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6日
2016年,一档名为《我是演说家》的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备受瞩目,参赛选手们自选话题演讲PK。董仲蠡(长江MBA 2014级)选择的话题是——《教育的本质》,不Sexy,不煽情,但一路杀入全国四强赛。
董仲蠡说:“我没有选择大众焦点话题,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主流。但我相信,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人都不是主流。”
董仲蠡对求知和教育的热忱与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小时候在家乡,很多人认为知识无用,赚钱养家才是正道。董父在那个时代就不算“主流”,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董父拿着奔驰大罐车的说明书学英文。
有这样的父亲,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董仲蠡长大后英文极好,进入沈阳新东方做了英语老师,整日对着满屋子学生妙语连珠讲考题。
小董老师上课喜欢拿出点时间讲“题外话”。比如上四六级翻译课他要给学生们讲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译成叫“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激动得手舞足蹈。
不过,学生们只会静静地坐在那里,瞧着小董老师自我陶醉,他们无法理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学生和家长算计着一次次考试的结果,已无暇去想教育的本真。
2014年,小董老师遇到一个美丽的意外——作为沈阳新东方的优秀教师,他被选送到长江读书。开学首日,小董老师的自我介绍语惊四座。一上台发言,直接拉低全班“底线”,原本人人陌生的课堂,顿时毫无拘束了。
“我喜欢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让大家开心,让大家喜欢听我说话。”董仲蠡说话的嗓门儿不高,慢条斯理地,好像正收敛心气儿憋大招,只要开腔必让人乐作一团。
其实,让小董老师离开课堂外出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不追求成为世俗人眼中的龙凤,小董老师教书期间一门心思研究教育文化。在他眼中,社会是浮躁的,商业是浮躁的,跑去上学不是混文凭投机,就是死心眼儿的,没啥意思。他的生活内容只有简单两项:白天认真上课,下班安心带娃儿。14年离家时,小董老师对家人许下承诺:“老婆,你放心,一念完书我麻溜儿就回家。不就是一年多嘛,很快就过去了。”
果真,在长江生活的14个月,比小董老师原先预想得还要快就过完了。只是,在毕业时分,董仲蠡发现自己变了。
“我从来没想过参与创业,但是长江告诉我:必须要做最顶尖的一群人去改变世界。不去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是在犯罪,若我有能力让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变而不为,也一样是在犯罪。”董仲蠡的心境与入学时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时,14个月的学习积累,也让董仲蠡具备了成为最精英人群必备的素质和技能,“让我敢想敢做一些事,”董仲蠡说。
他决定参加《我是演说家》,站在万众聚光灯下为教育的本质呐喊,——“教育只有帮助每个人认知自己,帮助全民族认知自己,才能创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这次参赛,董仲蠡是奔着冠军去的!“总有人会赢,那个人为什么不可能是我?”
要实现教育的意义,最终是靠实践中最草根地探索。毕业后的董仲蠡留在新东方总部,成为投身“互联网+”浪潮的工作狂人,他要把最好的英语语言教育通过手机APP带到每个人身边。
“我希望能向乔布斯那样,做最顶尖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如果不能为中国的教育做点事,我会觉得自己枉自为人。”董仲蠡现在只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助于改变教育行业的现状?之前没有人做过的事,他更想努力尝试。
不管小董老师是否认可或愿意,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融入长江的主流。
白天上课下班带娃儿的日子,小董老师再也回不去了。。
(文:高迪/编辑:M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