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培养目标:
MBA:培养未来的高级管理人员,注重基础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管理思维的训练。
EMBA:培养已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员,帮助学员升华管理思想,拓展管理视野,提高管理思维的系统性,注重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
2. 招收对象:
MBA:适合刚刚走上管理工作岗位两三年,有志于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人士,包括企业中层领导、基层管理者或普通职员。
EMBA:适合实际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和高层人士,通常要求有8年以上的工作年限和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
3. 师资及教学模式:
MBA:课程多为国内本校师资任教,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团队讨论”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探讨较多,对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较为适合。
EMBA:课程全部由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任教或答疑。教学上更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相结合,偏重实际运用和可操作性,更适合正在商场实战的高层管理者。
4. 课程设置:
MBA:课程设置较为标准化,注重对商学教育传统的传承,课堂中的案例研讨以职能性管理案例为主。例如,会开设《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等课程,培养学生带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同时也会开设《大数据分析》、《数智创新与管理》、《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EMBA:课堂更加强调综合性的案例研讨以及学员间的互动和相互启迪,特别注重提升学员的战略领导力、系统思维、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核心商学和管理课程之外,还大量设置“商学 + 人文”“商学 + 科技”方向的特色课程和案例研讨。例如,通过国际模块、全球商业研讨会和跨国企业参观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应用跨文化知识,还会强调全球领导力的培养,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和领导力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领导能力。
5. 跨学科融合:
MBA:也会有跨学科的合作,如浙江大学MBA全日制英文项目与BEST微辅修项目的跨界融合,每年邀请30名来自浙江大学理、工、农、医学科的硕博研究生,与MBA学生同堂上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从创意到商业化的全过程支持,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跨界融合。
EMBA:同样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通过融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帮助学员构建多维度的思维框架,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科创EMBA海外移动课堂,学员们深入参观了澳大利亚的企业孵化中心、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等,全面了解科技创新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体会到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变革和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思考。
6. 国际视野培养:
MBA:许多MBA项目提供国际交换生计划,学生可以在合作院校度过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深入体验不同文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例如,INSEAD商学院以其全球校区的多样性而闻名,学生可以在法国、新加坡和阿布扎比三个校区之间自由选择,体验不同地区的商业文化。
EMBA:EMBA项目主要面向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跨文化学习机会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领导力的提升。例如,沃顿商学院的EMBA项目设有全球模块,学生需要前往不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与当地企业进行互动,了解这些国家的商业环境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