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学生安全措施 |
|-|-|
| A | 1. 不能把学校公共设施当成游乐设施,不在体育器材周边追逐打闹,不玩危险。
2. 不在教室中、楼道里、楼梯口、楼道拐弯处等猛跑追逐打闹,或做剧烈运动。
3. 落实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和专职门卫。
4. 开学前进行卫生清理和重点部位消毒;掌握教职工和学生及家长外出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坚持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工作。 |
| B | 1. 教育部门提供常规维护、非结构性减灾措施以及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设施维护方面的指导和技能培训,并确定相关预算和筹资机制例行程序。
2. 灾害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确定预计将被用作早期预警灾害临时疏散中心或重大灾害影响后临时收容中心或避难所的学校,并实施相关政策以维持教育连续性并保护学生安全。
3. 学校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人行道、道路和水路等途径顺利到达学校,采取积极保护措施防止上学途中发生基于性别的暴力、欺凌和袭击的危险情况,学生在上下学交通工具上使用防护装备。
4. 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危险评估和缓解,包括定期检查并修理通往学校的道路和桥梁等措施。 |
| 学校 | 紧急响应机制 |
|-|-|
| A | 1. 以锻炼和提高全体师生在真实场景中的避险逃生和自我防护能力出发,采取实战演练的方法,预先谋划、设定突发事件情景,通过事发、报警、决策、指挥、行动、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进行应急演练。
2.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有相应的处置流程,如学生突发事件、灭火与应急疏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3. 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一般性突发事件三级,不同级别有不同的处置方式。
4. 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校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编制修订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处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等工作。 |
| B | 1. 制订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应急保障措施,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保障等。
2. 有三级应急响应和AB岗位制,A岗责任人因学习、公出、休假等原因离岗时,必须提前向B岗责任人做好工作交代;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交代的,B岗责任人应主动顶岗;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同时做好本岗和A岗工作。
3.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生公寓区域的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处理能力。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学生安全措施方面,A校侧重于校内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健康监测,B校则更注重从教育部门到学校的系统性安全维护以及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保障。在紧急响应机制方面,A校强调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师生应急能力,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分级处置机制,而B校则侧重于应急保障措施的制订和特定区域(如学生公寓)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同时也有岗位替代制度以确保应急工作的连续性。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