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当你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按下加速键,申请EMBA便提上了日程。在繁琐的申请材料中,推荐信如同一扇独特的窗户,让招生委员会得以窥见一个在简历和自述中无法完全展现的、立体的你。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你的职业通讯录中,从昔日的恩师到现在的合作伙伴,从直属上司到公司创始人,究竟谁,才是那个最能“读懂”你、并能将这份理解转化为有力文字的推荐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它关乎你能否在众多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更是一次对你人际关系网络和自我认知的深度检阅。
许多申请者在选择推荐人时,会下意识地陷入一个思维定式:推荐人的职位越高、名气越大,推荐信的分量就越重。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去邀请一位可能只跟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公司最高层,甚至是行业大咖来撰写推荐信。这种对 “高管光环” 的迷信,往往是EMBA申请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
一封来自集团CEO的推荐信,如果内容空洞,充满了“该员工工作努力,富有团队精神”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其效果远不如一封来自你直接汇报老板的、充满了具体事例的信函。为什么?因为招生官每天阅读大量的申请材料,他们早已对那些缺乏实质内容的“模板式”赞美产生了免疫。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推荐人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来佐证你的领导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你的个人品质。一个不熟悉你日常工作的人,是无法提供这些关键细节的。
打个比方,招生委员会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艺术品鉴赏家,他们想看到的不是一幅由著名摄影师拍摄的、模糊的城市远景(高title但关系疏远的推荐人),而是一幅由贴身画师精心绘制的、细节纤毫毕现的个人肖像(熟悉你且关系紧密的推荐人)。正如一位资深招生官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推荐信了解申请者的真实影响力。一个能详细描述‘张三是如何带领团队在预算削减20%的情况下,依然超额完成销售目标’的部门总监,比一个只能说‘张三是个好员工’的董事长,对我们的参考价值大得多。”
找到了足够了解你的人,下一步就是要评估他/她是否具备将这份“了解”有效传递出去的能力。换句话说,你的推荐人需要是一个合格的 “故事讲述者”。一封优秀的推荐信,本质上就是一个精彩的短篇故事,主角是你,情节是你的职业挑战,而高潮则是你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判断一位潜在推荐人是否具备这种“叙事”能力呢?你不妨回顾一下过往与他/她的沟通经历。他/她在做工作报告、项目复盘或者仅仅是日常邮件沟通时,是逻辑清晰、表达精准,还是言辞含糊、抓不住重点?一个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才更有可能为你写出一封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富有感染力的推荐信。说白了,如果你的老板连一封条理清晰的邮件都写不好,你很难指望他能为你写出一篇打动招生官的“小作文”。
为了帮助你的推荐人更好地“叙事”,你必须主动承担起“编剧”的责任。在邀请对方之前,你需要准备一份详尽的“素材包”(Brag Sheet)。这份材料应该超越你的标准简历,它不仅是你的“功劳簿”,更是你的“成长史”。
原则 | 内容说明 | 你需要提供给推荐人的具体案例 |
S (Situation) | 当时的情境和背景是怎样的?面临什么挑战? | 例如:“2022年,公司面临市场份额下滑15%的严峻挑战,团队士气低落。” |
T (Task) | 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 例如:“我的任务是重振华东区的销售业务,目标是在半年内将市场份额提升5%。” |
A (Action) | 你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如何展现你的领导力、分析能力等? | 例如:“我主导了三项关键行动:1. 重新进行市场调研,定位新的客户群体;2. 调整团队激励方案,激发销售潜能;3. 亲自带队拜访核心客户,修复合作关系。” |
R (Result) | 最终取得了什么可量化的成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 例如:“最终,我们在五个月内成功将市场份额提升了8%,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该模式后被公司在全国推广。” |
除了上述基于STAR原则的案例,你的“素材包”还应包括:
提供这些详尽的材料,不仅体现了你的专业和尊重,更是主动引导推荐人回忆起那些关键时刻,帮助他们为你描绘出一幅最精准、最动人的画像。
EMBA项目,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寻求的是具有综合领导力的未来商业领袖。他们不仅要能向上管理、向下领导,还要能横向协作、对外影响。因此,在选择推荐人时,你应该有策略地构建一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你能力的“推荐人组合”。如果两封推荐信都来自你的直接上司,说的都是你在工作任务上的执行力,那么招生官对你的认知就会变得单一和扁平。
一个理想的推荐人组合,应该能从不同维度共同为你“画像”。不妨考虑以下搭配:
选择不同视角的推荐人,就像是用几盏不同角度的聚光灯打在你身上,每一盏灯都照亮你性格和能力的一个侧面,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立体、令人信服的形象。在动身邀请前,问问自己:这两位(或三位)推荐人组合在一起,能否讲述一个关于我的、连贯而又层次丰富的故事?他们的观点是相互补充,还是简单重复?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确认推荐人本人是否真心愿意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你。一封敷衍的、迟交的,甚至最终没有提交的推荐信,对你的申请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发出正式邀请时,你需要察言观色,并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选择权。
发起沟通时,最好能进行一次正式的当面或视频沟通,而不是仅仅发一封冷冰冰的邮件。在沟通中,真诚地分享你申请EMBA的初衷、职业目标,以及为什么你认为他/她是合适的人选。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请求”,而是一次“邀请”,邀请他/她参与到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中来。观察对方的反应:他/她是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和支持,还是面露难色、言辞闪烁?一个真正“读懂”你并支持你的推荐人,会为你的进步感到兴奋,并乐意投入时间来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对方欣然应允,你需要表现出极大的专业性和体贴。清晰地告知所有的时间节点和技术要求,主动提出可以提供任何必要的协助(比如前面提到的“素材包”)。在提交截止日期前一到两周,可以发一封友好的提醒邮件,询问是否需要任何额外信息。整个过程,你要做的就是让推荐人感觉,帮助你是一件愉快且轻松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种成熟、周到的处事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
归根结底,在EMBA申请中选择最能“读懂”你的推荐人,是一项考验你战略眼光、人际智慧和项目管理能力的综合任务。它要求你:
这封小小的推荐信,承载的远不止是几段赞美之词。它是你过往职业生涯中人际关系的沉淀,是你识人用人判断力的一次公开展示,更是你未来在商学院社群中能否成为一个积极贡献者的有力预言。当你把这份选择权交到某个人手中时,你其实也在向招生委员会无声地宣告:“这就是我所建立的专业关系,这就是我所赢得的信任,而这种建立关系和赢得信任的能力,正是我未来领导之路的基石。”因此,请审慎地做出你的选择,因为这本身,就是你向梦想中的商学院递交的第一份答卷。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