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顶尖商学院的EMBA项目,就像一场高手云集的华山论剑。你的履历、成绩单和申请文书是你的“内功心法”和“独门绝技”,而推荐信,则是来自武林前辈的“功力加持”。一封平庸的推荐信可能让你泯然众人,而一封“神助攻”级别的推荐信,则能让你在众多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直抵招生官的内心。特别是对于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中国乃至全球商业精英的平台,推荐信的分量更是不言而喻。它不再是一纸简单的背书,而是对你商业潜能、领导力特质和个人品格的立体化呈现。那么,如何才能搞定这封至关重要的推荐信,让它成为你通往长江的“神助攻”呢?
在选择推荐人这件事上,很多申请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职位越高越好,名气越大越好。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去邀请一位可能只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公司顶层大佬,或者行业内的知名人物来写推荐信。殊不知,一封由公司CEO写的、内容空洞泛泛的推荐信,其效果远不如一封来自你直接上司、充满具体事例和真情实感的推荐信。长江商学院的招生官们阅人无数,他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推荐人对你是否真正了解。
真正的“黄金推荐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质:
因此,与其追求推荐人的“名头”,不如追求推荐内容的“分量”。在确定人选前,你可以自己画一个评估矩阵,从“关系密切度”、“职位相关性”、“对你的支持度”、“表达能力”等几个维度,为你身边的潜在推荐人打分。通常,两位推荐人的组合也需要精心设计,比如一位是现任的直接领导,可以证明你当下的工作能力和领导力;另一位可以是前任领导或者重要客户,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你的成长轨迹和商业合作精神。这样的组合拳,能更全面地勾勒出你的形象。
当你锁定了理想的推荐人后,下一步就是如何优雅地“开口”并引导他们写出你想要的内容。这绝不是简单地发一封邮件或微信说:“老板,帮我写个推荐信吧!” 这样的做法既不尊重,也显得很随意。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充满诚意和专业性的。
首先,正式邀约,当面沟通。你应该提前预约推荐人的时间,进行一次正式的会谈(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面对面)。在会谈中,你需要清晰地阐述三件事:第一,你为什么要申请长江商学院EMBA,你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是什么;第二,你为什么选择长江,你对它的课程、教授和社群有哪些了解和期待;第三,你为什么认为他/她是评价你最合适的人选,希望他能从哪些方面给予支持。
在提出请求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你可以这样问:“我正在申请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这个机会对我非常重要。考虑到您对我的了解,您是否觉得方便并有足够的信息,为我写一封强有力的(strong)推荐信?” 加上“强有力的”这个定语,就是在暗示对方,你需要的不是一封敷衍了事的信。如果对方有所犹豫或者觉得信息不足,这种问法也给了他们一个委婉拒绝的机会,避免你最后拿到一封“温吞水”式的推荐信。记住,一封平淡的推荐信比没有推荐信的杀伤力更大。
即便推荐人非常欣赏你,并且爽快地答应了你的请求,你也绝不能当“甩手掌柜”。你需要明白,你的推荐人通常都是非常忙碌的管理者,他们没有义务,也没有时间去回忆你们共事的所有细节。此时,你的任务就是为他们提供充足、精准的“弹药”,让他们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这份“弹药包”(或称“推荐人材料包”)是你整个推荐信环节中最核心、最能体现你专业度的部分。
一份完美的“弹药包”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为了更直观,你可以创建一个类似下面的表格,帮助推荐人快速定位素材:
希望突出的品质 | 可引用的具体事例(STAR简述) | 相关成果(量化) |
领导力 & 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 S: 公司核心产品“天狼星”项目陷入瓶颈,多部门协作不畅。T: 我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需在1个月内扭转局面。A: 我主动召集跨部门会议,重新定义分工,设立日报机制,并亲自与最难沟通的技术部门负责人一对一沟通,最终达成共识。R: ... | 项目最终提前1周上线,上线后首月用户增长率提升30%,获得公司年度“卓越项目奖”。 |
创新思维 & 战略眼光 | S: 市场竞争激烈,传统营销渠道效果下滑。T: 探索新的获客渠道。A: 我研究了行业趋势,率先提出并主导了与某新兴内容平台的战略合作,设计了全新的内容营销方案。R: ... | 合作项目为公司带来了超过50万的精准潜在客户,获客成本降低了40%,开创了行业内的先例。 |
个人品格 & 团队合作 | 在某次项目复盘中,主动承担了因团队沟通失误导致的部分责任,并提出了改进流程,保护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 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后续项目合作效率提升20%。 |
当你把这样一份详实、贴心的材料包递给推荐人时,他不仅会感谢你的体贴,更会从这个行为中看到你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这些,本身就是长江商学院所看重的品质。
发送完“弹药包”后,事情还没算完。你需要进行礼貌而专业的后续跟进。
首先,在截止日期前一周左右,可以发一封简短的邮件或信息,善意地提醒一下。措辞要非常委婉,例如:“[推荐人姓名]您好,温馨提醒一下,我申请长江商学院的推荐信将于[日期]截止。不知道您在准备过程中是否需要我补充任何其他信息?随时都可以告诉我。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这样的提醒既能起到作用,又不会给对方带来压力。
在确认推荐人提交了推荐信之后,务必第一时间发送一封正式的感谢信。无论最终录取结果如何,都要表达你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她为你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等到申请季结束,无论你是否被录取,都应该告知推荐人最终的结果。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或者邀请推荐人吃顿饭,都是维系这份珍贵情谊的绝佳方式。记住,帮你写推荐信的人,是你职业生涯中的贵人,这份关系值得你用心维护。
总而言之,搞定一封能够“神助攻”你进入长江商学院的推荐信,是一个系统的、充满智慧的工程。它远不止是找人签名那么简单。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你的战略眼光(选择最合适的推荐人)、沟通能力(如何专业地提出请求)、项目管理能力(准备详尽的辅助材料)和人际交往能力(优雅地跟进与感谢)。
回顾整个流程,核心要义在于:化被动为主动。你不是被动地等待一份评价,而是主动地引导和帮助推荐人,共同创作出一份能精准、立体、生动地展现你独特价值的作品。这封信,将与你的文书、面试表现一起,共同构成招生官对你的完整认知。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是来自你过往经历的最好回响,也是开启你未来在长江商学院学习旅程的金钥匙。
对于未来的申请者而言,一个更长远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建立和维护你的“推荐人资源池”。在日常工作中,真诚地与你的上级、同事和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和情谊,让他们成为你成长的见证者和支持者。这样,当申请的那一天到来时,你将从容不迫,因为你早已拥有了最强大的“后援团”。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