛道的创新来说,它们在诞生之初,往往是“反常识”的,甚至与所有现存的成功模型都格格不入。《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核心观点就点明了这一点:领先企业(和专家)往往因为过于专注于现有客户和成熟技术,而错失了破坏性创新带来的新市场。

教授可能因为身处“象牙塔”的顶端,而对某些草根阶层、亚文化群体的细微需求感知不足。他们的数据和模型,可能无法捕捉到那些正在萌芽的、由技术或文化驱动的新兴趋势。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创新者往往是孤独的,他们的想法在初期常常被认为是异想天開。因此,全盘接受教授的“判决”而放弃,可能同样会错失一个伟大的机会。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教授的评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但绝非唯一的真理。

回归创业的初心与本质

你比教授更懂你的用户吗?

这是每一个创业者在面对质疑时,都必须扪心自问的核心问题。教授懂商业,但你,是否比他更懂你想要服务的那群人?创业的本质,不是为了迎合某个商业模型,而是为了解决一群特定用户的特定痛点。如果你对这个痛点的理解是深刻的、第一手的,你与你的用户建立了足够紧密的情感连接,那么你就拥有了教授所不具备的“微观洞察力”。

你是否做过上百次的用户访谈?你是否像“卧底”一样,亲身体验过用户的生活场景和困境?你是否能清晰地描绘出用户画像,甚至能脱口而出他们最常说的话、最常用的App?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份源自一线的、鲜活的、滚烫的认知,就是你最坚实的壁垒。教授看到的是冷冰冰的数据和宏观的市场规模,而你看到的,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他们未被满足的渴望。这份渴望,正是你项目“前景”的真正源泉。

审视你的“非理性”繁荣

当然,仅有热情和对用户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者最容易陷入的陷阱之一,就是“爱上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认知偏差。教授的负面评价,恰好是打破这种“非理性繁荣”的一剂良药。它强迫你从狂热中抽离出来,用最挑剔、最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项目。

这份审视应该包括:

  • 市场真相:你感知的“痛点”究竟是真实存在的“刚需”,还是你一厢情愿的“伪需求”?愿意为此付费的用户规模到底有多大?
  • 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真的比现有方案好十倍?用户转换的成本高吗?
  • 团队能力:你的团队是否具备将想法落地的能力?核心成员的短板是否致命?
  • 商业的可持续性:即使解决了用户痛点,你能找到一个可持续盈利的模式吗?单位经济模型(Unit Economics)算得过来吗?

坚持,不等于固执。真正的坚持,是坚持那个“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初心,同时对实现路径保持开放和灵活。如果经过审视,你发现教授的批评切中了要害,那么勇敢地调整、转型甚至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从“否定”中汲取养分

拆解“没有前景”这四个字

面对“没有前景”这个笼统的结论,最忌讳的是情绪化的全盘否定或全盘抵抗。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应该学会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这个结论背后的具体原因。找个机会,真诚地向教授请教:“教授,非常感谢您的坦诚。您能否具体点拨一下,您认为‘没有前景’,主要是指哪方面?是……”

  • 市场时机不对?(是太早了,市场还没被教育;还是太晚了,机会窗口已过?)
  • 商业模式有缺陷?(是获客成本太高,还是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太低?)
  • 产品或技术壁垒不够?(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
  • 团队背景与项目不匹配?(“小马拉大车”或者“牛刀杀鸡”?)
  • 资本路径不清晰?(故事不够吸引投资人,或者天花板太低?)

把这个模糊的“否定”变成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问题清单”。每一个问题,都是你项目迭代的宝贵线索。这比得到一句“很有前景”的空泛赞美,要有价值得多。这才是顶级商学院学习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获得一张通行证,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维度的认知和更犀利的洞察力。

迭代、验证,而非固执己见

有了这份“问题清单”,下一步就不是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而是回到市场中去寻找答案。真正的坚持,体现在行动上。你需要设计出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验证方案(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去测试教授提出的那些质疑点。

例如,如果教授质疑你的用户付费意愿,那就立刻推出一个预售版本或付费内测版,用真实的数据来回应。如果教授质疑你的获客模式,那就尝试几种不同的渠道,计算出真实的获客成本和转化率。将你的创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数据、获得认知”的科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项目会变得越来越强壮,你的信念也会从最初的感性冲动,转变为基于事实的理性自信。

历史回声:那些被看衰的巨头

最后,当你感到孤独和动摇时,不妨看看商业史上那些曾经被严重低估的“丑小鸭”。它们的故事会告诉你,专家的判断并非永远正确。

公司 最初收到的负面评价 最终成功的原因
联邦快递 (FedEx) 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在耶鲁大学的经济学论文中提出隔夜快递构想,教授给了他一个“C”的成绩,评语是“概念很有趣,但为了能得到比C更好的成绩,这个想法必须是可行的。” 深刻洞察到信息时代对速度的极致需求,通过建立革命性的轴辐式空运系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以强大的执行力将“不可行”变为现实。
爱彼迎 (Airbnb) 早期向多位知名投资人融资被拒。投资人普遍认为“谁会愿意让陌生人住进自己家里?”,市场规模太小,安全问题无法解决。 抓住了人们对“像本地人一样旅行”的体验式消费升级需求,通过建立信任机制(评价、认证)和精细化运营,撬动了巨大的闲置房源市场,颠覆了传统酒店业。
亚马逊 (Amazon) 最初只是一家网上书店,很多分析师和媒体嘲笑它“Amazon.bomb”,认为它永远无法盈利,实体书店的地位不可动摇。 贝索斯有着超越时代的“长期主义”愿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计短期亏损,持续投资于技术和物流,最终从图书扩展到“万物商店”,并开创了云计算(AWS)这一更庞大的业务。

这些案例并非鼓励你盲目地对抗权威,而是告诉你,最终决定项目前景的,不是任何人的评价,而是市场本身。

结论:带着答案去提问,而非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的创业项目被长江EMBA的教授评价为“没有前景”,你还会坚持吗?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更成熟的回答:我会带着这份评价去“坚持”我的探索,而不是盲目地“坚持”我最初的想法。

这份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你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来自外部的、批判性的视角,强迫你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压力测试。你应该感谢这份坦诚,并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你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选择“坚持”或“放弃”,而是启动一个全新的、更高质量的决策循环:

  1. 尊重并拆解评价:理解教授的逻辑,将宏观否定转化为具体问题。
  2. 回归用户与初心:用你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来审视这些问题的权重。
  3. 设计实验并验证:用最小的成本,去市场上寻找真实的数据来回应质疑。
  4. 迭代认知与行动:根据验证结果,调整战略、优化产品,甚至转换方向。

创业之路,本就不是一条寻求外界认可的道路,而是一条创造价值、并用市场结果证明价值的道路。教授的课堂,是你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和“导航仪”,他可以为你指出潜在的暗礁和风暴,但最终掌舵的,永远是你自己。真正的创业者,不是在等待别人给出“有前景”的许可,而是在所有“没有前景”的质疑声中,一步一个脚印,自己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当教授说“没有前景”时,他其实是在用一种最严厉的方式问你:“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你对你的事业,究竟有多笃定?”而你的回答,不应该只是一句话,而应该是接下来一系列扎实的行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