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8日
第一跳:长江商学院MBA
“我发现自己原来天生适合做管理”,已经在迈恩德公司中国区CEO任上工作了1年多的龙洋如此评价自己。但在进入长江商学院读MBA前,龙洋还只是一家德资公司的汽车研发工程师,工作稳定却看不到前景。
2003年的五一,龙洋一个人呆在家里,空虚、无助的感觉在喧闹的假日油然而生。他问自己:“这就是你希望的生活吗?你想继续这样的生活吗?”
答案是否定的,龙洋想要马上开始改变。他把多年荒废的英语重新捡起,报读GMAT学习班,然后申请MBA。一番考察下来,龙洋选择了刚刚开始招MBA学生的长江商学院。
初入长江,纯技术背景出身的龙洋,看到同学们都很优秀,心里不免担心,觉得自己好像和他们有较大的差距,刚开始英语也不够好,课堂上少有发言,比较郁闷。不过很快他就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和节奏,自信心也增强了。
在长江MBA的学习中,案例分析对龙洋来说印象极深,完全颠覆了他过去的思维方式。他说:“过去咱们考试,一般说来已知条件应该全部用完,不然就意味着这道题你做错了。而案例学习呢,它会提供你非常“杂乱”的信息,有些信息是互相矛盾的,对这些信息的取舍曾让我非常痛苦,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实际上这与真实的商业管理是一样的,要靠你自己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最终做出判断。我就是在长江MBA学习期间养成敏锐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对信息取舍的能力。”
现已在CEO位上做得风生水起的龙洋,高度评价长江MBA在其职业转换中的作用,如同三级跳远中关键的第一跳。他说:“长江MBA教育给了我非常全面的商业训练,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有机会转换新的工作,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第二跳:德尔福研发经理
商学院的学习是紧张而充实的,随着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学下来,龙洋觉得自己的眼界、思路都有了极大的拓宽,“感觉教授给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让我得以看到一个全新世界”。
初窥管理之道的龙洋很快就得到一个实践所学的机会。在参加一次由长江商学院组织的电视对话节目时,龙洋和身边一位仁兄侃侃而谈。临分手时,对方递过来一张名片,原来是德尔福中国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这位高管对龙洋大为赏识,极力推荐他到德尔福担任中国区研发经理。
毕业后龙洋顺利加盟德尔福中国,并在自己负责的韩国现代汽车项目上崭露头角。当时,整个项目的工作流程非常复杂。先是由德尔福派驻韩国的常驻工程师按照客户要求初步制作图纸,经上海的工程部评估后做出正式图纸,再由长春的厂家最后生产。由于图纸改动频繁,极大的增加了过程的复杂性和时间的不可控性,龙洋的老板几乎天天处于救火状态。
接手后的龙洋很快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是韩国常驻工程师没有得到尊重,没有勇气对客户说不,导致整个工作流程难以顺畅。在老板的支持下,龙洋对外坚持决不无原则妥协,对内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设计流程。不久后,整个项目开始井井有条。这时龙洋却提出了辞职。
在经历长江MBA训练后,龙洋觉得自己之前7年工程师生涯是一叶障目,看不到外面更适合自己的空间。一旦这片叶子被移开,龙洋前进的步伐就再也停不下来,在德尔福小试牛刀后,他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空间一展身手。
第三跳:迈恩德中国区CEO
迈恩德公司就在这个时候找到了他。这家为宝马、大众等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提供电缆组件的德国企业,计划在北京建一个新厂,生产相关的零部件。他们希望找一个“懂德语,有汽车行业经验,经历过商业管理方面系统培训”的人担任销售总监。
2005年4月,正式入职的龙洋发现,一大堆问题等待他去面对和解决:公司缺少全球化运营经验,品牌在中国还名不见经传,而且缺少可供调配的人手。龙洋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他从销售、物流、采购到人力资源管理一把抓,使这家工厂从无到有逐渐完善起来。
当然,也有让他感觉特别棘手的时候。例如货物报关,德国政策和中国有所不同,而德国总部的同事又缺乏国际化经验,因为固执己见导致产品在入关过程中困难重重,为龙洋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烦。三番五次后,龙洋干脆把问题捅到总经理那里,并坚持把一批等待急用但不符合报关规定的货物退了回去。
随后,龙洋自己特意飞到德国,带去了厚厚一摞资料,向总部解释中国关于报关的具体规定是怎样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等。经过深入沟通,这个问题被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龙洋觉得,长江MBA学习教给他最宝贵的,就是如何透过繁杂的信息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点在德尔福公司时就被他很好的应用,现在和今后也都为他处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经过了开创时期的艰辛,龙洋和迈恩德中国公司都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06年中国公司开始赢利。2007年4月,当中国区的德籍CEO退休时,向德国总部力荐龙洋接任自己的位置。凭着出色的业绩,龙洋成功上位,成为这家德国独资企业的中国首席管理者——要知道,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这一顶级高管职位由外企本国人担任已是普遍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