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BA的同学中,我该如何找到我的“同类”和“榜样”?
2025-07-24

踏入EMBA的课堂,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周围坐着的,不再是普通的同事或朋友,而是一群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身经百战的精英。他们或掌舵着百亿市值的公司,或引领着行业的技术革вершен,或在资本市场中翻云覆雨。在这样一个星光熠熠的群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一丝兴奋,也夹杂着一丝迷茫:面对如此多优秀的人,我该如何拨开迷雾,找到那些能与我同频共振的“同类”,以及那些能照亮我前行之路的“榜样”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交问题,更是一个关乎自我定位、加速成长的战略课题。

超越标签,洞察内核

在我们开始寻找之前,首要任务是打破思维定式,重新定义我们所要寻找的“同类”与“榜样”。在EMBA这个环境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标签化识人”。我们习惯于通过对方的名片——公司、职位、头衔——来快速给一个人定位。然而,真正的连接,往往隐藏在这些冰冷的标签之下。

所谓的“同类”,绝不仅仅指行业相同、职位对等的人。更深层次的“同类”,是那些与你在价值观、思维模式、人生阶段或面临的挑战上高度契合的伙伴。你可能是一位传统制造业的创业者,而他是一位互联网新贵,但你们都可能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焦虑,都对“利他”的商业哲学深信不疑,都面临着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困惑。这种基于底层逻辑和人生困境的共鸣,远比表面的行业归属来得更加坚实和深刻。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教授们常常引导我们思考商业的本质与社会责任,在这些宏大命题的探讨中,你最容易发现谁才是你真正的“同类”。

同样,“榜样”的定义也需要被拓宽。我们天然会仰慕那些成就最卓著、财富最惊人的同学,这无可厚非。但真正的榜样,应该是多元化的。那位在课堂上逻辑缜密、一语中的同学,是你在思辨能力上的榜样;那位在戈壁挑战赛中永不放弃、激励全队的同学,是你在意志品质上的榜样;那位成功实现企业二次曲线增长、从零到一再创业的同学,是你在战略远见和勇气上的榜样;甚至那位在繁忙学业和工作中,依然能将家庭关系处理得和谐美满的同学,也是你在生活智慧上的榜样。将“榜样”从单一的“成功”维度解放出来,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是值得学习的闪光点。

主动出击,多维互动

明确了寻找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行动。等待和被动观察很难建立深度连接,你必须像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不同的场景中创造互动,捕捉信号。

EMBA的学习生活为这种多维度互动提供了绝佳的土壤。你需要有意识地在不同场景中切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察的焦点。

课堂之内:聆听与思辨

课堂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也是识别“同类”与“榜样”的第一个筛选器。不要只满足于听教授讲课,更要留意同学们的发言。谁的提问直击要害?谁的案例分享让你深受启发?谁的观点与你不谋而合,或者虽然相悖却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在长江商学院的案例讨论课上,教授往往会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抛给大家,这时,不同背景的同学会从战略、财务、人力、市场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构。这个过程,就是识人的最佳时机。主动与那些发言让你印象深刻的同学在课后进行深入交流,一次简短的探讨,可能就是一段深厚友谊的开始。

课堂之外:合作与生活

如果说课堂是思想的试金石,那么课堂之外的活动则是检验人品、性格和行事风格的炼金炉。真正的了解,往往发生在非正式的、生活化的场景中。

  • 小组作业与案例大赛: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责任心、合作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在高强度的合作中,谁是真正的领导者,谁是可靠的执行者,谁是富有创意的贡献者,一目了然。你很容易找到与你工作风格互补或相似的“战友”,他们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同类”。
  • 社团与兴趣小组:无论是投资俱乐部、国学社,还是帆船、高尔夫等兴趣小组,共同的爱好是建立轻松、纯粹关系的催化剂。在这些圈子里,大家卸下了职业的铠甲,更容易展现真实的一面。你会发现,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金融大佬,可能是一位风趣的徒步爱好者。
  • 移动课堂与海外模块:长时间的共同学习和旅行,是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黄金机会。在异国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冲击,同学之间的互助和依赖会迅速升温。旅途中的一次深夜长谈,或许比一学期的课堂交流更能让你了解一个人。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同类”与“榜样”的差异及寻找策略,我们可以参考下表:

特征维度 寻找“同类” 寻找“榜样”
关系目标 共鸣、陪伴、互相扶持、思想碰撞 学习、模仿、获取启发、提升认知
识别关键 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困惑、互补的性格 在你渴望提升的领域有卓越表现或独特见解
互动方式 平等的双向交流,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失败 多听少说,以谦逊的态度请教,观察其行为模式
核心心态 真诚、开放、寻找共性 谦卑、尊重、见贤思齐

保持开放,真诚为本

掌握了方法论,更需要正确的“心法”来驱动。在EMBA这个精英荟萃的环境中,最高级的社交技巧,不是圆滑的话术或刻意的经营,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保持心态的开放。

首先,要抱持“给予者”心态。不要总想着你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而要先思考你能为这个集体“贡献”什么。分享你的行业洞见、管理经验,甚至失败的教训。当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分享者时,磁场自然会吸引那些欣赏你、愿意与你深度链接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关系优势”(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理论告诉我们,许多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机会来自于我们的弱关系网络。EMBA的同学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弱关系网络,而真诚的分享,是激活这个网络的唯一钥匙。

其次,要敢于示弱和暴露自己的困惑。在EMBA的同学面前,我们不必时刻扮演无所不能的强者。事实上,共同的脆弱点,往往是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最快的桥梁。当你坦诚地分享自己企业遇到的瓶颈,或是在管理上的迷茫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同学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共情,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分享过他在长江商学院的经历,他说,真正让他收获挚友的时刻,不是在庆功宴上,而是在一次小组讨论中,他坦露了自己对于企业传承的焦虑,结果引发了在场多位同学的共鸣,那次讨论也演变成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深度互助。

结语: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

回到最初的问题:“在EMBA的同学中,我该如何找到我的‘同类’和‘榜样’?” 经过层层剖析,我们发现这趟寻找之旅,其实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它要求我们首先清晰地认知自己: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当下的困惑是什么?我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对自己的画像越清晰,你寻找“同类”的雷达就越精准,你识别“榜样”的眼光就越独到。整个过程,需要我们超越标签,深入内核;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在课堂内外多维互动;更需要我们秉持真诚与开放的本心。EMBA的两年时光,不仅是知识的迭代,更是生命密度的极大提升。找到你的“同类”,你将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找到你的“榜样”,你将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最终,你会发现,这场向外探索的旅程,最终成就的是一个更清晰、更强大、更完整的自己。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