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2日
3月15日,由长江商学院、苏州市工商联主办,苏州青年商会、苏州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以及正和岛协办的“慧聚长江·走进苏州——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与创新”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
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周向群女士,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陈丽新女士,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创新与创业实践教授、创新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廖建文博士,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阎爱民博士;长江商学院苏州的同学们以及苏州市工商联、苏州青年商会、苏州市青年创业者协会的800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论坛。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出席并作题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和创新”的演讲。
项兵院长认为,中国经济不仅需要重视创业创新的数量,在“道”的方面中国企业家也需要引领世界。但是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一,仅仅在非主流领域和数量取得重要成就,但是在价值获取方面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在过去,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是靠复制发展,很少有企业在内容上创新并取得成功。复制没有错,在这条路径下中国的确有部分企业成长为全球第一,然而这些体量巨大的企业面向未来之时,不创新很难活下去。
其二,在企业的生态结构方面,中国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的成功与民营企业是分不开的,中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整个企业分布生态来看(A、B、C三类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大的均衡),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真正大国崛起靠的是金融及经济生态体系维持运作,A、B、C三类企业缺一不可,这点必须超越。那么中国如何打造并形成一批真正的优秀B类企业?项兵院长认为这是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有些B类企业可源自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可以从民营企业一步一步演变而来。
项兵院长指出,我们迎来了创业创新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在新的机会和挑战前,项兵院长给出了几点意见:“月球看地球的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明道”则有普世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崛起有什么道,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最后,真正成功的创业和创新,必须产生有效的生态体系,让有能力的人用心去做事,真正把才华释放。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创新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廖建文博士则与在座分享了他的主题“洞察未来全景图式的战略思考”。
廖建文博士着重解读了在这个商业变革时代,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以及组织形态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同样因为互联网、物联网,未来商业的范式将会是什么样。廖博士指出,今天的变革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O2O,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营销方式,他认为未来的商业范式会发生改变。商业范式改变意味着组织会走到一个战略的转折点,在此情况下,我们的战略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背后的所有推动整个商业的根本的基础设施、技术,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词就是连接、共享、颠覆与跨界,以及生态。
长江商学院CEO9期 · 杭州泛城科技公司董事长、原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也随后分享了他对互联网创新本质的解读。
陈伟星认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互联网非常重要。有人认为互联网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变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大部分人都在猜测。但无可置疑,很多行业,会从原本强调一个行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本身,到未来会越来越强调这个行业本身是否有被连接,是否有数据沉淀,是否能够通过计算来加快它的商业决策或者能创造新的服务,是否能够通过传感来实时的监控你所卖出去的每一个商品。而且这些卖出去的商品因为传感而能够采集到用户使用它的数据,并且用这个数据可以给用户更多的服务。
由此陈伟星认为,如果未来去判断哪一个互联网公司可能会更强大的话,应是回头总结“四个互联网效应”是否为切实的存在,即:首先是传感,是不是可以大规模的普及,有没有人会接受,如果你的传感没有被普及接受,只不过你想象中的好,它不是真的好;第二点是网络有没有连接上,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如果没有网络效应它会死掉,或者它是一个现象级产品。第三点能不能沉淀数据,并且也需要产生数据效应,否则就会成为垃圾数据沉淀;最后一点是计算,所谓的计算就是你所沉淀的数据,与别人的数据,混合后是否可能出现相应算法,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或者提供一些新的服务。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的环节,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阎爱民,长江EMBA9期 · 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建钢,长江EMBA15期、DBA2期 · 爱康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邹承慧,以及长江EMBA20期 · 姑苏园林控股集团公司及苏州园林营造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斌斌分别作了分享。
长江商学院EMBA “慧聚长江”系列论坛
论坛由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前任EMBA项目副院长梅建平博士发起,自2014年以来已在全国各大主要省市及海外成功举办了数十届。在各地长江商学院校友们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影响力,现已成为长江商学院重要的品牌级、学院级活动之一。据悉,近期“慧聚长江”系列论坛还将于3月中下旬先后登陆石家庄与天津。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